文|芝士派講解員
編輯|芝士派講解員
滑鐵盧戰役于1815年6月18日在今比利時的滑鐵盧鎮附近進行,是歐洲曆史上最重要和最具決定性的戰役之一。
它标志着拿破侖時代的最後一章,結束了拿破侖-波拿巴對統治地位的雄心勃勃的追求。
拿破侖是個偉大的軍事家,那麼滑鐵盧戰役為什麼會失敗?
①
●○曆史背景○●
拿破侖-波拿巴,一位傑出的軍事戰略家,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崛起于法國。通過一系列的軍事勝利,他确立了自己作為法國皇帝的地位,并開始了領土擴張運動,稱霸歐洲大部分地區。在經曆了一系列的軍事失敗和失去王位後,拿破侖于1814年被流放到厄爾巴島。
1814-1815年召開的維也納會議,旨在拿破侖戰争後重新繪制歐洲地圖,恢複歐洲大陸的穩定。會議試圖建立權力平衡,防止法國的統治地位重新擡頭,拿破侖于1815年3月從厄爾巴島逃出并傳回法國,威脅到了大會取得的和平。
拿破侖的部隊被稱為 "北方軍",他們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由他以前的戰役中的老兵組成。盡管人數衆多,但拿破侖依靠其部隊的忠誠和技能來彌補其戰術上的劣勢。
第七次聯盟是由英國、奧地利、普魯士和俄國組成的軍事聯盟,決心阻止拿破侖重新掌權。該聯盟組建了一支多國部隊。
由經驗豐富的英國将軍威靈頓公爵和普魯士元帥格布哈德-馮-布呂歇爾指揮1815年6月16日,拿破侖對威靈頓指揮的英美聯軍發動了先發制人的攻擊,希望在普魯士軍隊到來之前将其分割并擊敗。
法軍最初取得了優勢,但未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威靈頓巧妙地利用他的防禦陣地--聖讓山的山脊,抵禦了拿破侖的進攻。
盡管最初遇到了挫折,但由布呂歇爾率領的普魯士軍隊于6月17日晚抵達,增援威靈頓的部隊。這一意外的到來迫使拿破侖調整他的戰略,因為他現在面對的是一支由英國和普魯士軍隊組成的聯合部隊。
6月18日,拿破侖對威靈頓的陣地中心發起了大規模的攻擊,希望能突破英盟的防線。法國人的進攻非常兇猛,但威靈頓的部隊堅守陣地。
與此同時,普魯士人對拿破侖的右翼發起了反擊,威脅到了法軍的包圍。事實證明,來自英美聯軍和普魯士部隊的聯合壓力對拿破侖的軍隊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
盡管進行了激烈的抵抗,法軍的防線還是開始崩潰了。拿破侖感覺到失敗在即,于是進行了絕望的最後一次騎兵沖鋒,即所謂的 "老兵沖鋒",但這并沒有扭轉局勢。法軍被擊潰,拿破侖的統治也宣告結束。
滑鐵盧戰役于1815年6月18日在今比利時的滑鐵盧鎮附近進行,是歐洲曆史上的一個關鍵事件。它标志着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的最終失敗,并結束了他雄心勃勃的擴張主義政策。
為了充分掌握滑鐵盧戰役的過程,了解其發生的背景是至關重要的,拿破侖從厄爾巴島流放歸來後,迅速恢複了法國的權力,并開始了現在所稱的百日運動。
他的目的是重新确立他在歐洲的統治地位,恢複他以前的榮光。然而,歐洲列強聯合起來反對拿破侖,組成了第七次聯盟,其中包括英國、普魯士、奧地利和俄國等。這些聯軍決心徹底終結拿破侖的統治。
戰鬥在一系列互相關聯的地形上展開,主要是在聖讓山、美麗聯盟和胡古蒙等村莊周圍。這場戰役的主要參與者是拿破侖和他的法國軍隊、威靈頓公爵和他的英美聯軍,以及由格布哈德-馮-布呂歇爾元帥上司的普魯士軍隊。
拿破侖的計劃是分化和征服聯軍,在不同的交戰中擊敗他們。聯軍指揮官們意識到了這一戰略,并決心保持團結,這被證明對戰鬥的結果至關重要。
戰鬥在清晨以激烈的炮火交鋒開始,拿破侖試圖在發動步兵攻擊之前軟化聯軍的防線。由于泥濘和雨水浸泡的地形,法國炮兵未能對盟軍根深蒂固的陣地造成重大破壞。
第一次大規模交戰發生在胡古蒙(Hougoumont),這是一個由英軍把守的農舍,成為戰鬥的焦點。法軍一整天都在反複攻擊胡古蒙,但英軍在詹姆斯-麥克唐納中校的帶領下進行了堅決的防禦,阻止了它的被占領。
與此同時,拿破侖的目标是突破聯軍防線的中心,希望切斷他們的通訊和供應線。他下令對威靈頓指揮的英美聯軍進行反複攻擊,威靈頓巧妙地将他的部隊部署在一個防禦陣型中。
威靈頓的戰略依賴于他的步兵能夠堅守陣地,對抗法國騎兵的優勢沖鋒,同時利用有利的地形。英軍的 "方陣",即密集的陣型,呈現出堅不可摧的正面,被證明在擊退法軍騎兵的進攻中發揮了作用。
當布呂歇爾元帥指揮的普魯士軍隊抵達戰場時,戰鬥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布呂歇爾的部隊整天都在與米歇爾-内伊元帥率領的法軍進行單獨交戰。
内伊誤以為普魯士人在撤退,于是将他的很大一部分部隊從主要戰役中轉移出來,追擊他們。普魯士人遠沒有撤退,而是重新集結,向法國人的右翼發起了反擊。
普魯士的進攻讓拿破侖大吃一驚,他已經面臨着威靈頓部隊的頑強抵抗。在這一關鍵時刻,普魯士新軍的到來使天平傾向于盟軍。
拿破侖拼命地試圖通過對盟軍的防線發動反複的攻擊來奪回主動權,但威靈頓和布呂歇爾的聯合部隊堅守陣地。
②
●○失敗原因○●
1815年6月18日發生的滑鐵盧戰役,标志着歐洲曆史上的一個決定性時刻。它使拿破侖-波拿巴和他的法國軍隊與威靈頓公爵和布呂歇爾将軍上司的歐洲大國聯盟對峙。
這場曆史性沖突的結果在整個歐洲大陸産生了反響,導緻了拿破侖的最終失敗和法國波旁君主制的恢複。從法國人的角度分析滑鐵盧戰争失敗的原因是至關重要的。
拿破侖的戰術才華在他的軍事生涯中為他赢得了無數的勝利。在滑鐵盧,幾個戰略上的錯誤判斷導緻了法軍的失敗。
首先,拿破侖決定将進攻推遲到中午,這使得布呂歇爾将軍的普魯士部隊得以抵達,而後者最終被證明是法軍失敗的關鍵。拿破侖依靠他著名的騎兵沖鋒,這在過去是很成功的,但卻沒能打破英國頑強的步兵陣型。
事實證明,他未能适應不斷發展的戰争性質以及火炮和步槍射擊的有效性的提高,對法軍的成功是不利的。
滑鐵盧戰争失敗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法軍所面臨的後勤困難。拿破侖的快速征服和随後對廣大領土的控制使其帝國的供應線拉長,資源耗盡。
到滑鐵盧戰役時,法軍受到食物短缺、醫療用品不足和部隊疲勞等問題的困擾。這些後勤方面的挑戰嚴重阻礙了他們維持持久戰的能力,導緻戰鬥力下降。
拿破侖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歐洲大國聯盟,他們團結一緻,決心打敗他。由英國、普魯士、俄羅斯、奧地利和其他國家組成的聯盟,在滑鐵盧戰争中展示了他們不斷加強的軍事協調和戰略計劃。
威靈頓公爵巧妙地與布呂歇爾将軍協調,確定了對法軍的聯合行動。事實證明,這種有凝聚力的聯盟對戰勝拿破侖的軍隊至關重要。
因為他們有效地協調了他們的行動,并利用了法國的弱點,盟友們抛開分歧,為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的能力大大削弱了拿破侖的成功機會。
滑鐵盧戰争中出現了各種不可預測的情況,導緻了法軍的失敗。其中一個例子是戰鬥前夜發生的暴雨。
潮濕的環境影響了法國炮兵和騎兵的機動性,使他們的攻擊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戰場本身的狀況,包括密集的泥漿和不平整的地形,也給法軍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這些不可預測的因素,再加上布呂歇爾将軍到來的時間和英軍的韌性,最終使拿破侖的勝算大打折扣。
拿破侖在滑鐵盧的失敗與他不斷減少的支援基礎是分不開的。拿破侖戰争使法國的資源嚴重緊張,無論是人力還是财力。到1815年,許多法國公民,甚至一些關鍵的軍事人物都對持續的戰争感到厭倦。
由于法國軍隊二十多年來幾乎一直處于沖突之中,這種厭倦情緒更加嚴重。是以,拿破侖面臨着缺乏新兵的問題,在滑鐵盧戰役中不得不嚴重依賴應征士兵和經驗不足的部隊。
③
●○對拿破侖個人的影響○●
1815年6月18日發生的滑鐵盧戰役是歐洲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使拿破侖-波拿巴,這位強大的法國軍事領袖和皇帝,與威靈頓公爵和布呂歇爾将軍上司的歐洲大國聯盟對峙。
滑鐵盧戰役的失敗打破了拿破侖的軍事聲譽,結束了他的統治。這是法軍所面臨的一系列挫折的頂點,首先是災難性的俄羅斯戰役和随後的聯盟戰争。
拿破侖在滑鐵盧的失敗導緻他退位為皇帝,并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标志着他的軍事野心和帝國的結束。這場戰役也證明了聯盟體系在擊敗拿破侖軍隊方面的有效性,标志着歐洲外交和權力動态的一個新時代。
參考文獻
【1】:《滑鐵盧》是由伯納德·康沃爾創作軍事書籍,2016年1月1日出版于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拿破侖》是2014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王冰心
【3】:《拿破侖傳》,作者(德)埃米爾·路德維希, 華文出版社2003年出版
如果你喜歡我的寫的文章,麻煩請點個“關注”,歡迎在評論區與我一同探讨,願世界和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