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管理學的觀點看個人管理

用管理學的觀點看個人管理

前言

今天早上背政治的時候,腦袋裡突然将​​ 分析組織的分析架構(第一版)​​和背誦的内容​​【考研政治】毛中特(思維導圖)​​結合起來。

用管理學的觀點看個人管理

文章目錄

  • ​​用管理學的觀點看個人管理​​
  • ​​前言​​
  • ​​筆記​​
  • ​​用管理學的觀點看考研政治​​
  • ​​内在邏輯​​
  • ​​用管理學的角度看個人管理​​
  • ​​總結​​

筆記

用管理學的觀點看考研政治

我從中找到了聯系點。史綱和時政給我們提供問題,馬克思主義給我們分析架構,毛中特是參考答案。現在正值十三五收官之年,我們可以用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架構分析過去五年的成就,然後在接下來的十四五做出預判。

内在邏輯

在管理學中,現實問題給我們提供問題,管理學分析架構幫我們分析,最終我們可以根據分析架構的分析邏輯給出分析結果。這個分析結果可以用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在我看來,管理學的重點是兩個,一個是做出高品質選擇,這是最重要的,方向不能錯,方向錯了就南轅北轍,本末倒置;另一個的高品質執行,這也十分重要,不落實就落空,效率低就難以執行,使得效果差強人意。

原本想用正确選擇和高效率執行,但是想到有時候正确的選擇其實得具體情況分析。

在打籃球的時候,變化瞬息萬變,不可能為了應對變化,就停賽讨論,這時候就需要個人判斷,但是這個個人判斷的正确不好定論,但是可以用品質來衡量。這種情況下的判斷通常品質不好,但是總比沒有強,屬于犧牲正确性,增強效率。

但是不可能總是個人判斷,有些五年計劃,就不能個人去判斷了,這時候就需要集體決策。這種情況下的決策通常品質好,但是做出決策的時間很長,屬于犧牲效率,增強正确性。

是以正确性和高效率不能準确的描述的時候,我選擇用高品質來描述選擇和執行。

決策就展現了高品質的選擇,要做出高品質的選擇需要結合外部環境和自身情況,如果是外部環境變化快,就需要個人決策,這樣速度快,效率高。如果外部環境穩定,就需要整體決策,這樣決策更準确,更有可行性。

從管理者層級的角度,高層管理者重選擇,中層管理者重上通下達的效率,基層管理者重選擇。從職權上也可以看到分工,各層級管理者也有各自的分工。高層管理者需要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是以他們需要将時間與精力用在宏觀的判斷上,基層管理者同樣也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是以他們也需要将時間和精力用在判斷上,細節判斷上。高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的目的都是做出更正确的判斷,更好的效果。中層管理者負責聯絡高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負責激勵、溝通、控制。因為高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做出非程式化決策上面,是以面對程式化決策的事情就分工給中層管理者負責,他們需要更多精力和時間處理非程式化決策。

組織恰好幫助組織的人安排好分工,橫向分部門,縱向劃職權。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高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做好上司和決策的職權,中層管理者做好激勵、溝通、控制的職權。高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處理非結構問題,中層管理者處理結果問題。

分工其實展現了效率的提高,展示了它的好處,其實透過表面,其實質也是一種決策,精力是有限的,時間是有限的,或者說資源是有限的,為了達到最終最好效果,合理配置資源十分必要。微觀經濟學就是一種決策,讓決策者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作出合理資源配置

對于組織的每個人都有分工,大家各司其職,齊心協力做好溝通才能更好完成共同目标。

對于各層級管理者,他們的決策、激勵、溝通、控制的有側重的。不過計劃和創新則是他們的共性。組織需要做好決策、激勵、溝通、控制。同時用計劃確定落實,用創新來調試組織。組織放大可以是國家,縮小可以是個人。個人就是組織。我既是國家。

古語雲: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緻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用管理學的角度看個人管理

用管理學的觀點看個人管理

群體其實就是個體的叢集,個體是群體的展現。管理學适用在群體的理論其實同樣适用在個體。

管理的目的就是分工安排人員有效率的完成目标。在個人上就是分工安排精力有效率地解決問題。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解決問題。在程式員的角度就是解決bug,完成産品。

個人是有計劃的,計劃其實就是一種保險,犧牲一部分效率,增強可行性。計劃的過程就是需求分析(明确目的)、可行性分析(判斷可行性)、詳細設計(制定計劃)。

個人是有決策是,面對結構化問題有程式化決策處理,面對非結構化問題有非程式化決策處理。在資訊來源少的情況下,作出确定型決策、風險決策、不确定性決策;對于時間緊迫的情況要做出個人決策,對于隻要一次機會的情況下多參考别人的意見,做出集體決策。

個人也是有組織的,自己的知識就可以按部門劃分。比如完成一個項目需要業務組提出需求、策劃組制定計劃、開發組執行計劃;我在做畢業設計的時候就是用我各部分的知識處理各部門需要做的事情。

個人也是有上司的,我面對我自己的思維沖突的時候也需要協調我的兩種想法,比如我有時候追求完美,但是有時候迫于現實,隻能最求完成,這其中就需要做出一個判斷。

個人也是有激勵的,激勵需要看需求,激勵恰當的話,可以讓個人有自驅力,不斷投入。方法有設定期望,然後不斷達成目标,産生成就感,讓成就感推動自己。

個人也是有溝通的,溝通其實在組織中會比較複雜,但是在個體中其實就很簡單,就是内部協調,外部争取。内部協調就是讓各部門的明确自己的目的,然後達成協作意願,做好溝通;外部争取就是将自己展示給外界,面對談判的時候,不能苦了自己人,該争取就要争取。

個人也需要控制,控制其實有兩種一種是風險控制,一種是品質保證。計劃其實就是控制的一部分,是犧牲效率來提高效果。

個人也需要創新,創新就是讓計劃、決策、組織、上司、激勵、溝通、控制與時俱進,配合目前時代的環境做出有利改變。

總結

本來還想展開分析用管理學的角度看軟體工程,用管理學的角度看代碼設計,用管理學的角度看微觀經濟學、用管理學的角度看會計學,用管理學的角度看金融體系,用管理學的角度看網際網路生态。但是寫一個多小時,好像不在狀态了。我需要做點其他事情。

暫時寫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