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華日報 | 解碼數字政務“雨花樣闆”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将“政務數字化智能化水準明顯提升”作為到2025年數字中國建設的目标之一,明确提出“發展高效協同的數字政務”,為進一步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指明了方向。

新華日報 | 解碼數字政務“雨花樣闆”

創新“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雨花台區近年來發揮基層首創,展開先行先試。“一件事一次辦”內建服務平台打破資料壁壘,“一堆事”網上辦、一次辦;“及時雨”民聲直達平台挖掘數字規律,更多民生實事未訴先辦;“及時雨”政策直達平台深化數智服務,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流動的資料、流暢的體驗,給企業群衆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去年,雨花台區以數字化轉型推動“放管服”改革案例獲評數字政府“公共服務創新獎”。今年,雨花台區“‘放管服’改革和數字政府建設”又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勵,全市唯一。

新華日報 | 解碼數字政務“雨花樣闆”

深化服務,數智賦能優體驗

74個事項“跨省通辦”,108個事項長三角地區“一網通辦”,99個事項都市圈“一網通辦”……6月初,南京都市圈城際政務服務發展聯盟成立大會召開,雨花台區圍繞跨省通辦作交流發言。2021年以來,雨花台區線上線下“跨省通辦”辦件量超過3萬件。

新華日報 | 解碼數字政務“雨花樣闆”

讓資料多跑路,讓群衆少跑腿。2020年,雨花台區在全市率先探索“政銀合作”機制,把企業開辦視窗“前移”至各銀行網點。今年,“及時雨”企業登記精準服務中心啟用,4家銀行進駐區政務服務中心,提供工商登記、公章刻制等4個環節“線上+線下”免費幫辦服務。新設企業全流程網上開辦,從“就近跑一次”變成“一次不用跑”。這一做法剛剛入選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應用場景(第一批)。

“15分鐘政務服務圈”同步更新。全域11個24小時自助服務網點分别引進政務一體機、社保卡自助發夾機等裝置終端,310餘項高頻服務事項自助查詢辦理,更多熱點證照“線上擷取”,更多銀行網點營業執照“全市通取”。

新華日報 | 解碼數字政務“雨花樣闆”

為企服務“在身邊”,惠企資金“一鍵達”。在以往,惠企政策從申請到企業真正受惠,存在材料多、流程繁、到賬難等諸多梗阻。雨花台區開發“及時雨”政策直達平台,實作“讓政策找人、讓資料比對、讓資金直達”。目前已上線惠企政策事項249項,通過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方式發放獎補資金11.3億元,惠及企業9137家次。“無感”發放、“有感”服務,赢得企業真心點贊。

從紙質材料到線上申報,從層層審批到觸發兌現,背後是雨花台區深度應用大資料、人工智能等資訊技術,不斷打通企業發展、項目推進的痛點、難點、堵點——探索“遠端視訊勘驗”機制,在全市率先實作出版物零售、中小型醫療機構等不見面審批,累計辦結近400件;切換“網際網路+代辦服務”模式,開設重大項目“線上服務專窗”,依托代辦協同平台,線上提供政策咨詢、申報指導、協調推進、代辦幫辦等精準化服務,已為3116個項目錄入代辦日志9800餘條。

另一創新場景是,雨花台區通過部門協同、資源整合、資料共享,推行“一業一證”改革,将經營主體經營行業涉及的多個許可證整合為《行業綜合許可證》,并生成一個二維碼。19個行業“一證準營”“一碼覆寫”,累計減少跑腿90餘次,辦理時限壓縮近70%。

打通壁壘,資料共享增效能

“歌舞娛樂場所開辦”子產品本月内上線,“網吧開辦”子產品開發倒計時。在雨花台區行政審批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科,一張圖表清晰呈現“一件事一次辦”內建服務平台的“成長軌迹”。到今年底,上線子產品數将達10個。

以數字平台建設推進“一件事”改革,雨花台區有深層次考量。一方面,把關聯性強的“一堆事”合并為“一件事”并實作“一次辦”,打破多頭跑、多次跑、材料反複交的傳統模式,讓平行部門關聯、業務無縫對接,數字力量是關鍵支撐;另一方面,跨部門資訊共享一直是“數字政府”建設的重難點,“一件事一次辦”內建服務平台消除了資訊孤島和條塊分割,加快了資料資源開放共享。

新華日報 | 解碼數字政務“雨花樣闆”

2022年,雨花台區依托軟體産業優勢和前瞻性探索,在全市率先開發“一件事一次辦”內建服務平台,上線“新生兒出生”子產品,對接“蘇服辦”APP,推動“一件事”網上辦、多端辦。針對各部門審批系統資料不聯通、要求不統一帶來的人工傳遞、二次錄入等問題,區行政審批局研發“政務服務資料機器人”,實作業務資料自動擷取和填報,效率較熟練工還要高上數倍。截至目前,平台已辦理“新生兒出生一件事”2409件。

“比起技術破題,更重要的是觀念破圈。”雨花台區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說,發展數字政務,不是簡單把政務服務搬到線上的“實體變化”,而是實作機制創新、流程再造、效率提升的“化學反應”。正因如此,更要把數字思維融入改革全鍊條,促進部門互聯互通、資料按需共享、業務高效協同。

近年來,“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越來越多事項可以容缺受理、告知承諾,事前審準許入條件不斷放寬,對事中、事後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審管之間如何有效銜接、互相制約,成為激發市場活力、穩定市場秩序的“必答題”。

新華日報 | 解碼數字政務“雨花樣闆”

應用數字技術探索建設“審管資訊互動平台”,先後對接“及時雨”政策直達平台、智慧審計管理系統等,為全區9個部門推送約4萬條審批資料,推進審管資料即時雙彙聚、雙推送、雙回流,打造線上“高效審批與有效監管”閉環管理模式。相關專家評價,平台打破了部門壁壘,實作了資訊共享,推動審批監管形成最大合力。尤其是及時推送與現場勘查協同發力,既節約了行政成本,又減少對企業生産經營秩序的幹預,是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的務實舉措。

挖掘規律,數字決策治未病

雨花台區政務服務中心一樓大廳,“政務服務大資料”屏實時展示取号、排隊、辦件情況、總體滿意度等運作資料,據此及時增開視窗、增派人手,減少等待時間,優化辦事體驗。通過大資料可視化,視窗忙閑不均、大排長龍成為過去式。

新華日報 | 解碼數字政務“雨花樣闆”

“數字會客廳”推動需求先知先覺,“及時雨”民聲直達平台實作接訴即辦。為更加主動聽民意、解民憂,去年8月,雨花台區“及時雨”民聲直達平台上線。市民可通過“數字社群”“金陵微雨花”等6個管道送出訴求建議,實作“自下而上、民聲直達”。截至目前,平台收到2121條民聲資訊,辦結率95.9%。

新華日報 | 解碼數字政務“雨花樣闆”

不是一派了之、解決就好,“及時雨”民聲直達平台還有更高追求。政務熱線管理科每天對訴求工單分類歸集、動态監測,定期進行大資料分析,挖掘數字規律,形成熱點排名,推動相關部門從機制上“舉一反三”,在根本上解決“疑難雜症”。比如,針對環境衛生問題投訴量大,專門上線“文明雨花随手拍”專欄并配套積分獎勵機制,如今此類工單滿意率明顯上升。

推動“接訴即辦”邁向“未訴先辦”,是實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數字政府建設的重要内容。今年“七一”之際,區委組織部将在賽虹橋街道長虹路社群試點上線“及時雨”社群治理平台,利用高清聯網監控探頭,推動更多民生問題及時“看見”、及時制止、及時解決,做到“抓前端、治未病”。

新華日報 | 解碼數字政務“雨花樣闆”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是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程。雨花台區黨代會、區委全會多次提及,打造“數字經濟、數字城市、數字政務、數字治理”等全覆寫的“數字雨花”。尤其是入選江蘇省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示範縣(市、區)培育名單後,雨花台區必須以更好的服務、更優的環境,護航經濟發展“穩中更求進”。

雨花台區行政審批局主要負責人說,數字政務的服務對象是人,堅持把解決企業和群衆的“急難愁盼”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深化‘一件事’辦理 打造更優營商環境”入選“全面創新”十大攻堅項目為契機,創新數智服務,深化數字思維,全力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系,讓政務服務最簡、營商環境最優成為“數字城”的鮮明辨別,為現代化典範城市創新名區建設夯實“數字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