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作生活中,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怎麼辦?

作者:簡樂之旅

你好,我是圓樂,“簡樂之旅”公号主理人,自由之路同行者,專注職場與個人提升。

01

問題,面對或艱難,逃避是災難

本來今天下班回到家覺得有點累了,不太想寫,想偷個懶。

但是,躺在沙發上後轉念一想,越是難,越是忙,越是懶,越是累的時候,越是提升自己的時候。

于是,坐到電腦面前開始了今天的自我思考。

今天,有個同僚和圓樂說她最近壓力有點大。

在給她提一些具體建議以外,圓樂安慰她說:“有壓力,說明現在是你提升的機會,沒有哪個進步是輕松的。每一個讓自己覺得難受的地方,都是自己成長的機會。”

我們是凡夫,佛說人生需要面臨八苦的折磨,即“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别離、求不得、五陰熾盛。”

由此可見,痛苦、壓力是生命的常态。

工作生活中的問題,如果你面對并解決它,那麼也許會覺得有壓力,覺得苦。

可,如果你總是以回避的态度處理,那麼結局可能不僅是艱難,而是災難。

其實,無論是工作、生活中,我們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那麼幾個。

你處理了解決了,那麼就會越來越好。

否則,怕麻煩的人一輩子被麻煩糾纏。

這是長痛和短痛的差別,可惜很多時候我們選擇長痛。

02

碰到不喜歡的人怎麼辦?

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場景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人。

由于已經産生不喜歡的情緒,是以他說的話,做的事哪哪都讓人看不慣,甚至覺得讨厭。

即便他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有做,靜靜地呆在那個地方,我們甚至都懷疑他呼出來的氣息都有毒的。

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有的時候就是一種感覺,自己也沒有細想。

可很多時候,我們心裡非常明白其中的緣由。

可能看不慣他的價值觀,言行舉止,人品等,比如看不慣他道貌岸然的僞君子形象,受不了他自私自利的嘴臉,受不了他陰險毒辣的作風等;

又可能自己或親愛之人,受到他的誤解、诋毀、質疑、傷害等,比如莫名其妙地被他批評,光明正大地被他欺負等。

于是,我們問:就是不喜歡怎麼辦?

也許我們可以分為有關系的和沒有關系的。

沒有關系的指那些自己不認識的,和自己沒有交集的人,比如網上的噴子,假公知,憤青等。

對這類人保持平和的心态,尊重别人的生存狀态就是對自己的仁慈,最好的辦法就是眼不見為淨,能離多遠離多遠。

千萬不要往前湊,惹得一身騷還讓自己不爽。

即便是同行,一個圈子裡的,我們依然可以敬而遠之。

和自己有關系的又可以分強關系和弱關系兩種。

強關系指家人,上司,同僚等,我們都被強綁定在一個局限的空間或組織中。

弱關系指無需和自己天天見,或經常打交道的人,比如遠房親戚,以前同學、同僚等。

不喜歡強關系的人,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可同時也是我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後面再說。

弱關系的人,如果值得或不得不交往,那麼保持距離和禮節性交往,多往好的方面想,少接觸,少沖突即可。

少到最低的交際需求,多一點的交往都沒有,也就是等同于沒有關系那類人。

好比本來兩個原子很難融合在一起,你非要勉強讓兩者結合,結果可能産生核聚變,造成巨大的破壞。

03

如何看待不喜歡的人?

具體怎麼做,說來容易,做起來就很難了。

難不在行為,難在自己内心的活動。

其實,這個世界本就不完美,包括人也是如此。

我們不喜歡一些人,别人也不喜歡自己,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如果不喜歡,那麼能遠離的遠離,不能遠離的就說服自己。

仔細想想自己以前如何處理的就知道有多傻了!

對我們很多人來說,雖然心裡或嘴上說不喜歡,但是又沒有做點事情努力去改變點什麼,隻會在嘴上抱怨這,抱怨那,說那個不好,那個不好。

比如不喜歡同僚,背後議論人家,不喜歡公司規定,到處說公司的不好。

又比如心胸狹窄地把别人對公司提的建議,舉的例子,對号到自己身上,認為人家是在讓自己難堪,是在否定自己。

實際與自己無關,但卻着急上火地以正義的化身去反駁,去批判。

如此,除了自己或他人心裡難受,什麼也改變不了。

既然改變不了外境,那麼就改變自己的心境,讓自己在喜歡和不喜歡之間選擇接受、寬容,平靜地無有善惡地接受就好了。

以上指那些和我們有強關系且不喜歡的人,為了改變現狀,我們必須努力去做點什麼,如果做了無效,那麼就平靜地接受。

如果他還在不斷攻擊自己,做很多讓你痛苦、讨厭的事情,那麼試着努力讓強關系變成弱關系。

據統計,我們普通人一輩子會遇到8萬人,與其中3萬人打過招呼,和3千人熟悉,和300人親近。

離開這些人中的絕大部分人,你不會活不下去。

相反,如果你處理不了還不離開,那麼你真有活不下去的那一天。

另外,從某種角度上講,我們還要感謝那些不喜歡我們或我們不喜歡的人。

因為喜歡的人讓我們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錢财、感情,而不喜歡的人,卻不用如此這般周折來維持關系。

04

一切遭遇都是内心在外境上的映射

無論我們當下面臨多麼不堪的境遇,說到底都是我們以前言行舉止,所思所想積累的結果。

是以,從根本上講,我們的一切遭遇,說到底都是内心的觀念、想法,并由此引發的言行、決策,在數量和時間上積累到一定程度所呈現的結果。

雖然暫時遠離能解決不喜歡人中的一部分問題,但是如果沒有找到背後的始作俑者,那麼無論我們到哪個場景,哪個時間都不得安甯。

《入行論》講到了問題的核心:“頑者如虛空,豈能盡制彼;若息此嗔心,則同滅衆敵。”

如果我們無法消除自己的嗔恨心,那麼不喜歡的人永遠會與我們如影随形。

今天是張三,在另一個地方就是李四,多如虛空,我們哪有能力去一一消滅他們。

相反地,如果我們能向内用智慧消解自己的嗔恨心,那麼等同于消滅了盡虛空遍法界的怨敵,也就沒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人了。

是以,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讓自己的心力強大起來!

如果自己不強大起來,那麼我們遇到的隻能是越來越多不喜歡的人。

進而陷入了惡性循環!

夜深了,願你能從中獲得解脫,晚安!

我是圓樂,覺得有啟發,點贊,點關注支援我吧!

以上内容,為個人淺見,不一定對,僅供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