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純電理想,勝算幾何?

作者:金融界

近日,在理想汽車舉行的家庭科技日釋出會上,理想官方公布了旗下首款純電車型将命名為“MEGA”,據介紹,新車定位為全尺寸MPV車型,售價将在50萬元以上,并将在今年年底釋出。

作為理想的旗艦級産品,理想對MEGA的信心看起來十分充足,直言該車将會成為售價50萬元以上所有乘用車銷量第一的車型。

相比理想的“豪言壯語”,大多數并不怎麼了解車市動态的消費者,更“關心”理想是什麼時候開始搞純電的?為什麼要做純電?主打的增程式車型在今年賣的如火如荼,往後賣純電車,理想又拿什麼和特斯拉、蔚來、比亞迪、小鵬們争市場呢?

理想早在2020年第四季度财報會上就透露出了做純電車的想法,然而直到今年4月份,理想汽車才在上海車展上正式宣布進軍純電市場。

事實上,理想搞純電是“迫不得已”,這中間既有政策因素,也有市場環境的變化,還有不可避免的大趨勢。而對于眼下“大賣特賣”的理想來說,基于充裕的資金,今年無疑是推出純電的最佳視窗期。但從其自動駕駛、超級充電等技術力來看,面對市場上一衆強勁對手,理想要在純電車立足,頗有難度。

新方向,備受關注

理想對于做純電車這件事其實一直比較糾結,也可以說成是态度謹慎。

就李想本人來說,他曾多次表示“還不到做純電的時候”,并認為沒辦法解決電池貴、充電慢兩大行業問題之前,都不是做純電車的好時機。

在2020年理想第三季度财報電話會上,李想肯定的表示:“在400kW快充技術成熟前,理想汽車不會推出純電車型。理想ONE使用的增程式技術在5到10年内都具有優勢,尤其是應用在大型SUV、MPV等車型上。”

但短短幾個月後的2020年第四季度财報會上,李想便直接宣布理想汽車預計在2023年推出純電動車型。

到2021年8月,理想又在港交所釋出公告稱:公司正在對兩種純電動車平台進行開發,名稱分别為Whale(W平台)及Shark(S平台)。在公告中,理想汽車方面表示,公司預計自2023年起,每年向市場推出兩款高壓純電動車型。

時隔不到兩年,在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理想正式釋出了“雙能戰略”。到2025年,理想将形成“1款旗艦車型+5款增程電動車型+5款高壓純電車型”的産品布局,面向20萬以上的市場,全面滿足家庭使用者的需求。

理想正式進軍純電領域,這一動作備受行業關注。而相比于資本和行業人員,消費者更加關注理想首款純電車"MEGA",也更為疑惑其第一款純電車,為何選了MPV?答案并不複雜,這是理想一貫的市場思維,即“錯位競争”。

理想之是以能夠憑借“增程式”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混的風生水起,重要原因在于其滿足了部分消費者“綠牌不限行、續航不擔心”的需求,與其他做純電的車企根本不在一個競争賽道。

這次推出純電車,讓理想不得不與斯拉、小鵬、蔚來們開始“正面交鋒”。不過,理想依然找到了同一賽道裡“人少”的那條跑道。

目前市面上純電轎車已經有特斯拉Model 3、小鵬P7等爆款車型,純電SUV也有蔚來ES系列、小鵬G9,以及大衆ID6等,但純電MPV相對還算空白,競品不過騰勢D9、極氪009寥寥數款。

相比難度等級較高的轎車和SUV領域,MPV這個細分市場顯然更适合理想發揮。隻是MPV閱聽人範圍相對較小,"MEGA"能不能成為理想純電領域的“開門紅”,猶未可知。

純電車,不得不做

理想為什麼要推出純電?尤其是在自家“增程式”賣的如火如荼的當下?實際上,理想也是“迫不得已”。

首先是政策方面,理想的增程式技術曾是新能源政策的“受益者”,但随着整個市場的逐漸完善,政策的變化也将變得“不友好”起來。

上海出台的《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明确表示,2023年1月1日開始,對消費者購買插電混動汽車(含增程式)的,不再發放專用牌照。也就是說,上海新購的插電混動和增程式混動車型将無法再享受新能源綠牌的相關待遇,而是和燃油車一樣要進行艱難的拍牌行列。

圖:理想上海浦東服務中心

北京市也同樣如此,車主隻能通過搖号擷取燃油車名額,用油車名額為增程式混動車上綠牌。同時,由于北京市并不認可增程式屬于新能源汽車,是以此類車型也需要和燃油車一樣,遵循限行限号管制而且也不能像純電車一樣享受新能源補貼。

上海和北京隻是一個開始。過去兩年新能源汽車的市占率大幅提升,未來更會指數級增長,政策上對混動車型隻會越來越不利。理想所依靠的“增程式”技術,顯然好日子并不會太長久了。

政策之外,則是市場的不斷完善。李想曾表示“5年内增程式仍是SUV最佳方案”。之是以是5年,是因為在這5年之内,純電的補能方式會加速提升,充電設施會快速完善,還有電池技術的突破使得純電續航裡程提升。

能夠相信的是,一旦電池技術、充電技術迎來較大突破,增程式将真正成為一項“落後”的技術,而依靠這種“雞肋”技術的理想,自然會被市場淘汰。

事實上,市場的不斷完善也是新能源“不可逆”趨勢的一種表現。

混動車是從燃油車到純電動車的過渡産品,雖然會與純油車、純電車并存一段時間,但新能源汽車未來肯定是以純電為主導的,這已經是全球汽車行業的共識了。放棄純電動汽車就意味着放棄了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市場,在大趨勢下沒有任何一家車企會是“傻瓜”,理想汽車當然不會例外。

不想被時代和政策抛棄的理想,不得不做純電車型。但無論什麼樣的理由,理想拓寬版圖也要有自己的底氣,而“錢”無疑是企業最大的底氣。

衆所周知,理想今年銷量特别好,一季度共傳遞新車5.26萬輛,同比增長65.8%。産品賣得好,也富裕起來了。

其一季度财報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理想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資的餘額為650億元人民币。自由現金流為67億元人民币,而2022年第一季度自由現金流為5.02億元人民币,較2022年第四季度的32.6億元增長105.8%,

目前的理想,是“蔚小理”中虧損最少,但手上的現金最多的一個。或許正是這種底氣,讓理想在今年終于邁出了純電這一步。

看未來,挑戰重重

在車身結構上,純電車要比增程式簡單一些,但在技術上,純電車的含量明顯要高出增程式不少。

理想要做純電車,電池、智能化、補能這些核心的技術是繞不開的。而在上海車展的釋出會上,理想也拿出了自己在“智能”和“電能”兩個領域的技術。

先看電池方面,在上海車展時的釋出會上,理想汽車還和甯德時代簽署了《全面戰略協定》,理想汽車首款純電車型将成為全球首款搭載4C麒麟電池的車型。

目前從參數而言,4C麒麟電池的确驚豔。隻是可惜,這東西不是理想自己的。甯德時代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把4C麒麟電池給理想用并不是講“緣”,而是講“元”。能買來的“技術優勢”,并不算優勢,電池并不會給理想的純電事業加分。

再看智能方面,自動駕駛一直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競争點之一,也是汽車智能化的主要方向。

據理想介紹,理想的AD Max 3.0城市NOA導航輔助駕駛,是通過大模型AI算法,擺脫了對高精度地圖的依賴,能夠像正常司機一樣,可以實時感覺,決策,規劃,且終身免費,今年年底前完成推送。

其實從2022年開始,高階輔助駕駛從“高速”走向“城市”,越來越多車企開始進入“城市智駕”時代,包括但不限于特斯拉、蔚來、小鵬、極狐、阿維塔、飛凡.....

理想這套城市NOA究竟成色幾何?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在李想和産品經理紛紛曬出自己體驗NOA功能畫面之後,有網友将相關内容釋出到推特上并引起了馬斯克的注意,馬斯克在點評時稱“看起來有點眼熟”。

事實是,在顯示界面上,理想AD Max 3.0和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确實有不少相似之處。

理想是否有所“借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動駕駛領域,除去特斯拉這位佼佼者,就目前的造車新勢力而言,小鵬無疑是領先者,理想還要再靠後一些。

相比電池本身的續航,以及自動駕駛這種還不夠成熟的技術,補能速度無疑是消費者購車時最為看重的因素之一。盡管近幾年城市内充電樁大幅增加,純電車的補能問題得到了大大改善,但城際通勤的長途充電,依然存在很嚴重的焦慮。

而就在6月17日晚,理想在微網誌發文稱,已對電池進行了系統級别的優化,更加充分地利用了電池的最大5C充電倍率,做到了充電9分30秒,續航400公裡。

乍一看,這樣的技術放在市面上相當炸裂,但仔細了解又發現,這樣充電速度實際上有很多苛刻的條件,就比如在同一個充電站必須隻有一台車充電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并且,理想采用的是甯德時代最新的麒麟電池,電池本身就解決了電池側的快充問題,降低了技術門檻。還是一樣的道理,隻要舍得花錢,小鵬,哪吒、零跑,誰用了都能實作超級快充。

理想能夠在市場上站穩身位,根本原因是因為吃了“增程式屬于新能源”的政策紅利。但進入競争激烈的純電市場,技術層面做不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精,一旦打不開局面,那麼未來的發展就會舉步維艱。

進入純電領域,理想的日子還會理想嗎?

本文源自鋅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