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式員12年工作經驗跳槽,經驗和總結

點選 歐盟IT那些事 關注我們

程式員12年工作經驗跳槽,經驗和總結
公告:因企鵝稽核規定,本公衆号從《德國IT那些事》更名為《歐盟IT那些事》。

舒适區待久了,就成了條不想思考的鹹魚。

作者 | 十一

一個位于德國的搬磚碼農

從标題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德國的大齡程式員,确實非常常見。囧。

01

保持跳槽的意願

既然從事了IT這個行業,不管現有的工作方向是不是非常貼合,還是已經非常舒适了,建議大家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招聘網站上看看,或者直接訂閱某些方向的職位推送;并且保持每一至兩年投履歷面試或者和獵頭約談的頻率。

為什麼?

因為IT是個特殊的領域,技術疊代可以說是飛速前進的。除了一些特殊的技術方向,比如底層作業系統,資料庫,某些中間件等,隻要計算機底層操作原理通徹,資料結構算法知識紮實,相當長一段時間内技術大趨勢不會怎麼變;除此之外的大部分IT領域發展趨勢,是變化非常迅猛的。

就如現在的汽車工業中的燃油車,每個汽車制造商旗下品牌和車型繁多,車的内飾,外形,以及搭配的車載系統多種多樣。但是燃油發動機的熱效率是有其實體極限的,目前燃油所産生的熱能隻有大概三分之一可以轉換為機械能。

發動機固然很重要,可是消費者買的是整車,除發動機之外的其它部件也是同樣重要。

程式員12年工作經驗跳槽,經驗和總結

你我之間大部分IT開發人員,所做的工作并不是類似于發動機研發之類的工作,而是基于作業系統或中間件之上的應用層和業務邏輯開發,這一領域的知識疊代,雖然同樣重視計算機原理和資料結構算法,但實際工作中所接觸的開發環境和架構,更新疊代飛速,更新頻率慢的三五年,快的一兩年不到。

如果這個領域的碼農持續在一個崗位擰螺絲十年如一日的話,

  1. 一是技術不一定跟得上發展。
  2. 二是薪酬也不一定跟得上目前薪酬水準的發展。
  3. 舒适區呆久了,就成了條不想思考的鹹魚。

除了加盟于德國工會中的一部分企業,靠工會談判每幾年有一次整體漲薪的機會;一般德企的漲薪不是自動每年漲,而是基于個人績效考核的,不過不管是怎麼漲,排除特殊情況,均年(不保證每年都漲)的工資漲幅通常在0-3%之間。先不說這漲幅能不能超過德國的通脹率,常常出現的情況是,在一個公司工作了幾年後,發現工資還沒有新進來的員工高。

是不是很尴尬?

其實我接觸到的絕大多數生活在德國的中國的程式員朋友,業餘時間都願意額外花時間鑽研業務或技術領域。是以剛才說的第一點不是什麼大問題,一般問題都是集中在第二點。如果你保持每隔一兩年和其它企業或者獵頭接觸的頻率,好處是:

  1. 了解目前你所在技術崗,在職業市場上的薪酬水準。
  2. 了解就業市場上,你的技術領域的含金量。
  3. 了解除你所在企業之外的其它企業,對目前技術崗的技能要求有沒有新的變化。
  4. 知道你的技術領域有沒有過時的味道(展現在很難找到類似職位)。
  5. 為了面試集中火力的準備會讓你暫時走出你的舒适區,适當的雞血有益職業健康。

肯定有朋友會說,我對我現在的工作非常非常滿意,就這樣待到養老了。

那我們換一個思路,你去職業市場上探探水溫,萬一拿到一個薪酬比現在高的同等職位,就算你拒絕掉,你還是可以用此作為底限,作為年度業績考核時和上司談漲薪的心裡基準,不是嗎? 

02

跨界學習能力

以上情況并沒有涉及業務領域,若将IT從業人員的開發技能與業務掌控力剝離,那麼一個人的開發技能,在職業市場上,可能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值錢。如果你在一個細分業務領域深挖了多年,已經成為了這個業務領域的專家,也不想再換個新的領域折騰了,那麼這篇文章可以不用繼續往下讀了,請點左上角關閉。

問題是,沒有人能保證一個特定業務領域可以保持長盛不衰。比如諾基亞放棄塞班系統後,很多企業不願招諾基亞的塞班系統開發老員工,情願招畢業生,因為這整個業務,包括整個技術棧已經無用了。

這裡我并不是鼓勵程式員頻繁的變換業務領域,而是不要太依賴于一個過窄的細分領域。意思是,可以保持在一個較大的領域裡,但是同時熟悉一個以上的細分領域。最早從做企業内部資訊系統開發,轉到移動App開發,并行後端開發和前端開發,ToC領域轉到ToB領域,再回到ToC領域,再接着進入雲領域。越來越覺得程式員要有知識遷移的能力,培養跨界的思考能力和适應力。現如今IT行業沒有什麼工作鐵飯碗之說,一個人自身的技術水準和跨界業務技能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Clojure的創始人Rich Hickey說過一句話很有意思:“真正優秀的程式員是那些專注于認識、了解、溝通和解決問題的人,軟體隻是用來增加效率的工具而已。”   

還有JavaScript的作者Brendan Eich也說過:“不要把時間都荒廢在玩電腦上和研究代碼有幾種寫法上去,應該多接觸跟人類相關的各種知識,比如曆史、文學和藝術啊什麼的。”

03

忠誠度

16年底跳槽工作一年後,17年底開始陸續有Hr或者獵頭聯系,很多人詢問時是這麼說的:“您在新公司已經工作一年了,現在是時候迎接新挑戰了......”。其實德國雇員可以說是對雇主忠誠度比較高的,很多人在一個企業勤勤懇懇幹了大半輩子到退休,很像我們父母那一輩。據調查,德國有56%的IT專業人士在公司就職十年或更長時間。我不少上了年齡的同僚,履歷上非常簡單,沒有幾個前任公司。

一次與某汽車OEM的Hr在電話面試時,我還特意問了這個問題:我在這個公司才待了兩年不到,現在就跳槽,對你們來說,這會不會有所謂忠誠度的問題?對方笑着回答:如今德國企業間的跳槽很正常,這樣員工可以把他的Know how帶到另一個公司,而這種跨企業間的Know how的交流是對企業有益的。

我覺得對方應該不是在忽悠我随便打哈哈,因為是她先聯系的我。

04

開始面試

目前的工作重心逐漸轉向雲和SaaS開發,但是公司的業務領域和雲的交集有限,而且Dev和Ops完全分開,僅有的雲相關開發也是束手束腳,資源幾乎全部控制在Ops手裡,基本是Ops把所有架構和環境準備好了,Dev才能進入開發。

雖然母公司主業是工業領域,但我們卻是做面向消費者的産品,方向比較新,屬于母公司的Startup。不過德國的ToC領域,相比ToB領域還是弱很多,市場上來自中國的競争對手非常強大,公司也沒有進入中國市場的戰略。而且随着公司系統架構的不斷完善,工程師能自由發揮的餘地越來越小,大部分時間是在添添補補。兩年多後差不多整個構架流程也弄清楚了,感覺技術進步和職業上升都到了一個天花闆。

今年年初開始有想法轉回ToB的工業4.0領域方向,畢竟這是德國的優勢所在。除了挑選獵頭發來的職位,自己也開始留意招聘網站上的資訊。少數獵頭發的職位是含薪酬資訊的,既然寫明了,說明獵頭認為這個薪酬是很吸引求職者的。關注了一段時間,加上之前做了些調查,對當下的市場行情大概有了底。

陸陸續續和幾個Hr電話面試了下,建議大家電面約在一大早上班前,午休時間,或者提前一會下班的時間。否則上班時間打電話還得找個沒人的辦公室,還要躲着同僚,效果不好。剛提的那位汽車OEM的Hr,電話面試聊得很好,不過自從她問了我的期望薪金後就沒了下文,囧。還有次和一個OEM的Hr聊了一會後,說公司準備在柏林組建新部門,問願不願意去柏林工作。這個變動有點大,我稍微表現了一點猶豫之後也沒了下文,囧。

其實總公司内網也有一個挺大的“求職”平台,有全公司世界各地部門的待招職位,公司也是支援内部換崗的,因為換崗可以給各個部門帶來不同領域的知識和經驗。我時不時上去逛一下,有一次看到個售後部門的職位,技術方面比較符合,就投了試試看。沒幾天那個部門的負責人約了個電話面試,說到時他會和兩個開發工程師一起來電面。職位說明裡所涉及到的技術方向大部分很熟,就是前端部分有個架構沒用過,但我前端其它架構做過很多,心想前端架構大多舉一反三,沒什麼大問題,電面之前就沒有特别針對性準備。

電面那天在公司提前訂了個小會議室,開始了電面。前一刻鐘幾個人互相介紹以及項目介紹,然後接下來一個小時就是那邊兩個工程師就開始連珠炮似的發問了,問的都是開發到釋出過程裡或是用到的架構中非常細的技術點,就是那種一定要近期剛好做過才能快速回答的那種。感覺這兩人當時是在部門負責人面前展示畢生所學,順便烤熟我,結果自然不好。是以大家面試時如果事先告知對方的工程師會參與,要麼準備充分,要麼好好祈禱别碰到太愛表現的工程師。

05

内部跳槽

過了段時間在公司内網的求職平台發現了一個工業4.0方向的雲開發職位,要求的技能和條件都很符合,投了。過了兩周這個項目的組長發郵件和我約電面并問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直接過去喝喝咖啡聊一下。這封郵件非常湊巧地夾在某個早上的大量的Splunk監控日志報警郵件裡,我又非常湊巧地一股腦連同這封郵件全部删了。又過了兩周,又收到這個組長的詢問,問我對這個職位還有沒有興趣,這才發現前一封郵件,連忙約了個電面,囧。

有朋友說,有時公司内部調崗如果是約你過去聊下,那可能就是不走正常流程(電面+Hr面+技術面),直接聊技術和理想就成了。不過可惜錯過了這個機會,隻能走正常路線。

電面時群組聊了聊項目和雲技術的構架,從SOA到分布式的演變,項目經曆等等,聊的比較投契。接着又定了面試時間。面試前一天,收到封郵件,要做一個項目雛形并帶過去示範:一個應用,提供Rest接口,可以查詢某城市地理坐标,并且可以浏覽查詢曆史記錄。

哈,看起來很簡單對吧?用Spring或者其它Rest架構一個小時就做出來了。如果你真這麼快速做一個簡易雛形,那麼你就上當了,這種提前告知題目的測試不是限時程式設計比賽那種求快看結果的比賽,而是檢驗你對項目構架的了解,檢查開發者Code smell,以及延伸出來的一系列知識點。就和這個面試問題類似:在浏覽器裡輸入網址,按下回車後會發生什麼?你要是回答:”出現了網頁“,那就弱爆了。

花了一晚上做出了demo,項目構架中包含了以下知識點:

  • OOP、DTO若幹基礎知識
  • Endpoint,Service,Repository分層,以及接口的擴充性,耦合性,微服務構架準備
  • 接口多線程,并發性考慮
  • 資料的保護機制,防注入,防攻擊考慮
  • Persistence持久層的耦合性,分頁和優化考慮,緩存的擴充
  • 外部服務調用架構的選擇,設定,調優,出錯處理機制
  • 整個系統的出錯處理機制,日志系統,ELK監控架構
  • 單元測試, CI, CD到容器化部署,配置檔案
  • 接口文檔化準備

當然,以上知識點不可能一晚上全部開發出來,有些你隻需把接口預留出來,甚至隻需寫個fake code或者注釋,可以讓面試官看到,然後對此提問。沒有出現在Demo裡的,比如消息隊列,緩存機制,服務注冊,監控架構等等,心裡要準備好應答方案,而且腦子裡要有一個清晰的白闆結構。

面試那天上半場先是Hr面,部門頭和Hr姐姐來了,作為老鳥,那些經典正常職場問題我都懶得事先去準備,大家就拉拉家常。HR問我,問當初為什麼選擇來德國?一般面試正常回答都是以德吹為主,比如德國産品高品質留下深刻印象啦,德國工業先進啦,大學免學費水準高啦blablabla。

當時不知哪根神經搭錯了回答道:“以前很喜歡看二戰的電影,是以對德國有了很大興趣。(潛含義:愛看德國人挨打?)” 說完就在心裡後悔,怎麼會提到德國人的二戰曆史這個大禁忌!趕緊扯話題到其它地方。以前面試回答這個問題時,如果無意中提到曆史,我會說:“很好奇二戰後德國的重建速度,以及工業水準如何重回世界前列,是以來德學習。”  今後Hr面還是必須要提前準備一下,把所有答案在心裡過一遍。

下半場技術面,項目組長和項目總構架師參與。流程就是先用白闆講解整個項目結構和技術點,再按對方提的具體問題,對照代碼深入更多的細節。整個面試的問題基本上沒有跳出我事先準備的範疇,感覺對方還是挺滿意的。

兩周後拿到Offer,感謝HR沒有因為腦抽回答斃掉我。雖然這次屬于公司内部換崗,但是工作領域,技術方向,職位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且算是跳槽吧。

05

小結

在距上一次跳槽二年多的時間點,開始陸續接受獵頭的詢問,并自己主動投一些感興趣的職位。面試的過程既可以了解目前就業市場的價位,又是對自身近兩年專業和業務領域知識的一個考核,運氣好的話還可以跳槽做更有職業前景的事。

這麼看看,除了犧牲了一點追劇和遊戲的時間,總體還是利大于弊的嘛,你說呢?

程式員12年工作經驗跳槽,經驗和總結

确定不點個贊再走?

本月新聞&文章回顧

可向下滑動

區塊鍊植樹項目,真綠化還是割韭菜?

鮮為人知的德國矽谷,與中國聯系密切

Zalando上半年成績喜人

德國首家小米體驗店杜塞開業

戴姆勒與中國電池制造商孚能科技達成合作夥伴關系

柏林初創Meditopia靠一個冥想App獲1500萬美元融資

在德國如何零基礎考取ISTQB國際軟體測試工程師證書?

居家或共享辦公,疫情下西門子實施移動辦公

歐洲IT專家聯盟呼籲歐洲要建立自己的數字基礎構架

FB實習生月薪秒殺大批德國碼農

大衆每賣一輛電動汽車,就損失5000歐元

德國Wirecard破産,荷蘭Adyen笑翻

德國最大的光纖項目開建

智能化才是行業變革下半場的核心

Google與德意志銀行将開始十年合作

[Ping在德國第一電商]:BI(資料)分析師

德國生鮮自動售貨機,想要颠覆超市?

研究表明,德國政府處理開放資料不太成功

德國最大電商Zalando的老闆能賺多少?

亞琛電動車初創Ego停産,進入破産程式

德國數字銀行Solarisbank再融6000萬歐,想接盤Wirecard客戶

想知道Amazon在德國繳多少稅嗎?

德國做Sales的我教你如何準備德語電話面試

德企面試大揭秘,成敗在此一舉

碼農工作七年後,申請德國半工半讀雙元制大學

又來?!福特也開始做共享電動滑闆車

2020.06新聞&文章回顧

2020.05新聞&文章回顧

2020.04新聞&文章回顧

2020.03新聞&文章回顧

2020.02新聞&文章回顧

2020.01新聞&文章回顧

程式員12年工作經驗跳槽,經驗和總結
程式員12年工作經驗跳槽,經驗和總結
程式員12年工作經驗跳槽,經驗和總結

點了在看,年薪百萬

程式員12年工作經驗跳槽,經驗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