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綜藝“人海戰術”,能賭出下一個“宋丹丹”嗎?

綜藝“人海戰術”,能賭出下一個“宋丹丹”嗎?

​作者| 糖炒山楂

編輯| 把青

和始終“差口氣”的熱度相比,最近的綜藝内容率先在“人數”上卷了起來。

《奔跑吧7》的”亞運特輯“迎來了節目有史以來嘉賓人數最多的一次,29位飛行嘉賓加上7位常駐共計36人;《萌探探探案3》的嘉賓體量同樣連續兩周達到了21人。除此之外,《五十公裡桃花塢3》也在本季增加至17人,《種地吧》中再就業男團作為飛行嘉賓的那一期節目人數也達到了16人……

周迅“好多人啊”的網際網路名梗,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綜藝觀衆的心聲。随之而來的還有質疑聲:“現在綜藝主打就是人多嗎?”“食不下咽,不是人多就好看”……具有選秀、競技性質的綜藝人數達到30+是常态,百餘人亦有過成功案例,但真人秀、慢綜藝等為何也都人數激增呢?

綜藝“人海戰術”,能賭出下一個“宋丹丹”嗎?

如果網際網路有記憶,大概會記得當初《向往的生活》口碑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節點,便是大量年輕的甚至是陌生面孔的湧入。動辄八九甚至十來個客人團隊的加入,看似人聲鼎沸實則淪為藝人走穴的商業站點,也消耗了這檔慢綜藝之光的可看性,甚至催生了“黃磊黑臉”等場面。

回到當下,這幾檔節目的播出效果也難以一概而論。綜藝“人海戰術”,必定會以犧牲内容為代價嗎?它又是否與綜藝降成本的理念背道而馳?新鮮面孔蜂擁而至下,能淘出下一個被綜藝之神眷顧的存在嗎?

綜藝好不好看,與嘉賓人數有關系嗎?

作為觀衆,你是什麼時候感覺到綜藝人越來越多的呢?

若以戶外真人秀的崛起為開端,國産綜藝的人數一直不少(此處不讨論選秀節目),“跑男”、“極挑”、“花少”等綜藝中6-7位常駐嘉賓便是常态,《偶像來了》更是集齊了10+2的超強明星陣容,隻是彼時甚少有人感慨“好多人啊”,因為綜藝新模式新玩法和明星間的火花碰撞仍然極具看點。

大衆開始覺得綜藝人多,客觀上的人數增加的确是一方面,更本質來講是内容缺乏吸引力、嘉賓沒有貢獻有效鏡頭。不妨來梳理一下,國産綜藝是如何容納越來越多嘉賓的,以及效果又如何?

最常見的方式是主題先行,比如《奔跑吧》的亞運特輯、《萌探探探案》的夥伴大賽。主題先行意味着節目有強内容牽引,但也需要制作者在有限的鏡頭和内容設定裡讓這些人進行有效碰撞。而從最終的呈現效果上來看,結果也不盡相同。

綜藝“人海戰術”,能賭出下一個“宋丹丹”嗎?

《萌探探探案3》仍然走的IP推理路線,遊戲設定上也基本遵循了早期經典模式,但勝在對嘉賓的“強運用”上:以“明星朋友圈”微妙滿足了大衆的窺探欲。這邊甯靜、謝娜、娜紮的話題挖掘頗有一股破釜沉舟的意味,那邊趙麗穎所産生的多組話題關系《偶像來了》、“大哥二弟”CP等吸引了大量關注。

分隊進行和好友關系的強綁定,也讓21個人的豪華陣容在遊戲中主要是以7組的形式呈現,隊内好友的吐槽碰撞、隊伍之間的競争遊戲,再加上嘉賓COS影視IP角色、遊戲人物的造型提前出圈,反倒成了這幾檔節目裡表現較好的一款。

《奔跑吧7》鏡頭一掃而過的“運動會報道”,除了讓一衆粉絲按分秒統計出了自家藝人的出鏡時間、粉圈暗潮湧動,對于普通觀衆來講,更多的體感則是節目缺乏高光情節和綜藝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好多嘉賓看完了沒有什麼印象,除了“拔河”出現反轉效果外,其他内容讓人心如止水”,網友感慨。

綜藝“人海戰術”,能賭出下一個“宋丹丹”嗎?

強主題模式的确為浩浩蕩蕩的飛行嘉賓陣容找到了合适的出場契機,嘉賓間更多排列組合的方式也更容易撬動話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會講好一個群像故事,它需要劇本、鏡頭、嘉賓的多方協調和配合,甚至是讨巧。

另一種是強綜藝關系綁定下的“1+1”,比如再就業男團飛行至《種地吧》,綜藝笑料拉滿、也讓人感慨大哥們對後輩的貼心關懷。此前的《向往的生活》也有這一邏輯,比如超女、暗戀桃花源話劇組、極挑男人幫,講究的就是一個“老友記”,不過後來步調被打亂,成為年輕人刷臉的站點。

《桃花塢》的邏輯則又不同,它從一開始就是“人多勢衆”的。記得在第一季時,其曾打出了15人為最小社交機關的概念,也算是合了解釋了嘉賓人數衆多的原因,是國産綜藝的一次突破之舉。不過到這一季增加至17人,有些人難免淪為背景闆,後續能否驚豔突圍有待觀察。

人數與綜藝效果相關,但又并非絕對關聯,它最終考驗的仍然是綜藝的内容能力、以及創作者如何化人數為綜藝感的能力。

人海戰術與綜藝降成本,背道而馳嗎?

提質減量、降本增效的口号喊了許久,綜藝制作同樣講究降成本,為何綜藝人數反而越來越多了呢?綜藝嘉賓又有怎樣的門道呢?

以上面提到的四檔節目為例,如果說常駐嘉賓尚且要考量知名度、綜藝感等多重因素,那飛行嘉賓則大多逃不過以下幾種邏輯:其一,“明星朋友圈”,在熟悉的關系裡選擇嘉賓不僅更容易碰撞出火花,對偏愛情懷的觀衆來講也是一劑有效藥。

《桃花塢3》裡王鶴棣一口一個“老漢兒”叫張國立,兩人是在綜藝《我在頤和園等你》中結緣;《萌探探探案》21個人的關系圈,不僅包攬了《乘風破浪的姐姐》《中餐廳》《偶像來了》《快樂大學營》等綜藝,還有《掃黑風暴》《風吹半夏》等熱播劇。

綜藝“人海戰術”,能賭出下一個“宋丹丹”嗎?

其二,則是經紀公司的推動。《奔跑吧兄弟》初期被華誼藝人鄧超、李晨、陳赫、鄭恺等所包攬,《極限挑戰》同樣是因為鑫寶源投資才能請來孫紅雷和黃磊,《歡樂喜劇人》背靠德雲社,到如今随着白鹿逐漸在《奔跑吧》站穩腳跟,這季的運動特輯裡張逸傑、米熱、王一哲也都來自歡娛傳媒。

曾經在偶像選秀時代輸送了大量選手的經紀公司,也在這幾年成為主要推手。《種地吧》10人團多是曾經經紀公司儲備的偶像選手,《奔跑吧》亞運特輯中哇唧唧哇的藝人有3個,嘉行傳媒、樂華娛樂、萌樣影視、壹心娛樂、麥銳娛樂等也都輸送了藝人,其中不乏曾經在“創造營”和“偶練”系列中成功出道的人。

綜藝“人海戰術”,能賭出下一個“宋丹丹”嗎?

其三則是演員。演員上綜藝越來越常見,綜藝首秀的、上升期的、沉寂期的都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綜藝感,都能在其中遊刃有餘。相比前兩季樣本職業的多樣性,《桃花塢3》的演員含量嚴重超标,隻是也不乏無太多存在感的人。當然綜藝也更偏愛那些話題和流量兼具的黑馬選手,比如王鶴棣。

當我們梳理清楚了綜藝嘉賓的來源,就會發現這其中或許還存在着一種反轉:嘉賓與節目組話語權的反轉。

無可否認,頭部藝人仍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存在,但是相比曾經明星綜藝身價水漲船高、一度不乏五六千萬這樣的超級價碼,随着綜藝片酬管控、行業打響将本增效的口号,以及客觀環境所造成的開機率下降、空窗期延長等,都意味着内容平台的話語權在加強。

比如當偶像選秀暫停,曾經的偶像儲備勢必要找到新的出口,轉型影視演員是一方面,更多的必然要流向綜藝市場,在其中謀生計。而對于非一線演員來講,頭部綜藝龐大的使用者基本盤同樣是一次有效曝光。如此,片酬顯然并非排在第一位的考量,甚至不乏自降身價的可能。

當然,綜藝節目也需要不同的明星嘉賓來提升驚喜感,這是一個很有可能雙赢的政策,自然也就成了市場新趨勢。

“綜藝顯眼包”初現,“人海淘金”能賭出下一個宋丹丹嗎?

宋丹丹之後,任敏火速接過了“話題女王”的權杖,與湯晶媚的樂隊事件、任敏換隊友不想要王鶴棣等先後霸占話題榜。到目前,圍繞着她性格的讨論仍然居高不下。相比650穩定的笑點輸出,任敏正在成為這一季《桃花塢》的“驚喜”。

雖然市場輿論兩極分化,但哪個國綜制作者不想要個宋丹丹呢?任敏作為接棒者,可以說是“人海戰術”裡賭出來的新驚喜。畢竟在此前,她主要出現在影視劇中,知名形象有性格倔強的易遙、有愛上内侍的徽柔公主,直到《桃花塢3》大衆才真正發現了這個性格敏感、拒絕内耗的年輕人。

綜藝“人海戰術”,能賭出下一個“宋丹丹”嗎?

不過這條道路,她究竟能走多遠卻值得讨論。畢竟曾經的宋丹丹,即使是資深藝術家,也難免在綜藝後遭遇市場的口誅筆伐,作為新生代演員,尚未在演員道路上站穩腳跟,便率先遭遇路人緣的下滑,似乎并非長久之計。不過網際網路造神和毀神都不過頃刻之間,而我們也隻能邊走邊看。

和任敏的争議化道路略有不同的,是王鶴棣、範丞丞所代表的“綜藝顯眼包”的走紅。綜藝外,他們是優質偶像、黑馬演員,綜藝裡,他們一本正經的耍寶搞笑、徹底放飛自我,但也由此脫穎而出,成為很多人心中的綜藝天選之人。畢竟相比完美人設,大衆更喜歡這些有點可愛的人。

以《桃花塢》中的王鶴棣為例,在第二季的“三傻”諸多名場面後,他在第三季顯然延續了這一設定,用手劃槳、購買神燈,隻有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奔跑吧》的範丞丞、《極限挑戰》的黃明昊,同樣塑造了諸多名場面,被網友調侃為“拯救了兩檔綜N代”的顯眼包。

綜藝“人海戰術”,能賭出下一個“宋丹丹”嗎?

孟子義算是女性嘉賓中的“顯眼包”代表,永遠的嘴比腦子快的代表性人物。口出狂言的“提攜”周一圍、銳評任敏湯晶媚樂隊事件,再加上前兩季各種心眼子全寫在臉上的神語錄,她和王鶴棣菜雞互啄的奪命演唱,催生了不少綜藝名場面。

綜藝“人海戰術”,能賭出下一個“宋丹丹”嗎?

長久來看,新鮮綜藝血液的湧現,對于綜藝市場來講不失為一件幸事。畢竟當曾經的極挑男人幫、跑男團逐漸淡出綜藝,沈騰、賈玲等頭部喜劇人保持低産,一衆喜劇内容雖然不乏新秀但也難掩疲軟之态,脫口秀演員高頻次出現在各大綜藝中,市場也亟需一些不一樣的新鮮血液。

隻是很難講,綜藝人數激增的速度與綜藝“顯眼包”的挖掘速度哪個更快,不知道是先消耗完大衆的信任和熱情,還是新鮮血液率先激活綜藝内容。而我們唯有且走且看。用發展的眼光來看,我們願意相信所有的存在即合理,也最終會走向良性運作,而人數激增,隻是綜藝漫長發展進化史中的一個小插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