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wsl2 archlinux 記錄1wsl2 archlinux 安裝記錄 ArchArch linux Btrfs分區使用記錄

wsl2 archlinux 安裝記錄 Arch

(簡要筆記)

本體:https://github.com/yuk7/ArchWSL

其中要安裝wsl2的win10 更新檔包

wsl虛拟機中需要手動安裝base-devel、docker等

關于無法使用systemctl

安裝subsystemctl https://github.com/sorah/subsystemctl

之後使用 subsystemctl shell 進入 可以使用systemctl指令的環境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1301508/article/details/108939520

Arch linux Btrfs分區使用記錄

本文基于Archwiki的資料與實際實踐而寫成。

Btrfs 是一種新型的寫時複制 (CoW) Linux 檔案系統,已經并入核心主線。Btrfs

在設計實作進階功能的同時,着重于容錯、修複以及易于管理。它由 Oracle, Red Hat, Fujitsu, Intel, SUSE,

STRATO 等企業和開發者共同開發,Btrfs 以 GNU GPL 協定授權,同時也歡迎任何人的貢獻。

先提一下我的一小段時間的使用感受吧。用

compsize -x /

檢查發現我使用lzo的壓縮節省了25%的空間,性能下降到感覺不到什麼,子卷目前也還沒用太多,快照備份也是先做這備份,防止哪天手賤給搞壞了的時候有機會livecd進去搶救一下哈哈

首先是支援包

btrfs-progs

,arch核心預設自帶。我推薦的思路如下:

(黑體字根據自己情況更改)(接下來一切都是從啟動livecd開始安裝系統時發生)

$ mkfs.btrfs -L mylabel /dev/partition

首先是格式化分區。

$ mount -t btrfs -o subvol=/ compress=lzo /dev/partition /mnt

意味着将目标分區的預設子卷挂載為以後系統的根目錄,并且将壓縮方式設定為lzo。即如果你建立了一個子卷 /mypc并将其設為預設的話, 那麼以後/mypc/就是你的真正根目錄了,但是安裝的時候所有的/mnt 都要變成/mnt/mypc。

接下來進行正常的裝系統工作,如果你需要将其他的某些檔案夾單獨拎出來做一個子卷來備份的話,可以用

$ btrfs subvolume create xxxx

建立一個子卷(用起來就和一個檔案夾一樣)

$ btrfs subvolume set-default xxxx

設定你的預設子卷

之後在進行正常的挂載boot分區之類的。不過挂載到/mnt/mypc/boot這樣 之後,記得去fstab改回來改成挂到根目錄下而不是根目錄下的子卷下。不然之後啟動無法正常挂載。

建立快照

$ btrfs subvolume snapshot /mnt/mypc /mnt/mypc/.backup

快照也是一個子卷,上述的内容為,給目前已存在的mypc子卷建立一個快照子卷,命名為.backup。建立完成後兩個子卷内容一模一樣,并且可以分别更改這兩個子卷的内容,互不影響。很适合用來做備份。

快照不是複制檔案,如果不更改檔案則幾乎不占用空間。

删除原子卷後,快照子卷是不會被删的。

比如我目前系統安裝在/mnt/mypc子卷下,可以先

$ btrfs subvolume snapshot /mnt/mypc /mnt/.backup

建立一個快照

如果出問題了,就直接用btrfs subvolume set-default把backup快照設為預設子卷,然後把/mnt/mypc這個搗鼓壞的子卷删除即可。删除mypc不會影響backup。

寫的比較匆忙,後續再看情況寫一下增量備份之類的其他操作。

Archwiki-cn Btrfs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