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計算機網絡七層模型,五層模型,四層模型

計算機網絡七層模型,五層模型,四層模型

七層模型隻是參考,實際中并不使用:

整個七層osi模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兩台電腦主機之間的網絡通訊

1.實體層:将0/1比特流傳輸出去,要經過中繼器,集線器這樣的裝置

2.資料鍊路層:負責告訴信号去到哪台裝置,比特被封裝成幀,封裝的時候加上mac位址(也就是實體位址,全球唯一),交換機屬于這一層

3.網絡層:用mac實體位址作為唯一的尋址方式是不科學的,如果兩個網卡如果隻差一位,但是實體距離相差十萬八千裡,很難通過實體位址直接鎖定位置,需要Ip位址進行尋址,路由器是網絡層的核心,幀在這一層被封裝成包

4.傳輸層:對方主機運作着很多軟體,通過端口号來确定具體哪個軟體,包又被封裝成了段,可靠傳輸,不可靠傳輸,tcp,udp協定是這一層的内容

5.會話層:網站服務會儲存你的密碼和賬号,這樣就不用每次登入,而且如果看視訊還能同步到你上次觀看視訊的位置

6.表示層:用于資料的編碼和解碼

7.應用層協定http(用浏覽器通路網站,兩個應用怎麼互動就是應用層的事),應用層是最接近使用者的一層

計算機網絡七層模型,五層模型,四層模型

以四層模型為例:

計算機網絡七層模型,五層模型,四層模型
計算機網絡七層模型,五層模型,四層模型
計算機網絡七層模型,五層模型,四層模型
計算機網絡七層模型,五層模型,四層模型

 網絡接口層的傳輸機關是幀(frame),IP 層的傳輸機關是包(packet),TCP 層的傳輸機關是段(segment),HTTP 的傳輸機關則是消息或封包(message)。但這些名詞并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分,可以統稱為資料包。

①應用層( 協定:HTTP、FTP、DNS、SMTP)

一台裝置上可能會有很多應用在接收或者傳輸資料,是以需要一個編号來将這些應用區分開,這個編号就是端口,比如80 端口通常是 Web 伺服器用的,22 端口通常是遠端登入伺服器用的。而對于浏覽器(用戶端)中的每個标簽欄都是一個獨立的程序,作業系統會為這些程序配置設定臨時的端口号。

②傳輸層(協定:TCP,UDP)

TCP為了保證資料包能可靠地傳輸給對方,有流量控制,逾時重傳,擁塞控制,而UDP隻負責發送資料包,不保證資料包是否能到達對方,但是它實時性更好)

在TCP協定中,将應用層的資料進行分塊,每一個分塊稱為TCP段

計算機網絡七層模型,五層模型,四層模型

③網絡層:(IP協定)

IP 協定會将傳輸層的封包作為資料部分,再加上 IP 頭部組裝成 IP 封包,如果 IP 封包大小超過 MTU(以太網中一般為 1500 位元組)就會再次進行分片

也就是說傳輸層加一個TCP頭部,網絡層會加一個IP頭部

計算機網絡七層模型,五層模型,四層模型

④網絡接口層

繼續在IP封包前面添加MAC位址,封裝成資料幀(Data frame)發送到網絡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