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今天,我們一起重溫湘北抗戰史

作者:嶽陽日報

一寸山河一寸血——嶽陽軍民英勇抗日

1938年11月,武漢戰敗後,日軍很快進入湘北。11月9日,日軍占領了臨鄉縣,11日,他們直接攻占了新城牆北岸的嶽陽古城。嶽陽,林鄉從今年秋天到6年9個月。自 1939 年 9 月以來,平江和湘陰(包括今博羅市)已被日軍占領了四次。1943年3月,華融被占領。

一寸山河一寸血!今天,我們一起重溫湘北抗戰史

1938年11月11日,日軍占領嶽陽(鄧建龍)

日本侵略軍給嶽陽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它的蹄子,不分青紅皂白的轟炸,瘋狂的攻擊,殺戮和放火,通奸和搶劫,一切邪惡。由于對日本飛機的不分青紅皂白的轟炸,許多城鎮變成了廢墟,成千上萬的無辜平民在轟炸中不幸喪生。日軍極為惡毒,在嶽陽大規模屠殺平民、強女,先後制造了鹿城大屠殺、田營大屠殺、歸街大屠殺、雲溪大屠殺、山口隊大屠殺、綠山大屠殺、羅成大屠殺、洪山血案、工廠地窖大屠殺、燕家塘、米家莊大屠殺等大小大屠殺。其中,漢壽"廠房慘案"被殺害,中國人民逃亡6400餘人,嶽陽縣"洪山血案"殺害無辜平民1800餘人,"營田屠殺"殺害官兵600餘人,平民800餘人。1942年10月18日,1200多名日日僞軍以消滅抗日遊擊隊的名義,四面包圍了嶽陽縣東部的洪山、羅軒、昆山、三栖港。在八天的時間裡,有1 800多名無辜者被殺害,其中72人被殺,600多名婦女被強奸,2 180多所房屋被燒毀。日軍在嶽陽實施殘酷的焚燒、殺光、洗劫光"三光"政策,據統計,在抗日戰争期間,嶽陽摧毀了房屋,建築物達到14.45億座。

在被占領土上,他們利用中國人建立了日本僞維護協會,組建了日本僞軍,為其軍事進攻,殖民統治服務。他們攫取戰略資源和物資,控制和壟斷工業、農業和商業,進行廣泛的經濟掠奪,進行"戰争對戰争"。人們被迫放棄家園逃亡,流離失所,以至于農村被遺棄,工廠、作坊、商店等被迫關閉,城鄉蕭條。許多人餓死,凍死或生病緻死。日軍還逼迫全國各地的人民辛勤勞作,逼迫他們修建防禦工事、運送軍需物資等,嶽陽數千名勞工被折磨緻死。據1946年《湖南省抗日戰争損失統計》顯示,由于日軍的攻勢和屠殺,嶽陽5縣累計傷亡464109人,其中159560人死亡,按當時價格計算,直接經濟損失達7635億元人民币(法元)。

一寸山河一寸血!今天,我們一起重溫湘北抗戰史

嶽陽空襲後市場的悲劇(鄧建龍)

嶽陽位于湖南抗日戰争前線,是近衛軍西南部的前沿陣地和前沿戰場之一。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駐紮在湖南北部地區的國民黨九戰區愛國官兵,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敵遊擊隊,廣大嶽陽人民與敵人作戰,英勇地殺敵, 保衛國家,在湖南北部阻擋日軍7年,在中國抗日戰争史上留下了豐富多彩的遺産。

從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日軍發動了四次"長沙戰争"(又稱"山北戰争"),每次,雙方派出30多萬軍隊。戰争的規模,戰争形勢的激烈程度,是自上海戰争以來,任何抗日戰場或地區都無法比拟的。九戰區數十萬愛國官兵英勇頑強地與侵略的日軍作戰,湧現出石恩華、曹克倫、王朝葵等大批國民。

1939年9月,國民軍第195師第1131團第3營營長石恩華率領500名官兵奉命駐紮在筆架山北岸新城牆的陣地,22日,日軍發動猛烈進攻,曆史部與之展開激烈戰鬥,到黃昏時分, 堅守陣地,封堵敵人3天,全營傷亡一半以上,師長的武力指令突破撤退,但曆史部堅持與陣地共存,最後的官兵唱起了《易庸軍歌》,而日軍則在進攻鮮血下,全是英勇犧牲。抗日戰争期間,第9戰區敵方(不包括俘虜人數)超過22萬人(其中"山北戰争"敵方4人超過16萬人),是全國戰區數量最多的一大戰區,控制并殲滅了大量日軍,使湖南大部分地區免受炮火襲擊,有效保衛西南後方的安全, 為全國抗日戰争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寸山河一寸血!今天,我們一起重溫湘北抗戰史

在第一次湘北戰役中,我國守軍在草鞋嶺上阻止了日軍

1937年9月下旬,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後,活躍在香洲邊境的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成立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一部隊第一團,共計1100多人,1938年1月, 他們從平江驅車前往閩南抗日戰争前線。

抗日戰争後期,中國共産黨堅持敵後遊擊戰,建立了敵後抗日基地,積極帶領陣亡地區的人民抗敵抗敵。1943年12月,楊振東率領新四軍江南第5師進軍華融,開辟了湘鄂邊境桃花山抗日基地。1945年3月,王震、王守道率第8路軍第359旅南支隊從延安以南,轉入湖南南和北,開辟了共産黨在長江以南最大的抗日基地——香洲基地。這兩個敵軍基地,與埃尤邊緣成一條紐帶,遏制和消滅了大量日軍都有一支生力。嶽陽人民是南下支部的首領,在各縣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和地方武裝力量。勝利後,八路軍南軍于1946年10月傳回延安。它南北回歸,前後兩年,經過8個省,規模戰役300多次,行進2萬多裡,被毛澤東稱為"第二長征"。

一寸山河一寸血!今天,我們一起重溫湘北抗戰史

華融淘花山新四軍烈士陵(唐華源照片)

湖南北方抗戰的勝利離不開人民群衆的全力支援與合作。抗日戰争期間,至少有5萬嶽陽青年應征入伍,向抗日軍派出了大量部隊,大量嶽陽兵在華北和華中敵後抗日戰場作戰,由紅軍和紅軍遊擊隊改編。抗日戰争後期,湖南省北部新四軍、八路軍1萬餘餘人參加了遊擊戰,有效配合和應對了九戰區正面戰場的戰鬥。由中國共産黨兩黨組成或由人民群衆自發組織的各種地方抗日武裝力量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在抗日戰争期間,嶽陽有抗日遊擊隊、自衛隊、義勇隊等大規模武裝50餘人,約8000人,共115次對日作戰。

這些遊擊隊武裝沒有影子,走得無影無蹤,在敵占區進攻陣地,轟炸掩體,摧毀鐵路,斷橋,攻擊敵軍車輛、船隻,或打擊一小群不安的敵人,頻繁攻擊敵人,打日軍坐立不安。

為了支援抗日鬥争的守軍,嶽陽人還削減了食衣,為九戰區數十萬軍隊提供了大量的軍糧。20多萬人參加了戰時服務組織,為我軍修建防禦工事,運送軍事物資,護送傷兵,破路斷橋,攔截敵軍。1941年秋,嶽陽縣14歲學生金繼賢被日軍帶上路,趁機将日軍引入國民黨守軍的伏擊圈,擊斃敵軍80餘人,金也死了。湘陰縣農民王繼生被日軍俘虜帶路,他将被引入礦環,殺死三名日軍,他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939年冬,蘭碧光、廖竹林、袁慶輝、李仁義、彭德明、羅義石等幾位農民主動擔任向導,為我軍運送彈藥,在戰場上被槍殺。

嶽陽與日本的軍事和民事鬥争是壯麗的山河,是曆史的史冊。

作者: 肖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