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梵友好關系的發展曆程與曆史意義

作者:魯濱遜的日記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梵友好關系的發展曆程與曆史意義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請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内容,感謝您的支援。

文丨魯濱遜的日記

編輯丨魯濱遜的日記

盡管“泰勒使命”引發了美國國内新教徒的激烈抗議,但泰勒終究在1940年初開始了奔赴羅馬的旅程。二戰期間,美國總統和羅馬教皇的直接溝通管道得以正式建立。

二戰初期,美梵關系相對友好,借由泰勒的出訪,美國與梵蒂岡展開了一系列合作,既包括共同阻止意大利參戰,也包括梵蒂默許美國主教對《神聖救主》通谕作出新解釋,亦包括美國助力于梵蒂岡援助波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梵友好關系的發展曆程與曆史意義

泰勒第一次通路羅馬與美梵合作互幫的嘗試

1940年2月16日,在國内新教徒的反對聲中,泰勒帶着夫人動身前往羅馬。2月底,泰勒夫婦到迖那不勒斯。與他們同船的還有擔負尋訪歐洲使命的副國務卿韋爾斯。

羅斯福稱,韋爾斯的出訪是為了了解歐洲的目前局勢,實際上是為了調查實作和平的可能性。意大利政府為韋爾斯準備了官方的歡迎儀式,泰勒并未參加。

他與教皇派來接他的教廷國務院專員赫爾利,一起乘坐轎車抵達羅馬。

從此開啟了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多次通路羅馬的先河,也開始了美國總統私人代表與教皇庇護十二世的多次交流。

泰勒出發之時,梵蒂網也在積極準備迎接他的到來。泰勒動身前往羅馬的同一天,梵蒂請美國駐意大利大使菲利普斯緻信國務院,詢問泰勒的委任書是總統的私人信件,還是正式意義上的任命信。

因為如果是正式的任命信,雙方通常要交換演講,教皇希望有更多的時間來準備。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梵友好關系的發展曆程與曆史意義

當天下午6點,國務院作出回複說,泰勒的委任狀是總統私人信件,不會發表正式演講。

另一方面,美國也在為泰勒出訪羅馬而預備。在羅斯福的要求下,國務院派遣美國駐日内瓦領事館的秘書蒂特曼擔任泰勒的助理,因為他熟知意大利的狀況,其頭銜是“美國總統派向教皇庇護十二世私人代表的助理”。

但蒂特曼對自己的新工作并無太多期待。

他曾寫信告訴自己的母親說,“我被指派為泰勒的助理,可我根本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結果,這份原本令他毫無期待的工作,卻成了日後他口中讓他無比驕傲的事業。

2月20日,蒂特曼從日内瓦出發,比泰勒更早抵達羅馬。接下來六周,蒂特曼陪同泰勒拜訪了梵蒂岡官員及委派給教廷的外交官。

隻是,蒂特曼在泰勒同教皇打交道中沒有過多參與,也沒有參加泰勒同教皇無數次的會見。因為泰勒有私人秘書,可以為他準備相關報告。

2月27日,接見泰勒的儀式在肅穆中舉行。盡管泰勒僅僅是羅斯福總統的私人代表,但梵蒂岡仍然按照接待大使的規格來接見他。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梵友好關系的發展曆程與曆史意義

稍有差别的是,接待泰勒的儀式在小王座大廳舉行,而一般接見大使是在王座大廳。據托馬斯摩根記載,當天,按照複雜的禮儀,泰勒大使穿戴得十分整齊,其夫人身着專門為觐見教皇而設計的黑色高領長袖,黑色面紗直垂到肩膀。

蒂特曼夫婦也按照教廷嚴格的禮節,衣着整齊,緊随其後。在教皇宮前,紫衣主教、瑞士衛兵、宮廷大臣和接待人員熱烈歡迎他們的到來。接着,泰勒衆人被迎至克萊門汀大廳。

繼而,衆人一同前往小王座大廳。期間,泰勒一行人受到了更多官員、神父和士兵的歡迎。教皇在小王座大廳十分高興地接見了泰勒等人,伸手以示歡迎,并請他們就座。

泰勒追溯了1936年海德公園的美好回憶,并稱,自己的使命是為了實作羅斯福總統推動和平與人類福利的願望。

接着,泰勒向教皇遞交了總統的手寫任命信。這封信說,“我在1939年12月23日給你的信中,曾建議派遣一名私人代表來協助我們争取和平及舒緩痛苦的共同努力。

你表示,會接受并接待我所派遣的私人代表邁倫泰勒。泰勒是我非常信任的一位老朋友,我把這特殊的使命托付他…希望他能成為我們之間的溝通管道,供我們互換意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梵友好關系的發展曆程與曆史意義

我請泰勒向你一一我的老朋友,緻以親切的問候。我真誠地期待宗教理想和人類自身能夠團結一緻,在自由的基礎上,在上帝的保護下,重建更永久的和平,并確定生命安全和所有國家的完整”。

接到泰勒的任命信後,教皇十分高興。他表示,在如今死亡和破壞的日子,重建世界和平是重要的貢獻。

并稱贊泰勒是擔任此次重要出訪的合适人選。同時,為表達自己的喜悅,他授予泰勒夫人一枚大銀牌。

緊接着,教皇與泰勒進行了45分鐘的私人會見。值得注意的是,在啟程前,羅斯福曾叮囑泰勒,要他與教皇在和平的四項基礎上進行協商。

這四項基礎分别是:宗教自由、資訊和知識傳播自由、裁軍和各民族的貿易自由。總統還命泰勒與教皇探讨早日結束戰争的可能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梵友好關系的發展曆程與曆史意義

而教皇也曾在1939年聖誕前夕提出“五點和平綱領”:保證各民族的獨立;真正的裁軍;重建和建立國際機構;保障少數民族權利;承認神聖不可動搖的神聖法律高于所有人類的法律和慣例。

可見,羅斯福提出的和平四項基礎與教皇的“五點和平綱領”具有相通之處,那就是它們都在談論和平與國際局勢。

無疑,這也是教皇和泰勒在首次會見中讨論的主題。據泰勒回憶,他和教皇談論了以下兩方面的内容:

分析德國的狀況:首先,在德國現存政體下,英國和法國所要求的持續安全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們對德國政體沒有信心,拒絕向它妥協;

其次,德國人民不滿其政權,但被蓋世太保和納粹黨衛軍控制。

國内的政治團體沒有武裝、無組織并不斷受到監視,是以目前毫無力量;再次,德國軍官總體上不支援戰争,但尚未做好反抗其政治領袖的準備。

如果被指令前進,他們會立即服從;最後,德國沒有足夠的資源進行長期戰争,如果打仗,它可以持續一年或更久。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梵友好關系的發展曆程與曆史意義

意大利參戰的問題。教皇表示,他沒有與墨索裡尼聯系。

但據情報,意大利外交部長齊亞諾和所有意大利人民反對戰争,而墨索裡尼尚處于搖擺當中,未做最後決定。泰勒認為,墨索裡尼試圖為本國求得最大利益和讓步。

據說,教皇和泰勒私人會見的氣氛十分熱烈。在這次會見中,教皇賜給泰勒一個極大的恩典,就是允許他在沒有正式預約的情況下随時緻電,以讓他們的交流能在互相便利和環境需要之時進行。

泰勒也對教皇的外交巧妙及精明的審慎印象深刻。會見結束後,他高興地向羅斯福彙報說,通過他,無論白天或黑夜,無論何時,教皇和總統可以進行親密的交流與合作。

至此,羅斯福總統和教皇庇護十二世的直接溝通管道正式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起初羅斯福總統對“泰勒使命”的設計,是讓它充當與教皇之間的直接溝通管道,目的是争取和平、救助戰争難民。

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泰勒使命”在某種程度上超出了原先設定中的限制,扮演了一個更豐富、更廣泛的角色。這首先表現在,泰勒工作順序的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梵友好關系的發展曆程與曆史意義

雖然泰勒與教廷國務院在救援等問題上進行了一些合作,但從一開始,在泰勒的工作中,幫助難民隻占據次要地位,其主要工作集中在外交領域,尤其是事關歐洲戰争的問題。

而且,泰勒也替羅斯福向教皇轉述美國國内的天主教狀況,借其手加以幹預。比如,泰勒向教皇講述了美國天主教徒的反猶太主義狀況。

泰勒還向教皇轉達,羅斯福希望任命伯納德希爾擔任芝加哥大主教。

其次,“泰勒使命”向永久性轉變。當初,羅斯福為了減少新教徒的反對,強調這次出訪的暫時性和個人性。但随着泰勒抵達羅馬,“泰勒使命”開始凸顯永久性的特征。

比如,泰勒在羅馬的辦公室得以建立,國務院為他配備了專門的助理和職員。又比如,赫爾國務卿僅稍作猶豫,就允許泰勒使用國務院信箋。

泰勒僅僅是羅斯福總統的私人代表,但這并沒有損害其外交地位,在某種程度上,他像大使一樣發揮着作用。而且泰勒完全願意接受他的特殊角色,且堅持認為,這種獨特性不會導緻其聲望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梵友好關系的發展曆程與曆史意義

他驕傲地寫道,羅斯福想“讓我的辦公室在所有方面,都與其他外交大使不同”。

他還稱,這種身份賦予了他一些優越性。比如,他比較自由,又可免去美國遊客的叨擾,不用為他們處理照會、訪談、票、手機、床、住宿等問題。

泰勒第一次通路羅馬時,美國和梵蒂閃都希望阻止戰争的進一步擴大,其中關鍵的一步就是阻止意大利加入德國一方參戰。

許多學者也認為,美梵加強聯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阻止意大利參戰。如學者傑拉爾德福格蒂就認為,美國和梵蒂R都反對意大利卷入戰争,美國派遣代表出訪羅馬,就是阻止意大利卷入戰争的一個嘗試。

“泰勒使命”的出台,建立了總統和教皇之間的直接溝通管道,讓他們有機會為共同目标合作。其實,“泰勒使命”出台前,美梵都各自采取過一些措施來阻止意大利參戰。

1939年4月14日,羅斯福曾向墨索裡尼和希特勒發出呼籲,敦促他們以和平方式解決歐洲的現存危機。

羅斯福還請副國務卿韋爾斯緻電“全國天主教福利會議”的秘書長雷迪,請他轉告教皇,讓教皇支援美國的和平呼籲。雷迪将此消息告訴了華盛頓宗座代表希高納尼。

4月18日,希高納尼收到的回信稱,教皇一直在密切關注羅斯福總統的和平行動。然而遺憾的是,以目前教廷與德國的關系,教皇不可能直接幹涉希特勒的行動。

但教皇表示,他可以派遣教廷國務卿馬寥内與意大利政府取得聯系。

隻是馬廖内稱,因德意關系太過親密,他對此并不抱太大期望。韋爾斯得知該消息後,向雷迪表示感謝。同時,他希望教皇能公開發表支援和平的言論,并認為這有益于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梵友好關系的發展曆程與曆史意義

但教皇未采納該建議。然而,這并不意味着梵蒂岡會袖手旁觀。事實上,它在用自己的方式阻止意大利參戰。

1939年5月,德意簽署政治同盟條約後,教皇與意大利政府取得聯系,當時意大利承諾會保持中立。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意大利宣布中立。

但很快,意大利的中立變得十分不确定。其外交部長齊亞諾等人堅持中立,但墨索裡尼等人傾向幹預。

9月6日,教皇派遣塔基-文圖裡神父拜訪墨索裡尼,督促意大利領袖維持中立政策。但墨索裡尼拒絕接見他,而派齊亞諾與他商談。齊亞諾表示,意大利的中立是堅定的,但未來尚不可知,時勢可能會迫使意大利放棄中立。

然而,教皇庇護十二世仍然利用一切機會向意大利發出和平呼籲。比如,教皇分别于9月12日和12月31日,在接見新一任意大利大使和意大利的國王、王後時,稱贊意大利不參戰的智慧決策。隻是,稍後墨索裡尼在給希特勒的信中說,教皇不會對意大利的政策産生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