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比DCMM,DMBOK為什麼沒有資料标準?

相比DCMM,DMBOK為什麼沒有資料标準?

編 輯:彭文華

彭友們好,我是你的老彭友。

最近有個哥們在研究DMBOK,突然問我:DCMM标準體系裡有資料标準,但為什麼DMBOK裡為什麼沒有資料标準???

DCMM DMBOK

資料戰略

資料治理

資料架構

資料應用

資料安全

資料品質

資料标準

資料生存周期

資料管理、資料處理倫理、資料治理、資料架構、資料模組化和設計、資料存儲和操作、資料安全、資料內建和互操作、檔案和内容管理、參考資料和主資料、資料倉庫和商務智能、中繼資料管理、資料品質、大資料和資料科學、資料管理成熟度評估、資料管理組織與角色期望、資料管理群組織變革管理

你看看,是不是?這個真的好奇怪啊。。。按說老外的知識體系裡不應該丢掉這麼重要的内容啊!

這個問題,還真不是“有”和“沒有”這麼簡單,真的需要讨論讨論。

相比DCMM,DMBOK為什麼沒有資料标準?

細究資料标準

我們翻開DCMM标準體系,就會發現DCMM的資料标準裡其實還分了4個子項:

  • 業務術語
  • 參考資料和主資料
  • 資料元
  • 名額資料

诶,這就能對上了,至少能發現“參考資料和主資料”在DMBOK裡是單獨成一個章節的。

業務術語這個在DMBOK“資料治理”章節裡,有個“業務術語表”。這倆到還好,畢竟是兩個不同的體系,隻要是包括就行。

不過DMBOK2裡沒有将資料元和名額資料單獨列為章節,這怎麼了解呢?

反之,我們看看DMBOK關于資料标準這麼重要的概念,居然沒有一個單獨的篇幅,這太奇怪了。

DMBOK裡是沒有資料标準嗎?也不是。DMBOK裡第三章“資料治理”裡就明确表明實施資料治理的第一步就是“發起資料标準和規程”。

在資料模型、參考資料與主資料、中繼資料等地方,也都反複強調要建立對應的資料标準。

那這又該咋了解呢?

相比DCMM,DMBOK為什麼沒有資料标準?
相比DCMM,DMBOK為什麼沒有資料标準?

文化差異

其實這個了解起來很簡單。一個字:文化差異。

我們經常把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當做大範圍制定标準的最早案例。但是标準這個概念在我們中國人的了解力始終沒有深入骨髓。

我們的菜單裡永遠都是“鹽少許、糖半勺、一碗水”。這個少許是多少許?用多大的勺?多大的碗?

相比DCMM,DMBOK為什麼沒有資料标準?

我的奶奶有一套醫書和幾本國術書。我看到國術招術,如獲至寶,結果翻一下就蒙了,往左跨半步,這個半步怎麼練?

這個還好至少還能用自己的腳衡量一下。但是認穴位的時候就全啥了,什麼臍下三指之類的讓我深深的認知到,我肯定不是什麼練武奇才。書都看不懂,練個屁。

但是!标準這東西在西方文化裡真的已經融入到他們的骨髓、血液裡了。麥當勞、肯德基的标準體系大家應該有所耳聞。

是以果總才會這麼評論:

相比DCMM,DMBOK為什麼沒有資料标準?

是的,這是我轉發的李清華小姐姐的文章。果總(陳果,波士頓咨詢公司董事總經理)絕對這麼簡單的問題,為什麼要被我們整的這麼複雜...

唉。不是我們要整成這樣,而是“馄饨”、“抄手”、“包面”、“扁肉”、“雲吞”這些同意不同名、“陳果”(波士頓總經理,男)、“陳果”(複旦哲學 博士,女)這些同名不同意的情況大量存在。

其原因就是我們在搞IT建設的時候标準不統一,才導緻後續一系列的各種問題。

是以我們才有“先污染後治理”的說法。漢語語境下的資料治理更多的是“整治、整理”的含義。

但是國外的資料治理可不是這個意思,更多的是指“資料管理的管理”、責權利配置設定層面的治理。

唉,扯多了,好好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