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3 架構模式

        在某些場景下,架構元素是由解決特定問題的方式元件成的。随着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這種組合的方式在許多不同領域都很有用,是以這種方式被廣泛記載和傳播。架構元素的這種組合方式,叫做架構模式,提供了解決一些系統問題的一整套政策。

        架構模式描繪了用于解決問題的元素類型及其互動形式。模式可以根據它們使用的架構元素類型進行特征化。例如,常見的模式類型模式如下:

  • 層模式:當軟體元素間的使用關系是嚴格單向時,就會出現一個層系統。層是一組連貫的相關功能。在嚴格的分層結構中,層隻能使用其正下方層的服務。在實踐中,這種模式的很多變種能減少結構上的限制。層通常被設計成對其上的層隐藏了實作特性的抽象結構(虛拟機),以便移植。

        常見的元件連接配接器模式如下:

  • 共享資料(或倉庫)模式:該模式包含元件和連接配接器的建立、存儲及通路持久化資料。倉庫通常表現為(商業)資料庫形式。連接配接器為管理資料庫的協定,例如SQL。
  • 用戶端服務端模式:元件為用戶端和服務端,連接配接器為它們之間執行系統工作的共享的協定和消息。

        常見的配置設定模式如下:

  • 多層模式:描述了如何配置設定系統的元件到不同的硬體和軟體子集,并通過一些通信中間件進行連接配接。該模式專門用于通用部署結構(軟體到硬體的配置設定)。
  • 能力中心和平台,即專注于軟體系統工作配置設定結構的模式。在能力中心,工作根據站點的技術或領域專業知識配置設定給站點。例如,使用者接口設計是在可用性工程專家所在的網站上完成的。在平台上,一個站點負責開發軟體産品線的可複用核心資産,其他站點負責開發使用這些核心資産的應用程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