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經濟網際網路新紀元:企業如何擁抱中國數字化發展模式?

貝恩公司攜手百度發展研究中心今日共同釋出報告《數字經濟網際網路之中國數字化發展模式》研究。報告顯示,新冠疫情影響下,中國數字化程序持續加快,各行各業紛紛湧現出一批優秀的先行企業,迅速實作數字化轉型,并打造領先全球的亮點。

通過對優秀企業的深入分析,報告發現,成功企業均呈現以“快”、“準”、“新”為特色的三大亮點,具體表現為:快速響應、精準觸達、精準定制、産品創新、服務出新、業務革新,而這些亮點與數字經濟網際網路下中國數字化發展模式密不可分。

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大中華區TMT業務聯系主席李舒表示:“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成為對沖疫情影響、重塑經濟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伴随中國的數字化程序加快,數字化應用場景愈加豐富,加速數字化轉型成為企業的首要任務。是以,企業必須了解中國數字化發展模式的特點與背後動因,從根本上找到适合自身的發展路徑。”

貝恩公司資深全球合夥人丁傑表示:“如今的商業時代,随着商業結構從線性向網狀更新,從端向雲更新,選擇單打獨鬥的企業肯是走不遠的,企業一方面要學習成功企業的經驗,另一方面要思考如何借助外部力量和生态圈增強實力,才能行穩緻遠。“

百度發展研究中心認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作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其中數字化發展是重要推動因素之一。目前全球經濟仍充滿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科技創新是能制造确定性的力量,勢必對數字經濟甚至更廣泛的社會領域産生影響。數字經濟未來競争的關鍵,一方面是看誰能夠掌握人工智能、5G、區塊鍊、量子資訊這些核心技術,另一方面是誰在推動新技術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上走的更好。未來,平台模式提供的領先技術、供需資源、流動資料和營運能力将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數字經濟網際網路新紀元:企業如何擁抱中國數字化發展模式?

中國數字化發展模式的“四大特點”:

報告指出,先行企業之是以能夠迅速進行數字化轉型,并打造領先于全球的亮點,得益于充分借助并且發揮了中國數字化發展模式的四大特點。

高效的供需資源聚合。以開放包容的方式,集合和比對外部分散的供給端和需求端資源,包含技術、産品、服務、流量等多元度資源。

流動的資料價值。以海量流動的使用者資料為基石,打通端到端資料接口,借助疊代的推薦技術,開發多場景應用資料工具,實作雙向流動的資料高效運用。

本土化創新驅動的技術賦能。基于本土化的市場特性與需求進行技術創新,并将創新的技術成果以平台的形式向外輸出賦能,以降低創新門檻。

全價值鍊的深度營運賦能。超越了單純的技術輸出,而是深度參與企業營運的各環節,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并協助企業商業落地,提升營運效率。

中國數字化發展模式背後的“四大動因”

報告指出,在“四大動因”的協同作用之下,塑造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數字化發展模式。

原因一政府:積極推動新基建、供需側改革兩手抓

近年來,我國政府大力支援并主導5G、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投資,推動資料成為新的關鍵生産要素,為“流動的資料價值”與“本土化創新驅動的技術賦能”提供堅實的基礎設施保障。據預測,2020年或将新增5G基站58萬個,資料中心機架93萬架,人工智能的投資規模約為1,000億人民币,光纖占寬帶使用者滲透率約提升3%,為釋放“數字紅利”奠定堅實基礎。

原因二消費者:中國消費者數字化程度全球領先,且對數字使用态度較為包容

在全球範圍内,中國網際網路使用者基數龐大,創造海量“流動的資料價值”,為發展數字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2019年中國網上零售額滲透率達到26%,是發達國家的2.4倍,而智能手機的使用者移動支付滲透率更是發達國家的2.8倍,高達81%。随着政府對資料管理的規範性要求提升,消費者對于資料的分享和使用更加放心,為“全價值鍊的深度營運賦能”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

原因三企業:供需兩端高度分散且技術與營運基礎薄弱,具備剛性需求

面對強有力的政府支援以及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在外部商業環境向好的同時,以中小企業為主的中國企業内部卻面臨着諸多挑戰,包括如何攻克供需兩端高度分散、技術和營運基礎薄弱的難關,亟待尋求外部幫助。相比傳統解決方案,數字化發展模式借助數字化手段,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解決痛點。例如通過智能精準算法比對供需,利用技術賦能創新并提高效率,比對企業疊代速度提供全價值鍊營運賦能。

原因四生态:有能力亦有意願

中國的網際網路生态具有規模優勢、技術先進、人才優質的特征,具備将服務基礎設施化的實力,為企業突破痛點,實作“技術營運雙賦能”提供了基礎保障能力。研究顯示,我國網際網路生态不僅具備數字化能力,而且正逐漸從消費行業起步,有意願運用積累的資料價值、營運經驗、技術優勢,通過“科技與營運雙賦能”有序拓展到B端和其他新的增長引擎。

企業如何适應中國數字化發展模式?

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大中華區TMT業務聯席主席李舒表示:“為了最大化發揮中國數字化發展模式的獨特優勢,實作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和數字化轉型的整體規劃,在自建生态、借助第三方生态,以及兩者的混合模式中進行差異化選擇。此外,企業還需要圍繞組織、營運機制、人才和資料,調整營運模式,建好公司内部能力的底盤。“

李舒總結道,不同屬性的企業存在三種不同的數字化發展模式。

模式一,善借外力:即聚焦價值鍊核心環節,充分利用第三方生态的基礎設施。該類模式适合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或可資源優勢互補的大中型企業,通過生态的流量、技術和數字化基礎設施,快速擴張估摸,加快企業的數字化能力建設。

模式二,雙管齊下:即從1到N階段善借生态外力,從0到1階段探索自建生态。該類模式适合規模較大、所處行業較成熟且各價值鍊分工明确的企業,可以利用自身行業經驗打造自有生态,并與外部生态圈互通有無,實作内外雙循環、互相賦能,快速推動線上銷售增長,沉澱使用者資源。

模式三,自建生态:即深挖資源和能力,自建生态護城河。該類模式适合實力雄厚,資金和技術資源都較為豐富的集團化企業,可以立足自有的資源,整合上下遊獲得垂直行業深度洞察,拓展邊界擷取更多元的消費者觸點,打造自身專屬生态。

在企業内部能力建設方面,李舒建議,首先,企業需要全局着眼,定位數字化業務組織,并從細節入手,比對資源和更充分的自主權,穩紮穩打推進企業整體數字化轉型。其次,完善運作機制,配合平台“全價值鍊的深度營運賦能”。對内建立靈活型運作,對外以靈活、開放的機制加強生态合作。第三,優化人才機制,配合“本土化創新驅動的技術賦能”。設計數字化人才能力模型與發展政策,建立數字化人才“成群來,成批長”的土壤。最後,利用技術與資料賦能業務,打通專屬資料中台,創造“流動的資料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