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放舊裝置 Cypherium理性破壁

解放舊裝置 Cypherium理性破壁

12月10日,國際貨币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釋出了最新報告《支付的未來》,報告探索了傳統支付提供商、科技公司和行業新進入者生态系統中正在進行的創新發展成果。

參與合作研究并聯合釋出報告的,既有花旗銀行、萬事達、Paypal、SWIFT等傳統企業,也有網際網路社交巨頭Facebook旗下的數字錢包Novi。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參與方還有企業級公鍊Cypherium和創新協定Algorand。

「全球二十多家央行都參與了調研。」Sky Guo是Cypherium網絡的創始人,該項目因為長期緻力于數字貨币互操作解決方案而成為報告的研究方之一。

2020年,央行數字貨币(CBDC)浪潮席卷全球。而在3年前,Sky Guo就為财新網撰文《區塊鍊:法定數字貨币的技術支撐》。那時,他判斷央行數字貨币是大勢所趨。

也正是在2017年,他聚集起一個團隊,投入到可用區塊鍊網絡的研發中,并得到了加密算法領域多位學術大牛的支援,包括Ava Labs創始人Emin Gün Sirer教授、首個區塊鍊分片協定OmniLedger發明人Bryan Ford教授和HotStuff算法創造者Ted Yin。 

Cypherium最終将HotStuff與工作量證明成功結合,創新地使用無需許可的混合共識機制CypherBFT作為該區塊鍊網絡的底層算法。過去三年,Sky Guo帶領團隊和他們研發成果,不斷與IBM、Google等知名網際網路企業合作,讓Cypherium成為了一個滿足企業級應用需求的公鍊。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任仕達成為了它的客戶。

今年11月,這條企業級公鍊正式上線主網,其Token CPH引起了多個加密資産交易所的關注。

在區塊鍊的世界裡,Sky和Cypherium探尋的是網絡安全、效率與去中心化之間的平衡。而在币與鍊之間,他認為也需要達到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平衡,「CPH上所也不是以套利為目的,而是通過交易市場讓CPH更加分散,為之後網絡更平穩的運作做準備。」

「行情轉瞬即逝,怎麼還不上所?」

Cypherium的電報群,從今年9月之後就充斥着追問,問題從「何時上主網」轉到了現在的「CPH何時上所」,發問者更多來自中文群。

兩個問題是一環扣一環的。

11月,關注者熬鷹般等了3年的Cypherium主網總算正式上線了。按照規則,隻有主網上線了,預售的CPH才會分發給購買者,包括2018年1月預售出去的4億枚CPH,及今年9月預售的3億枚CPH。

12月9日,電報群裡焦躁地讨論着。有人盤算着以預售單價分别為0.06USDT和0.25USDT投資獲得的CPH,在上所後能獲得多少回報;有人說,每天都會來群裡看看有沒有上所消息,一些人追着社群志願者問,「到底什麼時候能上所?」從旁幫襯的人催促了一句,「再不上所,行情都沒了。」

解放舊裝置 Cypherium理性破壁

CPH的配置設定規劃 

有意思的,CPH的這兩輪預售均有監管考慮,執行了KYC流程。官網上明示,「禁止中國,馬來西亞和美國的居民參加」。中文社群對CPH的上所情況為何尤為關注?有人在電報群給出答案,「币是從代投那得到的,具體哪個機構,代投不說。」

嘈雜的聲音不是沒有引起創始人Sky Guo的注意,他更常在推特發聲,透露一些進展,「已經得到了幾個确認,上交易所肯定是今年的事兒。」

在接受蜂巢财經采訪時,Sky對CPH持有者的焦慮表示了了解,「其實我的同僚們一直在推進,但是項目Token和交易所的技術對接需要時間。」

他也強調,CPH不是一個适合投機的代币,「哪怕對核心開發團隊來說,項目上所的利益回報也不是第一考慮,大家更多是為了通過交易平台的流通,讓Token更分散,畢竟主網的節點們是需要Token的。」

令Sky好奇的是,中國市場為何會如此關注這個項目?「畢竟我們的核心團隊基本都在美國,網絡本身也是一個企業級應用,CPH是實用型代币,并非證券,而且投資人也全是海外的,過去三年也沒有在中國市場層面做推廣。」他坦言,資方對Cypherium的市場計劃并不着急,「他們更希望我們把項目的落地做好。」

公開消息顯示,Cypherium的資方,包括加密貨币投資組合跟蹤和管理網絡Blockfolio,知名國産公鍊量子鍊,美國最早的加密資産和區塊鍊投資公司Pantera Capital,以及加密行業裡大家最為熟知的創業者、波場創始人孫宇晨。

如果從變現角度看,Cypherium更可行的時間應該是2017年底到2018年初。那時,它已經有了白皮書,早早就開發出了虛拟機,還有大機構站台,這讓它足夠趕上ICO的狂潮。畢竟,那個時期,太多的白皮書項目發币、上所、套現,喊出「别墅靠海」的口号。

Sky透露,當時甚至有業内的大佬打算将Cypherium直接收購了,但他們還是婉拒了,「我們不想為了短期利益那麼做,因為整個團隊包括顧問,都緻力于讓網絡能落地,成為有用的區塊鍊,而不是烏托邦。」Sky認為,沒有用例的區塊鍊最終會淪為空氣,「對投資人和支援者來說,那是不負責的,也不是我想做的。」

身在海外的Cypherium聘請了專業的律師團隊研究監管尺度,最終綜合研發進度決定,在主網上線後再分發代币,「因為CPH是一個實用型Token,分發是為了使用。」

中國市場悄然埋伏CPH

盡管美國等海外國家才是Cypherium的研發根據地,但在中文社交網絡上,在華語使用者廣泛的一些交易所裡,Cypherium和鍊上通證CPH悄然被關注着。

微網誌上,從2018年5月起,就有網友在介紹Cypherium,時不時透露出主網上線的消息,但都與實際的發生不符。

今年9月9日,在Cypherium主網上線前夕,MXC抹茶交易所曾為CPH發起過一次面向交易所使用者的認購,時間剛好是CPH官方開啟第二輪預售時。當時,Hoo虎符交易所的Hoo Lab也參投了CPH的第二輪預售,并面向使用者開放了兩期認購搶投活動。目前,兩所尚未在二級市場開放CPH的交易。

不管怎麼說,紮根在海外埋頭研發的Cypherium,聲名還是傳到了國内。Sky推測,「這大概是因為Cypherium過去三年來一直在和很多知名的網際網路企業合作研發區塊鍊技術有關。」

的确,Cypherium官方露出的合作夥伴名單裡,明晃晃地亮出了IBM、亞馬遜、谷歌、任仕達和微軟,這些企業在中國也是響當當的。

解放舊裝置 Cypherium理性破壁

Cypherium過去3年不斷拓展的合作夥伴

到底是Cypherium生貼上了這些名企logo,還是确有其事?在過去混亂的區塊鍊項目市場上,魚目混珠的欺騙者并非沒有。

合作确是實打實的,Cypherium作為高擴充性的企業區塊鍊解決方案被列在IBM的官網上。目前,IBM Cloud已經稽核并驗證了Cypherium的可用性,它可以通過IBM Cloud Showcase與大型機構合作,真正實作了「更快的支付、更安全的交易、更透明的記錄」。

2019年,IBM Analytics and Cloud負責人Chris Tylert提到這個項目時表示,「從長遠來看,我們将嘗試将Cypherium與IBM Blockchain團隊聯系起來,讨論擴充IBM區塊鍊平台的路線圖,以支援和內建Hyperledger Fabric之外的更多區塊鍊平台。」

Sky說,與這些名企成為合作夥伴,或者他們成為Cypherium的客戶,「淵源應該追溯到IC3

倡議組織,IBM和亞馬遜都是它的成員,我們也是。」

IC3是Initiative For CryptoCurrencies and Contracts(加密貨币和合約倡議)的簡稱,由康奈爾大學、康奈爾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教授們發起,成員們會與金融和銀行領域的專家、企業家、監管者和開源軟體社群合作,将這些基于區塊鍊的解決方案從概念驗證,轉移到快速可靠的金融執行和記錄系統中。

「簡單來說,就是要把一些學術的、概念化的區塊鍊技術,真的變成可用的解決方案。」Sky說,Cypherium在IC3中獲得了非常多的支援,包括成員間的合作和一些外部資源,有了這些,才讓Cypherium網絡真的變成了企業級應用。

「有用」是Cypherium的第一要務,這種務實性讓很多剛剛進入團隊的小夥伴,願意跟随行進。負責營運工作的Scarlett,在美國讀書時加入了Cypherium,在她過去的印象中,加密資産行業總是充斥着亂象,但她與Sky接觸時,發現她的老闆總帶着一股不服輸的精氣神在工作。

「他有理想,但做事情有點直男思維,注重分條縷析和解決問題,一條道走不通,他會快速尋找另一條出路。」Scarlett打算在畢業後繼續為Cypherium工作,「這個項目帶着我打開了看待區塊鍊的另一種方式。」

混合共識算法打通「死胡同」

羅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

2017年,在美國讀完計算機科學的Sky也沒想到,他在矽谷和密碼極客、學院派們讨論大熱的區塊鍊市場和「不可能三角形」後,會聚集起一個團隊,嘗試打破「不可能」。

這個團隊裡,有在大學裡研究密碼學,但沒有地方施展所學理論的普通學生;也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博士級别的聯合創始人;還有在華為、微軟等知名科技網際網路企業做産品開發的幹将。多元的團隊和項目方向,獲得了康奈爾大學教授、IC3主管Emin Gün Sirer博士等行業大咖的認可,他們以顧問的方式提供支援。

這個團隊也一直在吸引新鮮的血液加入。今年10月,身在中國的安娜加入了Cypherium,盡管她需要應對團隊的中美時差、黑白颠倒地對接中國市場的工作,但她見證了項目主網上線及之後的高速運轉,「為這樣的團隊當個打勞工,讓人很有成就感。」

安娜沒有經曆團隊初創的階段,Sky回憶了那時的經曆,特别是尋找可行的網絡共識機制的過程的艱難與幸運。

對于一個創新的區塊鍊網絡來說,分布式資料庫和密碼學都是前人的肩膀,真正的創新點在于共識機制,比如,工作量證明共識(PoW)就為比特币奠定了網絡基礎。

「解決共識是分布式網絡中最關鍵的問題。」Sky解釋,因為共識關系到網絡節點的運作機制,決定了記賬權歸屬問題,去中心化信任問題,以及激勵的配置設定規則。

比特币是成熟的區塊鍊網絡之一,它的PoW機制保證了網絡的安全和不可篡改,但犧牲了網絡的運轉效率,最終讓BTC無法實作支付的願景。

「比特币網絡無法無法滿足企業的多樣需求。」在Sky看來,面向公有鍊網絡方向的創業項目,幾乎都在為打破「不可能三角形」而努力,「找到可行的算法,讓網絡在安全、去中心和速度上實作平衡。」

但他發現,現行的共識算法,往往處于兩個極端,「要麼是像比特币,完全去中心化,但效率低,沒法實用;要麼是像Hyperledger這種聯盟鍊較多采用的算法,速度快了,交易不可篡改,但犧牲了去中心化的特征。」

創立Cypherium時,Sky心裡明确,單一共識機制不可能解決這個沖突,「我們要朝混合共識機制的方向上去尋找答案,拜占庭容錯算法與工作量證明的結合是最初的嘗試。」

Sky提出混合共識時,曾收到過業内的懷疑聲,疑點在于是否安全。顧問Emin Gün Sirer教授給了他信心,「盡管去嘗試實作吧。」他認為,在完整的拜占庭容錯(PBFT)共識算法下,輪換制的節點運作方式和規則可以寫在協定裡,不會對網絡的安全性和性能造成影響。

沿着這個思路,Sky開始埋頭前瞻文獻并實驗PBFT。但在團隊着手開發後發現,「PBFT的确很美好,但仍然處于理論階段,實作起來像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Cypherium陷入了一個死胡同,主網開發幾近陷入難産。2018年有段時間,Sky帶着團隊多次與IC3的成員們探讨,希望能尋找一個可實作的路徑,但答案是「目前還沒有區塊鍊或軟體能完整實作拜占庭容錯算法,隻能部分實作」。

走運的是,Sky後來在IC3的一個會議上遇到了康奈爾大學的Ted Yin博士。Ted在區塊鍊領域最知名的創見便是HotStuff算法,他是該算法的第一作者。

「會上,Ted張口全聊的是技術,我們在交流起項目時,他對Cypherium十分認可,也看到了我們腳踏實地在開發,他就給我們講了HotStuff算法,當時這個研究成功還沒發表呢,但他依然願意讓我們拿去實驗。」

Cypherium迎來柳岩花明,網絡路線進行了重大調整,最終基于工作量證明和HotStuff的混合共識機制,實作了節點能公開透明的選舉和快速記賬并實作瞬間交易完全最終性,「整個過程幾乎就是推翻重來的,好在成功了。」最終,Cypherium在2019年推出了公共測試網和浏覽器。

解放舊裝置 Cypherium理性破壁

HotStuff算法下的Cypherium & Libra對比

值得一提的是,HotStuff算法也是Facebook後來推出Libra所采用的算法。

讓Sky頗為驕傲是,Cypherium保持了區塊鍊網絡去中心化的原汁原味,「我們保持了中本聰的理念,Cypherium無需許可就可加入網絡。當然,Libra做的是穩定币場景,是協會制的,2.0也明确會做一個中心化的穩定币,和我們倒也不在一個競争賽道。」

為CBDC浪潮備戰三年

CPH的持有們,大概在2019年就期待Cypherium的公共測試網能馬上脫胎,成為真正的主網。但在Sky看來,那時還不成熟。

「我們認為,一個真正可實作的區塊鍊網絡,是能投入實際使用的。我們在IC3成員組織中,也緻力于這一點。」Sky開始在Cypherium的可用場景上做推進,不斷與IC3内的網際網路公司合作,谷歌雲、微軟就是在那裡成為了他們的合作夥伴。

Cypherium還有一個客戶是任仕達,這是一家總部位于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紐交所上市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服務供應商之一。

今年年初,任仕達宣布要用以智能合約為重點的區塊鍊,以提高流程效率,尤其是在涉及人力資源工作的關鍵任務(付款)、驗證學術和專業資格以及個人身份資料方面。根據公告,該公司的4萬名員工将使用位于紐約的Cypherium的企業區塊鍊解決方案。

任仕達的全球合作經理Frank Van der Bijl在聲明中說,他們一直希望找到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 Google Compute Engine和Cypherium區塊鍊為我們證明了理想的組合。隻需單擊幾下,即可通路兩者,無需擔心自己建構所有内容,或安裝其他應用或進行維護。」

谷歌雲是Cypherium的深度合作夥伴之一,雙方合作為任仕達開發了區塊鍊的去中心化身份驗證系統。在谷歌官網和推特上,這一案例以區塊鍊應用的典型被展示。

Sky認為,正是與多家優秀企業的合作為Cypherium帶來了用例成果,這恰好和團隊初衷一緻,「 Cypherium想要成為一個消除摩擦、連結網際網路舊系統與區塊鍊新網絡的紐帶,這為我們帶來了一種破壁的成就感。」

是以,Cypherium在研發時極其注重相容。「比如我們的虛拟機是Java語言的,Java是安卓系統的主流程式設計語言,占據着整個移動網際網路市場的大部分江山。」Sky說,Cypherium試圖為主流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提供連結的通道,「去解放舊裝置,實作互操作性。」

解放舊裝置 Cypherium理性破壁

Sky與央行貨币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參與OMFIF的圓桌

今年,當央行數字貨币(CBDC)的浪潮席卷全球各國時,特别是中國開始數字人民币的試點後,Sky又忙碌起來了。他開始頻繁地被媒體采訪,受邀解讀央行數字貨币的技術實作。

Sky Guo為何成了央行數字貨币領域的專家?這與Cypherium的另一項研究成果有關,其自主研的「數字貨币的互操作性解決方案」,可為央行數字貨币、穩定币與數字資産之間提供跨平台、跨系統的資料通訊,讓不同技術架構的數字貨币互聯,打通數字貨币間的壁壘。

帶着有關央行數字貨币解決方案的研究成果,Cypherium再次參與了國際貨币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發起的有關新支付方式的研究,合作方包括花旗銀行、萬事達、Paypal等傳統的支付服務商,還有Facebook旗下的數字錢包Novi,「還有全球二十多家央行參與了調研,」Sky Guo介紹。

解放舊裝置 Cypherium理性破壁

Cypherium與多家知名企業參與了OMFIF的研究報告

12月10日,OMFIF正式釋出了這份名為《支付的未來》的報告。該報告審視了加密貨币和分布式賬本技術的出現,如何刺激了政府和中央銀行的研究及探索浪潮,指出「三分之二的央行認為,它們可以或應該探索在設計和管理支付系統架構方面與私營部門直接合作,因為數字貨币似乎将改變金融服務。」

正如報告所示的那樣,傳統支付提供商、科技公司和行業新進入者的生态系統,正在進行的創新發展。無疑,Cypherium正是「新進入者生态系統」的代表。

事實上,Sky在2017年就看到了央行數字貨币的浪潮,那時,他為财經網撰文《區塊鍊:法定數字貨币的技術支撐》。3年之後,他寫在文中的理論性概念和預測正在成為現實。面對浪潮,Cypherium正有備而來。

互動時間:

你知道Cypherium這個項目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