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業故事之 基礎件平台

  創業故事之 基礎件平台

                                                                         基礎件平台之夢

                                                                                           威震 / 文

1994年我在廣州參與一個大型銀行項目開發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難點,這便是項目中的顯示界面有上百個,如何快速、靈活地生成和維護這些界面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最終,項目組決定采用基于描述的方式來生成界面,而我則負責這部分的設計和編碼。事實證明這種方式大大加快了界面的生成速度,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基于描述的方式也被我應用到後來幾乎所有開發中。

2000年正是“網絡泡沫”興起的時候,我想到基于描述的方式用PHP語言做一個生成Web應用的平台。由于Web界面的複雜性,采用一般的描述思想會顯得非常複雜,經過深入思考,我發現在描述之間引入對象化的思想,會使得描述變得靈活、可重用,猶如從C演變到C++一樣,于是我開發了一個基于對象化描述生成Web應用的PHP平台,這是對描述模型的一次重要革新。

後來,我所在的證券公司由于以前用ASP開發的Web版網上交易系統的效率較低,決定在Linux上用C語言重新開發一套高效率的Web版網上交易系統。不過當時沒有現成的平台可用,必須自己開發一些底層技術。我們用程序服務作為架構基礎,開發了一套效率很高的網上交易系統。後來,随着Java技術的興起,公司采用了Java技術建構了新的網站和新的網上交易系統。在兩套網上交易系統并行的時候,我對兩者進行了比較,并發現以程序服務為基礎運作在PC上的網上交易系統比Java版運作在Sun小型機上的網上交易系統在速度、穩定性、靈活性等方面都要領先。當時隻是感覺程序服務的架構非常獨特和靈活,直到後來媒體上出現介紹SOA架構思想的文章後,我馬上意識到,程序服務的架構就是最符合SOA思想的架構!

基于自己的經驗和實踐,我發現程序服務+對象化描述是解決目前軟體開發中主要沖突的最好的架構,前途不可限量。更重要的是,這兩個核心思想和已有的各種技術并不沖突,對各種技術都有很好的包容性,與Java、.Net等技術都不存在排斥,而是包容的關系。為了潛心開發工作,我在2002年6月辭職,在家裡全力以赴開發這種架構平台,我稱之為DSS平台(分布式服務系統的簡稱)。

出于效率方面的原因,我首先在Linux上用C++實作了DSS平台。在完成了DSS平台的基礎功能後,便準備在DSS平台的基礎上開發應用,我知道這樣才能不斷發展DSS平台。在證券公司的時候,就發現各種資訊系統各自為政,資訊孤島很嚴重,總是想象如果能夠把這些系統統一起來,為公司員工、客戶、合作夥伴等相關人員按照權限提供資訊服務,這樣一個綜合資訊系統應該是很多公司都需要的,而且這樣也能夠極大地豐富DSS平台的中間層。

就這樣,我的第一個應用系統選擇了開發綜合資訊系統平台。在綜合資訊系統平台中,一個高效、靈活的權限系統是關鍵,随着開發的深入,各種技術難點也相繼出現,在解決這些難點的過程中,也形成了一系列DSS平台中間層的獨有技術。真正的挑戰在于:DSS平台的每一層次的架構,不僅要考慮應用的需求,還要考慮各種潛在的需求,更要考慮平台架構如何快速适應不可預料的需求。當時我從網上了解到,金蝶正在做内部的數字神經系統,通過比較,我發現綜合資訊系統平台的理念和金蝶的數字神經系統非常相似,甚至目标更大;建設銀行也在考慮綜合資訊系統的建設。這使我對綜合資訊系統平台的前景充滿信心。

然而,當我完成綜合資訊系統平台 V 1.0後,在與很多個人和企業進行交流時,才發現這個理念太超前了!大多數公司的資訊化程度還沒有到這一步。這時,我才感覺到市場和我所想象是不一樣的。雖然作為應用,綜合資訊系統平台目前不被看好,但由此發展出來的各種技術已被融入到DSS平台中,這也是DSS平台的最大優勢之一:由于每一個層面的架構都非常靈活,因而在開發應用過程中積累的技術可以不斷融入到DSS平台中,使DSS平台不斷積累、成長,進而進入良性循環。

怎樣為DSS平台找到合适的商業模式呢?一個朋友建議我可以做線上CRM系統,美國的Salesforce公司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于是,我基于DSS平台參照Salesforce做了一套CRM系統,由于DSS平台中有一項非常創新的技術—基于對Web網頁進行對象化的樹型描述來生成Web應用,因而基于DSS平台的線上CRM系統在開發效率和靈活性上都明顯強于Salesforce。但決定一個應用成功與否的最關鍵因素不是技術,而是對市場的分析和業務的了解。由于我的最終目标是把DSS平台作為一個平台來發展,而不是僅僅以某一個市場為目标。最終由于理念的不同,這次合作沒有成功。

要發展一個平台顯然需要很多的資源,需要與别人合作。這也是我了解市場需求,了解大多數公司想法的一個過程。其實,大多數公司的想法都是很現實的,那就是以業務為中心,能夠快速實作業務需求是最重要的,而靈活性和資訊孤島等是次要的,這與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的觀點差别很大。是以考慮許久,我認為DSS平台的下一步重點将是提供快速開發的工具,滿足企業的現實需求。

融資方面的合作,則使我更加感到無奈:在成功的因素中,市場、團隊才是關鍵因素,技術隻是輔助手段。很少有單純投資某個技術,更何況是很難深入了解的、與目前流行技術不同的平台技術!與投資商和技術人員交流使我的思維從專注于技術轉變為更多地從市場考慮問題,從大多數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也是我最大的收獲。

由于在家全職開發DSS平台近3年時間,各方面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我始終認為值得為DSS平台的付出。我相信,DSS平台的架構将是今後主流的架構。

我是學數學的,在學校期間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學家,去思考、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無論是數學還是其他的各種自然科學,都讓我深深體會到大自然的内在統一美。當看到世間萬物僅僅由108種簡單的元素構成時,我們體會到化學的美;當看到各種形式的運動都能夠用一種力來解釋時,我們體會到實體的美;當看到各種不同的自然現象都由一個數學公式控制時,我們體會到數學的美;我希望,各種複雜的應用和技術,統一到DSS平台的架構中,使我們體會到軟體的美。DSS平台作為一個實作理想的過程,也算是一個自我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