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系統測試報告
本次處理區域為茂縣區,該區域主要地形為山地和高山地,森林覆寫率非常高,多影像資料源,影像擷取的時間差别大。基于上述原因,該區域用其它軟體處理時難度非常大。而用PCI GXL處理非常得心應手。具體内容如下。
1、工作區概況
(1)原始資料
資料源有三種:GEOEYE、Worldview、Pleiades。其中,Worldview影像的側視角非常大,達到20度。
(2)DEM資料
本次資料處理采用的DEM資料格網大小為25m,坐标系統為CGCS2000。
經過檢查,作業人員确認DEM資料存在較明顯的拼接縫,個别地方存在資料漏洞,在處理之前對漏洞進行填補。
(3)控制點情況
該區域有12個控制點,分布情況如圖所示:
2、資料處理過程
考慮到處理區域需要人工刺點,森林覆寫率非常大的區域難以找到連接配接點,需要人工幹預的情況,本次處理主要采用QA進行處理。
(1)影像導入
原始影像導入在GXL中進行,PCI影像導入的過程非常簡潔,路徑設定完畢後即可迅速将原始影像轉為PIX格式,同時完成分塊影像的合并,波段組合等工作。在後期操作時,隻對PIX進行讀寫,可以在FOCUS中檢視各種資訊,非常便捷。
需要注意的是,GXL的影像導入前需要對影像檔案夾進行檢查,保證影像檔案夾不要有備援内容,會導緻影像導入失敗。
(2)建立工程
在OE中建立工程,設定目标投影,導入上一步的PIX檔案。
(3)刺控制點
本工程從TXT檔案中導入控制點坐标。由于我們采用的DEM資料精度不夠,是以控制點的坐标要從DEM上擷取。每刺一個控制點,PCI會自動計算模型,操作人員可以根據精度情況對點位進行調整。
工程中的控制點可以按照標明格式輸出,在其它軟體中之接使用。
(4)比對連接配接點
比對連接配接點之前需要對影像的相對位置進行量測進而确定搜尋半徑。
本工程中,軟體自動比對連接配接點後,通過略圖可發現,在個别重疊區隻比對到了幾個連接配接點甚至沒有比對到連接配接點。在GXL中優化後,這些區域連接配接點個數仍沒有增加,需要人工增加連接配接點。
工程中的連接配接點可以按照標明格式導出,在其它軟體中直接使用。
自動比對連接配接點的結果:
(5)正射校正
GXL的正射校正可以同時完成全色和多光譜影像的校正,并且進行配準。
(6)影像鑲嵌
在GXL中進行影像鑲嵌時,首先進行鑲嵌預處理,預處理結果為XML格式的檔案。該檔案是鑲嵌結果的預覽圖,操作人員可以在預覽圖上對鑲嵌線進行編輯。鑲嵌是針對XML檔案進行操作。由本工程的預處理結果可以看出,GXL生成的鑲嵌線需要非常少的人工幹預即可得到非常好的結果。
3、結果精度與處理效率分析
(1)正射校正結果檢驗
将控制點與正射影像疊加,量測控制點點位偏差,結果如表所示:
P001 | P002 | P003 | P004 | P005 | P006 |
2.0 | 2.7 | 2.2 | 1.0 | 2.7 | 4.5 |
P007 | P008 | P009 | P601 | P13871 | G17181 |
1.2 | 2.8 | 8.9 | 3.2 | 8.8 | 2.8 |
從表中可以看出,正射校正在平地區域滿足1:10000精度要求,在高山地區域,比如點P009和P13871,精度不好。除地形原因外,也因為本次工程采用的DEM資料精度不好。
(2)接邊情況檢驗
測區主要是山地和高山地地形,是以主要對山脊和山谷的接邊進行檢驗。結果表明,山脊的接邊有一定偏差,山谷接邊符合精度限差。
(3)處理效率對比
GXL處理用時:
采用GXL系統進行處理時,由于DEM資料有明顯接邊縫,并且存在資料漏洞,是以用了大概1.5天的時間對DEM資料進行修正;
資料導入到正射校正大概用時1天;
資料融合大概用時2.5小時。
其它軟體:
本測區情況特殊,處理難度大,采用其它軟體找不到足夠連接配接點,不能得到平差結果。
4、總結與建議
(1)GXL處理系統自動化程度高,對資料源相容性好,在處理過程中需要人工幹預少,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GXL的各子產品操作簡單,與其它軟體相比,在資料較複雜,處理難度較大的情況下仍可以得到較好的精度。
(3)與其它軟體相比,GXL在處理植被覆寫率較大的區域有很大優勢,因為對人工加點的相容性比較好。
(4)目前隻有單節點處理的權限,希望可以布在叢集上,提高系統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