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創人新春篇】創投圈人脈王吳世春:肺炎,Long China,精益創業,回歸聽雲…

【科創人新春篇】創投圈人脈王吳世春:肺炎,Long China,精益創業,回歸聽雲…

2020年1月1日,吳世春在梅花創投的公衆号上發表了《一切應對挑戰的力量都來自我們的内心》,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悲觀者總是正确,樂觀者收獲成功,希望我能成為後者。”

本文獻給同樣希望成為後者的朋友們。

【科創人新春篇】創投圈人脈王吳世春:肺炎,Long China,精益創業,回歸聽雲…

相信2020,看好機器人、SaaS、國潮、Glocal

科創人:您依舊看好2020年的經濟形式?

吳世春:“今年是最困難的一年”,連着幾年年初都能聽到這句話(笑)。我的看法一如既往,整體經濟依舊處于上升通道之中,但投資者和創業者都要有獨立思考、發掘差異化價值的能力,不能跟着别人的節奏跳舞。梅花創投每年都能發現一些極具投資價值的垂直領域,都不是所謂的大賽道、大風口。太多資金湧入某個領域意味着狂熱與擁擠,這必然會引起資源錯配和價值浪費,比如當年的千團大戰、共享大戰,大量資金湧入後隻剩下一地雞毛。

科創人:在2020年你會更關注哪些垂直領域?

吳世春:首先是機器人,人口結構的變化、老齡化、人力成本上升,機器人代替人工會是長期趨勢,屬于機器人的未來一定會到來,無人機、無人駕駛、水下機器人都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第二是SaaS,企業粗放式增長的時代可能一去不返,重視資料、上雲是不可逆的趨勢。聽雲就是這個領域的代表,運維智能化、監控一體化能滿足企業對資料的需求。這方面我們不僅投資了很多企業,我本人也決定回歸聽雲擔任董事長,更深入地參與到這個垂直領域。

第三,新國貨、國潮,改革開放後出生的中國人已經占到人口總數的一半以上,在年輕人心中Made In China是可靠、優質的象征,是以很多領域都将崛起中國自己的頂級消費品牌,梅花創投投資了大量新國貨,汪峰的Fiil耳機、新型飲料水茫茫、新型白酒小牛酒、美瞳、美妝、潮鞋……大部分賣得都非常好,年輕人普遍相信“厲害了我的國”是真的。投資新國貨品牌是個有趣的體驗,你能切實體會到中國供應鍊的強大,以及新興媒體對于品牌傳播帶來的巨大改變,以往那種大型媒體撒廣告、出海砸大型活動的品牌推廣模式越來越無力,電商、短視訊、B站、小紅書成為了是年輕人接受資訊的主要管道,電商網紅和各類Up主成為了商品信任背書和價值共鳴的主體。

科創人:梅花創投在海外也做了多筆投資,這也是基于對中國制造的信心?

吳世春:可以這麼說,華為、OV、小米都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戰績,我們曾經投資的小牛電動已經有30%銷售額來自歐美市場。除了實體産品輸出,網際網路服務輸出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中國網際網路比南亞、東南亞市場領先5~10年,調研判斷該區域網際網路發展處于什麼水準,将當年在中國取得成功的産品移植并本土化,大機率會取得成功,這就是Glocal(Global + Local)模式。

精益創業,是标準也是賽道

科創人:我們采訪過數十家科創企業,很多創業者在2018、2019年遭遇融資難,被迫轉型甚至關停,您認為2020年資本市場會回暖麼?

吳世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客觀世界的規律,市場經濟也是一樣,想生就生、該沒就沒,創業者必須要做好覺悟。從投資者視角看,市場上其實有錢,但投資邏輯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投資者對項目的要求由“規模”轉向“效率+利潤”,“講故事—燒錢獲客—換市場”,這種模式我判斷是一去不返了。我建議創業者一定要讀讀《精益創業》這本書,讓企業運轉的更有效率、項目賺錢能力更強,本質是要跑赢你的競争對手。隻要有足夠強的造血能力,各個領域的頭部創業者一定能順利融到錢,2019年有一些項目一年内完成了三輪融資。

【科創人新春篇】創投圈人脈王吳世春:肺炎,Long China,精益創業,回歸聽雲…

科創人:對于精益創業也有一些争議,比如有些目前來看十分成功的項目,按照《精益創業》的标準可能根本就不該做?

吳世春:時代不同了,上世紀90年代可能隻要你敢站上擂台就能成功,10年前你站上擂台還要打赢一些人才能笑到最後,如今站上擂台的朋友務必全副武裝、練就過十關斬八将的本領,否則很難成功。但對中國而言這是一件幸事,創業者能力越來越強、市場配套資源越來越豐富、出色的項目能夠更快成型。此外,創業者現在需要關注非常垂直、非常細分的賽道,不要考慮去做一個生态型、未來有千億美元規模的企業,創業目标應當規劃在5億美元、10億美元規模的體量上。

科創人:精益這一趨勢是否自身也蘊含着商機?

吳世春:是的,前面提到過我看好SaaS行業,并且選擇回歸聽雲,都是因為看多“精益化”這個趨勢。

就任聽雲董事長,重注押寶企業級服務

科創人:一位成功且頗具影響力的投資人回歸企業擔任董事長是個不常見的操作,您為何做出這一決定?

吳世春:聽雲這麼多年來一直行走在正确的路上,如今這個趨勢更加明确:未來中國所有的企業都需要一體化監控,否則就意味着低下的運轉效率。向管理要利潤、向内部要效率是所有企業都将面對的挑戰,賺容易錢的時代過去了。我經常拿ofo舉例子,作為上一個時代的終曲,野蠻拓展規模帶來的是資金使用低效、以A錢為代表的管理失靈還有遲遲無法扭轉的負利潤。

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聽雲的核心團隊在十幾年時間裡證明了自己的匠心精神:耐得住寂寞、穩健發展、保持信心。企業服務領域不太容易出現暴力增長,可能一年的增長就是20%、30%。2009年聽雲團隊曾經猶豫過是否答應外界的并購(參考閱讀《科創人專訪聽雲聯合創始人Wood》),但最終選擇不放棄、堅持做下去的朋友占了多數,這份對技術的堅守與信心是聽雲團隊的可貴之處,如果不是他們我也不會有這麼大的信心。

科創人:您擔任董事長之後會主抓哪一方面的工作?

吳世春:聽雲在市場占有率上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我有一個觀點,在中國任何一個行業都會誕生源自中國的頭部企業,中國的市場終将由中國企業主導。海外市場的發展路徑可以參考,中國崛起的過程與日本、美國走過的路有相似之處,美國IT服務行業已經非常成熟,相信中國也将孕育出超級規模的IT服務市場,這是對基本趨勢的判斷。現在,不僅創業模式已經發生根本性、不可逆的改變,成熟企業也面臨轉型,這個轉變過程中會釋放出巨大的價值,聽雲需要把握這一曆史性的機遇。

我主導過聽雲兩次重大決策,第一次力主聽雲獨立,第二次反對聽雲出售,這一次我希望能親自參與聽雲的曆史性突破。

笃信Long China,中國青年請警惕小确幸

科創人:您曾經在很多場合傳遞過“Long China”是您的核心投資理念,您是從什麼時候形成這一判斷的?

吳世春:我個人的成長經曆中有太多細節在不斷加強對“Long China”的信心。我從一個小山村走出來,來到北京工作、創業,心理一直都有一種樸素的認知:每一天我們都在改變自己的命運,自己取得的每一點成就都與時代息息相關。

不怕大家笑話,1998年上大學的時候,站在一輛尼桑(日産)車前拍照,給自己許了個願:30歲之前擁有一輛自己的車;到北京之後,拎着兩個箱子、住在半地下室,我又有一個心願:在北京買一套自己的房子。意外的是,這兩個願望很快就實作了,我認為這有個人努力的原因,但更多是因為與時代趨勢同頻。當我自己有了足夠能力之後,也希望幫助更多的中國青年實作夢想:趣店羅敏從3個人走到紐交所上市,赤子城團隊在地下室創業的時候我就認識他們了,這些蓬勃的青年人既是時代的受益者,也是時代的推動者。無視這隆隆國運,總想着移民、總是悲觀、過多關注陰暗面,那一定會錯過這個大趨勢。

科創人:有什麼建議送給有新一代的年輕人?

吳世春:一定不要“小确幸”。一些經濟水準不低的國家、地區,年輕人正呈現出明顯的低欲望狀态,喝一杯奶茶、旅遊幾天就認為“這就是人生的意義”,不客氣地說,這是一種精神鴉片,是社會的慢性病,年輕人要主動擁抱奮鬥,否則老去後一定會後悔。

科創人:您是否願意在2020年的此刻回到自己20歲的時候,正拎着箱子走出北京火車站?

吳世春:青春真的很美好,可要我跟現在的年輕人同場競争,我沒信心,他們比我當年厲害多了(笑)。

人脈王談人脈:本質是驅動成長的力場

科創人:身為投資圈著名人脈王,請您分享一些有效拓展人脈的方法?

吳世春:我覺得很多人對人脈有些誤解,人脈的本質并不是低成本資源管道,而是具有超高驅動力的成長力場。你加入一個正确的圈子,就會自然而然的驅動自己向前走,你走得越高,這種驅動力越強,當您能跟很多出色的企業家、投資人、LP打交道,你的成長速度一定會超乎想象,正确的人脈圈子就是人生的成長火箭。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這樣會更清楚自己需要結交哪些人。

其次,走出自己的舒适區,保持向上的欲望,不斷疊代優化自己的社交網絡。切記,要遠離那些發牢騷、不上進、負能量的人,他們是人生的負資産。

第三,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人的一生都在為認知埋單,我當年創業酷訊的時候,技術能力還可以,但商業思維存在着缺陷,很多技術出身的朋友都會遇到這一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努力不斷拓寬認知邊界。如果認知停止發育,即便努力打進了更進階的社交圈子,也會被圈子淘汰,成為被疊代的對象。

最後一個建議,不要太好高骛遠。我遇到過一些朋友總想認識馬雲,馬雲很忙的呀;還有一些朋友天天看馬雲雞湯,那都是很有營養的見解,但并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果,對于大部分人而言那些經驗是無效的。

科創人:我們發現有很多創業者都曾或多或少陷入過情緒問題,比較常見的是重度焦慮,您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有過類似的體驗?

吳世春:我本人沒有遇到這個情況,絕大部分焦慮狀态,導緻焦慮的問題其實并不嚴重,嚴重的反而是焦慮本身。碰到問題的時候想想怎麼能改變,看看底層邏輯是不是出了問題,或者檢討下自己的預期是不是太高、太理想化。比如剛畢業的朋友,不要總想着要完成一個“小目标”、一夜暴富。巴菲特的大部分财富都是50歲以後積累的,在他50歲之前更多的是學習、成長、積累資源。在事業起步階段,保持學習、找一位好老師、跟着優秀的團隊一起奮鬥,都比賺筆快錢重要得多。我的新書《心力》(暫定名) 快出版了,希望能更詳細地和大家分享這方面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