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評--資訊經營法則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資訊世界的挑戰與機會 身處坐三望四的年紀,身旁不少朋友躊躇滿志地準備創業,或辛苦經營着自創的資訊事業,或竭誠殚慮輔佐公司。常聽他們高談闊論地談公司遠景,産品定位與營銷,供應鍊的合縱連橫。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此推薦一本好書,或許可作為資訊公司政策制定者,或産品市場定位者的參考。這本書主要以十幾年前的商場征戰為執行個體讨論。是以,若你的年齡與筆者相仿,相信對大多争霸的結果早已了然于胸,如 Word 與 WordPerfect、IE 與 Netscape、Mac 與 Wintel、高畫質電視…在當時仍處鹿死誰手,至今多已塵埃落定。閱讀此書時,比照理論推演,更饒富趣味。 除資訊軟硬體産業以外,作者更舉出許多追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商業運作模式,如電力系統、電話系統、電視系統、信用卡業務乃至于鐵路、航空的營運。讓我看到以歸納和演繹做學問的廣度與深度。 IBM、Intel、Microsoft、Adobe 等巨擘在不同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其本身也都獲得了重大的利益。相反地,曾叱咤風雲的 Digital、Ashton-Tate、WordPerfect、Lotus、Netscape…等,随着商機流失而走入曆史。多少紅透半邊天的産品,如 Alpha 微處理器,dBase、WordPerfect、Lotus 1-2-3、Netscape Navigator 浏覽器等…也煙消雲散。随着曆史軌迹,作者讓我們看到了成王敗寇的法則。 這是一本規模較大,戰略性研究的書,對智慧财産權、反托拉斯法、産業标準…等多所著墨。或許大部分的讀者都沒有機會參與标準制定,也無法左右市場,但由廣泛現象歸納的結論,可以提供你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眼界。 本立而道生 以往總覺得經濟學是門高不可攀的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門,如同數學、實體之于自然科學。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自己以為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最好是在失眠時,藉此可以輔助入睡。但此書卻讓我興味盎然,有點像商場征戰史,輔之以脈絡大解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名校的經濟學教授,其中一位并在美國反托拉斯部門服務過。他們以淺顯易懂的執行個體,穿插簡潔的圖表說明。且明确地為書籍定位:「我們的原則是談模型不談趨勢,談觀念不談字彙,談分析不談比喻。我們堅信如此才能讓讀者徹底了解,今天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未來的網絡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能力化繁為簡,以理論駕馭實務,綜觀全局後,提綱挈領地引導大家循序漸進,達此境界的上司者,總讓人心向往之。然研習基礎理論是達到上述法門之一,我相信有天縱英明,對産業直覺敏銳的上司者。但平凡我輩,還是選擇苦學苦思後的圓融吧。 此書提供從源頭的思考,它不是教戰守則,沒有解題步驟。你需要咀嚼其論述後,再推及身處的情境,相信能提供你透視問題的能力。 資訊産業的特征 身為顧問,在對業主的資訊政策提供建議時,筆者往往簡單地做出選擇。因為就直覺上,選擇市占率較大的軟硬體,可能也表示着整體擁有成本較低。當然,我還是會附上一堆模拟兩可的技術評估,畢竟技術趨勢本身很難說得準 L。然而在閱讀完本書所解釋的種種概念,例如:産品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面的經濟規模、網絡效應、集體轉換成本、正回報現象…等理論後,感到有些釋懷。當然,再做建議時,我也應該多考慮書中所解釋的套牢與解套、技術的革新與相容、廠商和标準的合作與相容等議題 J。 本書将很多存在于資訊從業人員心中的模糊意念具體化,由于條列分明,讓我們能讨論、比較,但願能進而化約成目标、行動。以下列舉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

  • 資訊的豐裕造成注意力的貧乏。今天最大的問題已不是資訊的取得,而是資訊超載。資訊提供者最重要的貢獻是為消費者找尋、篩選與解讀資訊,這也是為什麼網絡上最熱門的網站是搜尋引擎 — 引導使用者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
  • 資訊産品的制造有兩種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與低廉的變動成本。第一個産品的生産成本很高,從第二個開始(即再制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根據成本來定價不可行。再制成本趨近于零時,加上一、二成來定價根本沒有意義,而應該以消費者的價值為定價基礎。一項産品對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差别定價便是很合理的政策。
  • 如果能依據消費者最高購買意願訂定不同價格,豈不是最理想?…善用網際網路,發揮一對一營銷…将差别定價分成:
    • 個人化定價:對每個消費者采用不同的定價。
    • 分版:提供豐富産品線,讓消費者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 團體定價:依據每個消費族群制定不同價格,如學生折扣價。
  • 先設計高階産品,然後将産品功能降低。這有兩個優點,第一:較能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競争對手。第二:你可以利用低階産品為高階産品打廣告。
  • 促銷活動必須能區隔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 套牢就是使用者必須付出相當的成本,才能完成品牌或技術的轉換。在資訊體系裡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成本的控制對買方與賣方同樣是一大挑戰…任何人隻要針對特定對象做投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面臨套牢的問題。不管這個對象是供貨商、消費者或合夥人,一旦發生變節或倒閉,你就會蒙受損失。
  • 耐久裝置的轉換成本會随時間遞減,原因是裝置會折舊或着優良的新機種會出現。特定軟體品牌的訓練則恰好相反,如果你的訓練是專屬某種品牌的,轉換成本系與時俱增。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競争壓力會促使生産者做出最有利大衆的決策。
  • 在網絡市場中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影響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很重要,當需求面的規模經濟正在強力運作時,大勢所趨的氣氛就是強有力的武器…消費者擔心買到不普及的産品,将剩下一堆無用的裝置…是以,資訊科技剛開始總是慢慢加速,集聚一定的能量後開始起飛,或從此一蹶不振。
  • 在網絡市場裡有三個标準可以測量你的實力: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技術能力,智财權的掌控程度。
  • 企業在推出新産品時,有以下的問題:
    • 選擇性能或相容性:犧牲性能以成全相容性稱為進化,反之,犧牲相容性以突顯優越性能稱為革命。
    • 選擇開放或控制:開放的技術較容易普及,但不保證獲利豐厚。你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又能掌控技術的使用與設計,才是最大赢家。
  • 追求最大的利益不等于追求最大的控制權,重點是你能争取多大的一塊餅。

    你的利益=業界增加的總價值 * 你所分得的比例

  • 标準的制定會使競争的重心由産品移到價格,原因很簡單:每一種品牌的同構型很高。…周密的标準雖可降低不相容…卻也可能使産品難以發揮特色,而被迫走向價格競争…消費者較能免于被套牢的威脅。

    對廠商而言,最好是否此産品有些不相容,各自分割一小塊市場,大家着力于産品特色,而不必削價競争。

以上是針對書中前八章的内容,筆者節錄私自認為的重點,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此要先對你說聲抱歉。另外,本書的最後兩章談及”标準戰争”和”資訊政策”,其内容偏向産業的整合與國家政策,雖有很高的可看性,但比較不是普羅大衆能觸及與決斷的,是以沒有在此談論。 閱讀建議 本書的理論解釋有其連貫性,你需要先閱讀前幾章的基本定義,才能了解其後章節。且往往前後兩章間有接續關系,是以,照順序翻閱,較易于了解。而有些章節描述的玩家規模過大,例如制定标準,打标準戰争等,雖親身參與的門坎高,我輩終身可能都碰不到,但仍可以欣賞兩軍對戰的藝術 J 本書的章節不多,或許你可以先看一下目錄,了解書籍的大概架構。作者在章節的本文中,多以執行個體來解釋理論。章節的撰寫大都依循着破題,執行個體解釋,分類歸納等順序鋪陳,并于章末都會給一個”啟示”,是該章的重點結論。 相關閱讀 除了透過本書宏觀地解析天下大勢外,企業内的運作也是大學問。筆者對企管涉獵甚少,但仍想野人獻曝地提供自己所讀過,可延伸相關閱讀趣味的書籍:

  • “注意力經濟” 戴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貝克(John C。Beck)着 陳琇玲 譯 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在上市之初也引發轟動,值得你研讀。或許在「資訊經營法則」的讨論裡,可以誘導你深思對外的戰略,則「注意力經濟」可以激發對企業内乃至于個人的管理與文化之長考。

@卡爾。夏培洛 & 海爾。韋瑞安 着   張美惠 譯 @時報出版 @售價:300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