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密Teradata與中國市場“分手”背後的原因!國産資料庫能填補空白嗎?

2月15日,西方的情人節剛剛過去一天,國内IT行業就爆出一個大瓜。

繼Adobe、甲骨文、Tableau、Salesforce之後,又一個IT巨頭要撤離中國市場。

解密Teradata與中國市場“分手”背後的原因!國産資料庫能填補空白嗎?

Teradata天睿公司官宣與中國市場“分手”,結束在中國的直接營運。目前,多家媒體已經播報了這條新聞,似乎此事已是闆上釘釘了。

Teradata官方給出的理由也非常含蓄:

Teradata對中國目前和未來商業環境的慎重評估,我們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Teradata将逐漸結束在中國的直接營運。後續,中國公司即将進入關閉程式。
解密Teradata與中國市場“分手”背後的原因!國産資料庫能填補空白嗎?

注:圖檔來自微信公衆号“ToB企服之家”

一,探究Teradata為何結束中國直營

筆者多年前曾經與一位資深IT人士提到Teradata,詢問第一印象是什麼?他的回複特别幹脆,就一個字“貴”!

Teradata 資料庫一般是與專有硬體結合,以一體機形式提供服務,是以不管是新項目還是擴容項目價格都比較昂貴。具體有多貴,這位業内人士不友善說數字,但是參與過相關項目招投标的經理們一定都深有感觸。

解密Teradata與中國市場“分手”背後的原因!國産資料庫能填補空白嗎?

從Teradata主要客戶所在行業,也能看出一些貴的原因,例如金融、電信、航空等哪個行業也不缺IT預算,當然也與這些行業的業務都緊密關系到國計民生有關系。

當然,貴有貴的理由。

Teradata當年可謂是資料倉庫的“一哥”,如今是一家有着44年曆史的老牌資料倉庫企業,至今Teradata在資料倉庫、大資料分析等領域仍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2022年,Gartner釋出的雲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魔力象限中,Teradata與AWS、微軟、甲骨文、谷歌、Snowflake、SAP、阿裡雲、Databricks、MongoDB、Clouddera、IBM等,一同被評為“上司者”。

是以,Teradata的撤退不是技術水準不足造成的。

解密Teradata與中國市場“分手”背後的原因!國産資料庫能填補空白嗎?

2022雲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魔力象限

中國市場是雖然不是Teradata最大的市場,卻是以往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Teradata沒有理由輕易放棄。

事實上,Teradata營收增長從2014年開始走下坡路,2022年跌至曆史新低。有機構也指出2014年是Teradata與中國市場結束了“蜜月期”。

2022年,Teradata全年營收17.95億美元,同比減少6.4%;其中亞太及日本市場貢獻營收2.92億美元,同比減少更多達11.5%。據知情人士透露,即便這2.92億美元中,中國收入應該不到2億,而且主要為維保服務,以及做資料挖掘資料分析的專業服務。

這就給Teradata退出中國市場,找到了一個更為充分合理的理由,既然大部分是維護費,不如讓本地合作夥伴來做。

不過,也有專業機構認為,Teradata沒能很好地了解中國客戶的需求,這麼多年仍然在銷售昂過的一體機。但是,國内資料應用場景愈發豐富,對海量資料的存儲、查詢和分析等需求日益旺盛, Teradata的服務模式明顯不夠靈活,雲政策也并沒有在中國很好的落實,是以市場逐漸被競品蠶食市。

另外一個原因,随着信創政策的逐漸推進,作業系統、中間件、資料庫等基礎軟體的國産化替代在加速進行,并且逐漸從從底層軟體向上層應用延伸,一直到資料倉庫、資料中台、大資料分析平台、BI等領域。

不過,一位知情人透露,早在2019年,Teradata就宣布停止在中國市場的營銷和銷售活動。2023年2月15日退出中國早在員工的預料之中,撐了3年多已屬不易。

二、國産資料庫準備好了嗎

Teradata撤出中國市場後必将留下一些市場空間給國内廠商。從公開的新聞可以看到,上海銀行、浦發銀行、天津銀行等正在或已經完成從Teradata資料倉庫平台的遷移。

我們不禁想問:國産資料庫,你們準備好了嗎?

有分析機構認為,目前市場上沒有一家國産資料庫廠商能夠獨立填補 Teradata 離開後空白,是以,整個資料庫市場勢必呈現出碎片化趨勢。

這對于國産資料庫,确實是一個不小挑戰,但同時也是機遇。

缺乏原廠支援,勢必影響甲方企業繼續采購 Teradata 的信心,一定會促使資料庫國産化替換周期變短,加速國産資料庫逐漸向核心系統推進,尤其屬于Teradata的核心領域:金融、電信、航空等行業。

事實上,國産資料庫一直都在肩負着國産化替代的壓力負重前行,并且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Gartner預測,到2025年,中國分析型資料庫市場來自海外廠商的将隻剩下30%,交易型資料庫市場海外廠商市場也隻會剩下50%左右。

《2022年墨天輪資料庫大調查報告》顯示,已有83.4%的企業正在使用國産資料庫産品,這說明随着國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國産資料庫。

解密Teradata與中國市場“分手”背後的原因!國産資料庫能填補空白嗎?

國内企業所使用的國産資料庫排名

調查報告還進一步顯示,達夢資料庫是企業使用率第一的中國資料庫,占比達20.4%;華為雲 GaussDB、阿裡雲 PolarDB 分别以17.8%、17.3%的占比緊随其後。其後分别是 OceanBase、openGauss、TiDB、騰訊雲TDSQL、人大金倉、科藍SUNDB、南大通用等。

國産資料庫在數十年的蟄伏中度過,在審慎中不斷加速,如今到了全面國産化替代的時候。

三、将國産化替代進行到底

目前國産資料庫的替代進行的如火如荼,但是環顧市場,筆者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支援國産資料庫管理的SQL工具卻是鳳毛菱角。

很多資料庫廠商都有自帶的資料庫管理工具,但是跨資料庫的管理卻無能為力。一些知名第三方資料庫管理工具廠商,像擠藥膏一樣支援國産資料庫,而且是“掐尖”支援那些使用者數多的國産資料庫。

迫不得已,很多程式員和DBA都需要自己手動添加國産資料庫驅動,但是所付出的精力和效果相比有些差強人意。

這不符合國産化替代的趨勢,有必要将國産化替代進行到底。

2023年1月,麥聰軟體曆時三年推出一款多資料庫管理工具——SQL Studio,全面支援國産資料庫,例如達夢、人大金倉等以及更多基于MySQL和PostgreSQL研發的國産資料庫。最為重要的是,SQL Studio是100%自主研發,沒有借用一行開源代碼。

解密Teradata與中國市場“分手”背後的原因!國産資料庫能填補空白嗎?

SQL Studio産品界面

相比用戶端多資料庫管理工具,SQL Studio是一款純Web端SQL工具,無需安裝支援一鍵啟用;支援團隊線上協作開發和統一權限管理;可以實作數千萬行資料的秒級導出以及數萬張表的建立,而系統不會出現卡死或閃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