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龔一宸:分布式記賬是沒有未來的

最近看了許多關于區塊鍊技術的應用新聞,大多是【xx公司啟用區塊鍊技術提升多少多少效率】之類的新聞。在這裡我想唱個反調,分布式記賬真的是沒有未來的,就像我堅持認為IOS才是未來一樣,Android這種開放系統必然會被替代。

要說分布式記賬沒有未來,先來看一下分布式記賬的意思。字面上的解釋是多核心在同一操作界面共同作業,簡化了各個層級轉輸的流程,提高了效率。可能有點難了解,那我簡單舉個例子,就拿點菜舉例,以前點菜是一個人拿着寫單子,現在點菜是每個人掃碼在網絡界面上一起點菜。

乍一看,确實是提高了效率,不用去問每個人需要點什麼菜,直接在網絡界面上共同編輯點菜。但是問題也在于此,以前點菜每個人點了什麼菜隻有服務員知道,現在每個人點了什麼菜是所有參與點菜的認都知道。其實,這也是IOS和Android的最大不同點。Google在開發Android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Google是軟體開發公司,盈利點是軟體上的生态系統,是以Andriod對隐私資料的保護接近為零。而Apple在開發IOS的時候,自身是一個硬體公司,軟體的生态系統成為盈利點已經是普及之後,是以很注重硬體對使用者的體驗,隐私資料和使用資料分開,app很難擷取隐私資料。

對比IOS和Andriod的差別,就能了解為什麼我說【分布式記賬是沒有未來的】。當Andriod機普遍低端的時候,自然以效率為主,少有人去在乎隐私資料的洩漏,這也讓一大批大資料公司積累了足夠的資料。但是在Andriod機開始走高端路線的時候,各種系統開始對隐私資料進行保護,比如小米的設定空白資料【因為Andriod的設計上拒絕了資料就無法使用app】。

回到分布式記賬,面臨的也是同樣的問題,要考慮效率,則需要給分布的各個核心更大的權限在同一平台操作,反過來說在同一平台上的操作者都可以看到平台上所有資料。換而言之,比如一個app在登記資料,那麼所有參與參與登記資料的個體都可以看到所有被登記的資料,這裡面出現的隐私資料顯露就不會是一兩起了。如果真的相信人心,那未來也不會選擇分布式記賬;如果不相信人心,跟提升效率相比,洩漏的資料才是重中之重。

比如華為手機在2018年才支援微信指紋識别,因為微信 一直要求華為手機存儲的指紋資料得上傳到微信雲端,直到2018年微信才妥協。比如前段時間被大批量推廣又被各處抵制的人臉識别,引發了全網對人臉這個唯一性資料被肆意擷取的擔憂。又想起李開複先生的口誤:我們早期幫助他們(曠視)找到了合作夥伴,包括美圖、螞蟻金服,讓他們拿到了大量人臉資料,幫助他們分析各個行業怎麼切入。

以前在論壇上看過一句話,在這裡作為結束語:我相信機器,但是不相信使用機器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