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Html5 帶來web新時代

http://directguo.com/html5/#slide1

http://www.w3school.com.cn/html5/

2010年上半年的蘋果與Adobe的沖突,使HTML5的存在一夜之間被很多人所知曉。在喬布斯的煽動下,這一已經在科技界潛行數年的下一代 Web标準,被迅速拎到了台面上,蘋果、谷歌、微軟這科技界三巨頭,連同衆多業界明星,似乎突然對HTML5變得情有獨鐘,利益集團的之間的争奪,成了這 個技術最好的催化劑。

  HTML5的火熱似乎暗合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舊理。愈發多樣化的網際網路應用與現有平台割據之間的沖突,産生了對标準統一Web标準的迫切需求,而HTML5正是擔負這一使命的最佳候選——現在看來,也是唯一候選。

  顯然,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圍繞着這一标準的争奪,勢必會激起科技界的驚濤駭浪。

  HTML即超文本标記語言或超文本連結标示語言,是目前網絡上應用最為廣泛的語言,也是制作網頁的主要語言。誕生于1993年的HTML,其文檔制作并不是很複雜,且功能強大,支援不同資料格式的檔案嵌入。

  然而,HTML的最近一次更新還是1999年12月釋出的HTML4。

     喬布斯在檄文《關于Flash的思考》一文中說:“Flash是PC時代的産物,它是為個人電腦與滑鼠發明的。”──其言外之意就是說已 經不适應現在移動終端的需求。的确,誕生于上世紀末的HTML4僅是PC時代的産物(後繼的XHTML語言除了文法外與HTML4幾乎沒有差別),在它誕 生至今的10年 裡面,網際網路世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Netscape灰飛煙滅,微軟的IE如今已經演化到了IE9;Firefox 從 Netscape 的死灰中誕生,重新占據了第二位;Safari和Chrome組成的Webkit(浏覽器 架構的一種)陣營為移動網際網路世界勾畫出了藍圖。

  更重要的是,在如今的後Web2.0時代,人機互動、人網互動已經成為常态,對富媒體應用和本地存儲的支援乏力成為現有浏覽器 的心腹之患。而将Web由内容平台改造為标準化的應用平台,并統一各大平台陣營的标準,正是HTML5的終極使命。

  HTML5主要有以下幾個特色:降低插件的重要性,簡化Web開發;大幅提高對動态圖像、位置服務、本地存儲的支援;提高浏覽器安全性。

  很多業内人士認為HTML5以上特點是具有革命性的,特别是其豐富的标簽體系,類似于内置了很多快捷鍵,将取代那些完成比較簡單任務的插件,可以降低應用開發的技術門檻。

  其實,由于鼓勵創新,網際網路在之前是非常歡迎浏覽器 插 件的。而聲音、動畫及其他一些非常生動的網頁,通過Adobe、 RealAudio、微軟以及其他的一些公司開發的插件在網絡呈現時也的确讓人耳目一新。然而,問題很快就出現了,插件的接口是向所有人開放的,每個人都 在嘗試用自己定義的技術給網頁增加新的功能,混亂不可避免。其中最有名的插件就是Flash,其他類似的插件更是數不勝數。

  HTML5 有望解決這一問題。舉例來說,HTML5中的“video”标簽使Web開發人員很容易地把視訊内容與網頁中的其他内容整合起來,使得Web的多媒體開發 不再僅僅是使用Adobe的Flash、 微軟的Silverlight和升陽的JavaFX——這些被壟斷的富媒體開發工具的人員的專利。顯然,這對網際網路的富媒體化大有裨益。

  總之,從擷取到互動,從圖檔到視訊,從雲端到終端,當下網際網路的複雜性,迫切需要HTML5這樣的救世主出現。

  其實,HTML5的誕生本身就是創新派“革命”的結果:網際網路之父Tim Berners-Lee在創造出HTML的同時,建立了網際網路标準化組織W3C(網際網路聯盟)。然而,在HTML之路上行走數年之後,W3C已經跟不上互 聯網時代的步伐。W3C當時認為,HTML4已經功德圓滿,他們的下一步工作是文法更新的可擴充超文本置智語言XHTML。他們認為其可以将Web帶入光 明的未來。

  然而,作為第三方的W3C組織忽略了一個重要的變量——在網際網路時代崛起的科技巨頭。實際上,在Netscape消失之後,IE并沒有一統江湖。恰恰相反,浏覽器進入了戰國時代。Firefox、Opera、Safari相繼誕生,而它們的背後都有着強大的支援力量。

  于是,由于不滿“網際網路造物主”——W3C的思維僵化行為拖沓,蘋果公司等新貴們自發組織成立了新的超文本語言标準工作組,這就是WHATWG(超文本應用科技工作組),其使命便是緻力于HTML5的規範和普及。

  現在看來,這些充滿了野心和動力的科技巨擘,顯然比無私的“網際網路造物主”有力量的多。

  巨人的戰場

  毫無疑問,HTML5将是未來網際網路技術的制高點。圍繞這個制高點,科技巨頭們必将展開激烈的争奪。目前來看,争奪的主角,再一次鎖定在了蘋果和谷歌為首的兩大陣營。

  在蘋果方面,其不斷擴張的業務結構中,軟體的權重始終是處于較弱的位置,比起Mac機與iPhone,其核心軟體在業界的影響還要小的多。而HTML5為蘋果改變這種局面,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良機。可以預見,依托其出色硬體平台,蘋果将向HTML5高地展開持續攻勢。

     在谷歌方面,雖然它入局較晚,但其必然不會将網際網路技術的優勢地位拱手相讓。實際上,除了線上軟體領域的優勢之外,谷歌TV、谷歌手機等硬體嘗試,其根 本目的便是為其軟體拓展探路。比如谷歌的Nexus One手機就曾被用來展示最新的Flash Player 10.1。

  在這場搶占網際網路未來的制高點戰役中,蘋果與谷歌可謂針鋒相對:

  喬布斯批判Flash,谷歌馬上在I/O大會上抨擊蘋果違背網際網路精神;由于HTML5标準中沒有指定任何的視訊編解碼器,在蘋果明确提出自己 掌握知識 産權的H.264标準建議之後,谷歌在I/O大會上便提出了WebM标準;當蘋果在首頁中為HTML5特别開辟一個欄目之後,谷歌針鋒相對地推出自己的 HTML5“練兵場”——HTML5 ROCKS;雙方都在搶先釋出HTML5新特性……

  在巨頭們的強硬姿态下,各種科技力量已經開始 站隊。例如,包括Opera,Mozilla,Adobe等軟體巨頭和AMD,ARM,NVIDIA,Qualcomm在内硬體巨頭明确表示支援谷歌的 WebM标準;而之前藍光陣營的索尼、富士、三星等公司,則本身就是H.264的專利擁有方之一。

  在這場争奪中,特别值得關注的是軟體 領域的老大微軟的态度。其也已經在HTML5領域密集布局。目前來看,一方面,微軟欲利用既得優勢樹立自己的标準,如其宣布Chrome, Firefox和Safari并不适合處理HTML5内容,而自己的IE9渲染HTML5動畫的速度是Chrome 5、Safari的12倍以上等。另一方面,與谷歌放棄正在開發的位置服務技術Gear而轉投HTML5不同,微軟肯定不會輕易放棄 Silverlight,其在口頭支援HTML5的同時,是否會沿用捆綁銷售的老伎倆尚未可知。

  除了主張自己的主導标準外,在其他HTML5細節上,微軟似乎與蘋果站得更近些。例如,其已經公開宣布支援H.264标準。當然,這可能與其和蘋果一樣同為封閉性研發體系,并同為H.264專利擁有方之一有關。

  按照計劃,WHATWG将在2012年向W3C送出HTML5規劃。但曆史證明:HTML5完成它的使命将并非易事。

  從2003年WHATWG公布HTML5草案算起,已過7年光景,HTML5并沒有誕生,WHATWG的最大進展僅是促使潛在對手XHTML 2.0的夭折——2008年,W3C宣布,其工作重點已經轉移到HTML5方向上。

  之是以WHATWG進展也如此緩慢,原因同樣是由于平台的割據,并且形态更為複雜。從采用不同作業系統的手機,到各家的應用程式商店;從尚處于 少年期的 雲端技術到各家保留的專利。特别是已經勢同水火的蘋果與谷歌,對于連網際網路電視都要各立山頭的它們來說,什麼變量才會使他們妥協于同一種大網際網路标準呢?

  而對于那些“衛星國”來說,滋味可能更為難受。雖然與蘋果都有某種嫌隙的它們被谷歌拉到I/O大會上,勢成“倒喬聯盟”,但在實際商業生存中它們會與哪方合作還尚未可知。

  比如,H.264在團結了硬體播放器陣營發展多年之後,已經成為實際上的下一代網際網路視訊技術,連谷歌自己的Youtube都已經向它敞開了大 門,“衛 星們”還會拒絕麼?對于它們來說,不停的換隊(如同Palm的生存狀态)顯然是件痛苦的事情,但商業利益的考量顯然要壓倒一切。

  可見,雖然各方對統一标準、提高網際網路易 用性的目标還是一緻的,但是在各方完成博弈之前,人們還要一直等待下去。

  顯然,雖然HTML5時代令人興奮,但是它的真正到來,很可能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