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子元器件常識

作者:電工摯友
電子元器件常識

1、電是什麼?電有幾種?電有何重要特性?

電是較早從“摩擦起電”現象中表現出來實物的一種屬性。電有正負兩種。“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是電的重要特性。

2、如何了解“電是實物的一種屬性”?

電來源于實物本身一般情況,實物本身就存在等量的正負電荷,因而不顯示電的特性;由于某種原因當實物失去或得到某種電荷,對外才會顯示電的特性。

3、“摩擦起電”是物體變成帶電狀态的唯一方法,請說明?

不對。除了摩擦之外,受熱、化學變化等其它原因都可能使物體變成帶電狀态。

4、什麼是導體和絕緣體?舉例說明。

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極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金屬物和帶雜質的水溶液都是導體;塑膠、空氣、幹燥的木頭是絕緣體。

5、塑膠棒與羊毛摩擦後能吸起小紙绡,而金屬物不能,是以金屬物無法 “摩擦起電”,對嗎?為什麼?

不對,金屬物同樣可以“摩擦起電”隻是因為金屬為良導體,電荷很快通過人體對地放電中和,是以不顯示帶電狀态。

6、各種導體導電性能都一樣嗎?

不一樣。例如銅的導電性能比鋁好,鋁的導電性能又比鐵好。而帶雜質的水溶液的導電性能較差,但還是屬于導體。

7、導體為什麼容易導電?而絕緣體不容易導電?

導體存在可以移動的電荷,絕緣體中可以移動的電荷極少是以導體容易導電,而絕緣體不容易導電。

8、絕緣體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導電嗎?舉例說明。

不對。如空氣在電壓達到一定強度,就會被電離變成導體。雷電就是空氣在高壓靜電下突然變成導體的自然現象。

9、什麼叫“擊穿”現象?

原來是絕緣體的物質處在高壓電場下變成了導體,這一現象稱為“擊穿現象”,雷電就是空氣被高壓靜電擊穿的一種現象。

10、人體為什麼也會導電?

人體含有大量的溶解有其他物質的水溶液,是以也會導電。

11、電流是怎樣形成的?

導體中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在外電力的作用下,進行有規則的移動,就形成電流。

12、表示電流大小的機關是用哪位科學家的名字來命名的他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表示電流大小的機關是用法國科學家安培的名字來命名。安培的主要貢獻是研究确定了電流與磁場之間的作用力關系。

13.導體中電流的方向是怎樣規定的?

電流的方向習慣上以正電荷移動的方向為正向。

14、金屬導體依靠什麼導電,其移動方向如何?

金屬導體依靠可以自由移動的“自由電子”來導電,“自由電子”帶負電荷,其移動方向與正電荷移動方向相反。

15、常聽說“交流”與“直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舉例說明。

工作電流的大小方向不随時間變化的叫直流電。工作電流的大小方向随時間變化的叫交流電。手電簡是直流電工作方式,家庭白熾燈照明是交流電工作。

16、電壓是怎麼一回事?

就象水位差會保持水壓一樣,電位差也會對電荷産生電作用力,電位差也叫做電壓。

17、電壓的機關取自哪一位科學家的名字?他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電壓的機關取自發明了“伏特電池”的科學家伏特的名字“伏特”,簡稱“伏”,符号“V”。他的主要貢獻是發明了“伏特電池”,為電的利用和研究創造了極其重要的條件。

18、什麼是“安全電壓”?

對人體而言,大于36V的電壓,會有生命危險。故規定小于36V的電壓稱為安全電壓。

19、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電壓數值?

民用交流電的電壓為220V;一節幹電池的标稱為1.5V;一節鎳镉充電電池的标稱電壓一般為1.2V左右;鉛蓄電池每組電壓約為2V左右。等等。

20、如何用幹電池得到更高的電壓?

将幹電池串聯起來可得到1.5V倍乘的電壓,如兩節電池串聯可得到3V電壓、3節可得到4.5V …… 以此類堆。

21、什麼是電源?舉例說明。

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轉變為電能的裝置叫做電源,如幹電池将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發電機将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太陽能電池将太陽能轉化成電能等等。

22、直流電源與交流電源有什麼差別?請說明。

提供直流形式的電源稱直流電源,提供交流形式的電源稱交流電源,民用交流電是交流電源,幹電池是直流電源。

23、什麼是負載?舉例說明。

與電源相反,把電能轉化成其它形式能量的裝置叫做負載。如電燈将電能轉化成光能,電動機将電能轉化成機械能等。

24、通常使用的電燈即白熾燈是誰發明的?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

25、磁場有什麼特性?

磁場總是存在兩個極性相反磁力較強的區域,稱磁極。磁極分北極(N)和南極(S)兩種,其特性是:同極性相斥,異極性相吸。

26、磁場是怎麼産生的?

運動的電荷産生磁場,磁現象來源于電荷的運動。

27、第一個揭示電能夠産生磁場的科學家是誰?

19世紀二十年代,丹麥實體學家奧斯特第一次向公衆示範了通電的導體使磁針産生編轉的實驗,進而揭示了電與磁之間的密切聯系。

28、“指南針”現象說明了什麼?

較早由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說明了地球存在着一個大磁場。

29、第一個實作“磁生電”的科學家是誰?

英國科學家法拉第1831年實作了“磁生電”的科學實驗,并研究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30、誰發現了電磁波?

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用數學方法總結前人有關電和磁的研究成果時,推算出變化的電磁場,會在其周圍空間傳播形成電磁波。

31、第一個證明電磁波存在的科學家是誰?他的名字用來表示什麼實體機關?

麥克斯韋提出電磁波理論的15年之後,德國青年赫茲研制出一個巧妙的裝置,第一次證明了電磁波理論。他的名字用來表示頻率的機關。

32、什麼是電磁波頻率?

機關時間内完成電磁周期變化的次數,稱為電磁波頻率,其機關是“赫茲”,簡稱“赫”,符号“Hz”。常用機關還有“KHz”(千赫)、“MHz”(兆赫)。

電子元器件常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