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重慶新客戶10月9日6點鐘(通訊員謝峰)近日,秋氣高漲,筆者在重慶市銅梁區老縣街九塘村3号社群綠胡椒基地看,在青椒林中,一路穿過工作的道路遍布森林。村黨支部書記彭開華表示,這是該村實施"坡梯"項目配套建設的田間作業道路,大大友善了村民的生産。
九塘村是老縣街道重點發展特色農産品種植基地,共有辣椒500餘畝和數百畝橙、桔子等水果。村裡還成立了專門的辣椒專業合作社和歌唱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指導村民進行土地共享管理。合作社采用壓底紅利模式,通過胡椒、水果産業成功開拓全村增收緻富之路。
針對土地分散、粗放耕作方式的實際情況,該村在老縣街道和區有關部門的支援下,從去年9月開始開展"坡梯"工程,對梯田進行機械修複,将過去的山坡變成寬闊的梯田,友善實作機械化耕作。彭凱華介紹,目前"坡梯"工程已完成90%的建設量。翻修坡梯工程,部分非出入場壩、生産經營道路全部連通,給全村人民的生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特别是辣椒生産基地的營運道路四面八方修繕,皮卡可以直接開進去,再也不用肩扛了,節省了大量的人力。
離開九塘村,沿着村級公路,筆者在村幹部的帶領下來到鼎嘉村正在建設的土地整改工程現場,勞工們在熱氣熏天下建設了1800米長的"溝槽帶路"。
"這種'溝槽帶'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不僅保證了田地的排水暢通,防止了大雨造成的洪水泛濫,而且便于機械進出、田間管理,将農業資本投入農産品運出。村黨支部書記唐大倫表示,這個"溝槽一帶一路"項目的建設涉及三個社會,修繕後,村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将越來越完善,基本破解了"天邊吃"的困境。
正在建設中的"溝槽帶公路"位于稻田的一側,人行道上覆寫着預制蓋,以友善車輛通行;唐大侖介紹,除了"溝槽帶路"的建設外,該村還在進行土地整治、天然氣和自來水的安裝,再加上農村電網的改造和一批農村道路的建設和生産作業,現在村裡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 村民的生産生活條件日益改善,我們對農業産業的發展更有信心。
老縣街丁家村偏僻,有2617人。由于地理條件,基本條件較差。"以前,我們村的基礎設施很差,沒有道路。現在,村莊的道路已經通過建設基礎設施來彌補木闆。土地整治改造荒地和土地,更有利于機械化農業生産。"鼎嘉村緻力于和信綜合服務介紹,現在,村民們日新月異,大家都感到很開心。
在鼎嘉村7号社群土地整治工程現場,不久前整改的分層梯田已經充滿水源,藍天白雲落在倒映的水中。在這些山坡實施變坡梯後,流水、流土、流肥的"三跑田"可以轉變為保護水、土、肥的"三田",不僅增加了土地面積,大大提高了土地收成,而且适應了機械耕作,提高了生産效率。73歲的劉俊德大師是七夕社的村民,他說他必須先修路。村裡的道路已經修好了,是大家最滿意的地方。此外,村裡的土地基本也得到了清理,整改後的田地産量增加了很多。"今年,我家的大米增加了1000多斤,我們都非常高興。"劉俊德大師說。
現在,村莊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好。除了路網成碎片外,土地整治工程也越來越多,與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水電新聞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該村正在為村民協調安裝天然氣,已安裝50戶,到本月底安裝48戶。為了讓村民喝到幹淨的自來水,村裡已經安裝并鋪設了供水監督員網絡,11個脫貧家庭早就優先安裝水管,不再需要喝山泉水。此外,該村進行了農村電網改造,以滿足村民的需求,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也不再設定。
九塘村、丁家村的變化,隻是老縣街道加快農村基礎設施整頓、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縮影。目前,老縣街道196個社團全部建成農村公路,新增公路裡程200多公裡;建設"四條好農村道路"、高标準農田建設、農網改造等項目,配套群衆參與道路、水、電、氣、住等短闆的生産和生活。村民的生活和城裡人一樣舒适友善。
老縣街道狠抓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城市項目建設。
表推動重點項目,農鄉城鎮共同發展。街道重點工程在建20餘項,包括鎮排水管網改造整改、11人足球場建設、老縣污水處理廠水質改善工程、舊縣立國小改造等,總投資1.2億元以上。"通過這些重點項目和民生項目的建設,小鎮的面貌将發生巨大變化,小鎮居民的生活将日益美好。"老縣街道辦公室主任王龍說。
資料來源:重慶市農業農村局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電子郵件位址: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