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試描述資料,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系統的概念:
資料:資料庫中的存儲的基本對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記錄
資料庫: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内、有組織的、可共享的大量資料的集合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位于使用者與作業系統之間的一層資料管理軟體,是基礎軟體,是一個大型複雜的軟體系統
資料庫系統:由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及其應用開發工具)
、應用程式、資料庫管理者構成。
解釋:
資料存放于資料庫中。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應用程式、資料庫管理人員構成了資料庫系統。其中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又是用來管理資料的和資料庫。
例如:學生的選課資料如姓名、學号等資訊存放在選課資料庫裡。選課資料庫管理系統又可以對對資料和資料庫進行管理。選課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應用程式和老師(資料庫管理人員)一起構成了資料庫系統。
2. 定義并解釋概念模型中的以下術語:
實體,實體型,實體集,實體之間的聯系
實體:客觀存在并可互相差別的事物,例如: 人,植物
實體型:用實體名及其屬性名集合來抽象和刻畫同類實體稱為實體型。例如:學生(學号,姓名,專業)
實體之間的聯系:現實世界中的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系在資訊世界反映為實體内部的聯系和實體之間的聯系
3. 試述關系模型的概念,定義并解釋以下術語
關系,屬性,域,元組,碼,分量,關系模式
關系:一個關系對應通常說的是一張表
屬性:表中的一列即為一個屬性,給每一個屬性起的一個名稱即屬性名例如:身高,體重
域:是一組具有相同資料類型的值的集合,屬性的取值範圍來自某個域
元組:表中的一行即為一個元組
碼:也叫鍵碼,是表中的某個屬性組,它可以唯一的确定一個元組,例如:學号20180000000
分量:元組中的一個屬性值
關系模式:對關系的描述
例如:學生(學号,姓名,年齡,專業)
4. 試述資料庫系統的三級模式,并說明這種結構的優點是什麼

資料庫系統的三級模式結構:由模式,外模式,内模式構成。
内模式也稱為邏輯模式,是資料庫中全體資料的邏輯結構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使用者的公共資料視圖
外模式也稱為子模式或者使用者模式,是使用者使用的局部資料的邏輯結構和特征的描述,是資料庫使用者的資料視圖
内模式是資料庫實體結構和存儲方式的描述,是資料在資料庫内部的表示方式
優點:保證了資料的獨立性,有利于資料的安全保密,簡化了使用者接口,友善使用者的使用
5. 定義并解釋以下術語:
模式,外模式,内模式,資料定義語言,資料操縱語言
模式:也稱為邏輯模式,是資料庫中全體資料的邏輯結構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使用者的公共資料視圖
外模式:也稱為子模式或者使用者模式,是使用者使用的局部資料的邏輯結構和特征的描述,是資料庫使用者的資料視圖
内模式:是資料庫實體結構和存儲方式的描述,是資料在資料庫内部的表示方式
資料定義語言:負責建立,修改,删除表,視圖等對象,定義資料庫中的資料對象
資料操縱語言:實作對資料庫的基本操作(查詢,插入,删除和修改)
6. 什麼叫資料與程式的實體獨立性?為什麼叫資料與程式的邏輯獨立性?為什麼資料庫系統具有資料與程式的獨立性
實體獨立性:是指使用者的應用程式和資料庫中的資料的實體存儲是互相獨立的,即當資料的實體存儲改變了,應用程式是不用改變的
邏輯獨立性:指使用者的應用程式與資料的邏輯結構是互相獨立的,即資料定額邏輯結構改變了,應用程式不用改變。
原因:資料庫管理系統在三級模式之間提供的兩層映像保證了資料庫系統中的資料能夠具有較高的邏輯獨立性和實體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