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ntel的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揭秘

作者:光學小豆芽

去年十月份,小豆芽介紹過Intel研發的用于CPO産品的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Intel的可插拔矽光連接配接器)。當時Intel并沒有透露具體技術細節,小豆芽做了一些猜想。最近Intel在JLT期刊上釋出了該連接配接器的最新進展,揭開了神秘面紗,展示了更多的技術細節。總體來說,其方案的确是通過玻璃波導與矽光晶片進行耦合,再通過機械方式與玻璃波導對準,但在具體的技術細節上與我之前的猜想有些偏差。

Intel的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揭秘

對于CPO或者Optical IO的應用場景來說,通常是先通過先進封裝(advanced package)的方式将光晶片與電晶片合封在一起,最後再将光纖固定到光晶片上。這樣會帶來幾個問題,首先在光電晶片完成封裝前,并不清楚晶片的性能是否滿足要求,是否是good die, 會降低系統整體的良率,其次光纖粘在光晶片上後,如果發現晶片存在問題或者光纖耦合存在問題,進行返工(rework)比較困難,此外pigtail形式的光纖在後續生産過程中會帶來操作上的不便,使用者使用體驗也比較差。是以,Intel希望解決上述的痛點,開發一款類似USB接口的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可以友善地插入到CPO子產品中,如下圖所示。

Intel的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揭秘

(圖檔來自文獻1)

Intel提出了glass optical bridge(玻璃光學橋接)的解決方案。基于超短脈沖雷射直寫技術(ultra-pulase laser direct writing),将超短光脈沖聚焦到玻璃晶片中的特定深度處,改變局部玻璃的光學性質,進而加工出3維的光波導,其傳輸損耗為0.2dB/cm。此外還可以在玻璃上加工出微機械結構,用于位置對準。Intel的玻璃光學橋接方案如下圖所示,含有光波導的玻璃作為一個光學橋梁,将矽基光晶片與外部的光連接配接器相連。圖中PIC處為1*16的邊緣耦合器輸出,通過3D玻璃光波導可以轉換為2x8的玻璃光波導輸出。在該玻璃橋接上,也加工出了用于對準的機械結構,對應下圖中的mid-alignment feature和fine alignment feature。典型的玻璃光學橋接的尺寸為8.6mm*10mm*0.8mm。

Intel的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揭秘

(圖檔來自文獻1)

矽光晶片上已經加工出V-groove結構,玻璃橋接上加工出圓柱形的凸起結構,可以通過無源組裝(passive assembly)的方式,直接将凸起結構卡進V-groove中,如下圖所示。

Intel的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揭秘

(圖檔來自文獻1)

圓柱形凸起的作用是用于模仿光纖,其設計半徑為62.5um,實際加工出的偏差為±0.084um(測試樣本為4片wafer,每片wafer含48顆die,每顆die上16通道的測試結構),如下圖所示。

Intel的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揭秘

(圖檔來自文獻1)

進一步,Intel表征了PIC經過玻璃橋接與光纖的耦合損耗,三組結構的平均耦合損耗分别為1.19dB, 1.59dB和1.45dB,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整體的平均耦合損耗為1.41dB。其中PIC與光學橋接的損耗為0.4dB,光纖到光學橋接的損耗為0.6dB左右。由于機械結構的加工誤差,會引入了一些額外的損耗。

Intel的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揭秘

(圖檔來自文獻1)

光學橋接與PIC組裝在一起後,接着需要研發光纖陣列的連接配接器(Fiber-array unit connector, 以下簡稱FAU)與之連接配接,其結構如下圖所示。光纖夾具可以通過機械微結構,與光學橋接相連。

Intel的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揭秘

(圖檔來自文獻1)

該FAU光連接配接器主要包含5個元件:1)光纖夾具,用于支撐光纖和機械對準,2)夾具支架,3)闩鎖彈簧,4)整個連接配接器的外殼,5)光學橋接上的插座,用于和闩鎖配對固定。整個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的結構分解圖,如下圖所示。其中光纖夾具也是通過雷射直寫進行加工,包含用于對準的機械微結構和用于光纖對準的孔洞,光纖對準孔的公差為±0.5um。

Intel的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揭秘

(圖檔來自文獻1)

在連接配接器使用的過程中,ferrule holder首先插入到光學橋接上的粗對準結構,進一步利用機械微結構實作精細對準,整個配對的過程如下圖所示。最終光學橋接與FAU連接配接器之間保留10um左右的間隔,兩個界面都是斜8度設計,用于降低背反射。

Intel的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揭秘

(圖檔來自文獻1)

闩鎖彈簧(latching spring)的設計,可以保證光連接配接器與玻璃橋接有效緊密連接配接。當連接配接器向光學橋接插入時,彈簧被向内擠壓推動,當闩鎖與receptacle比對成功後,彈簧會對外釋放,保證兩者有效貼合,過程如下圖所示。

Intel的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揭秘

(圖檔來自文獻1)

連接配接器的平均光學損耗為0.33dB,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Intel的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揭秘

(圖檔來自文獻1)

簡單總結下,Intel通過雷射直寫技術,在玻璃中加工出三維光波導與機械微結構,形成玻璃光學橋接與矽光晶片相連。而對于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也借助雷射直寫技術,加工出光纖夾具和機械微結構。利用光連接配接器和光學橋接上的機械微結構進行對準與配對,實作光連接配接器可插拔的功能。整個方案設計非常巧妙。該方案單端的光學損耗為1.41dB (光學連接配接器 ->光學橋接 ->矽光晶片),而連接配接器的光學損耗為0.33dB (光學連接配接器->光學橋接),性能優于一般的邊緣耦合器名額。采用該可插拔光學連接配接器,可以先對矽光晶片進行測試,篩選出good die進行封裝,降低了封裝成本,可以大大提高CPO子產品的良率,解決了CPO/Optical IO技術落地的一個難點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作者Nicholas Psaila博士是Optoscribe公司的創始人和CEO。Optoscribe公司成立于2011年,并在2022年被Intel收購,其核心技術正是雷射直寫,此前一直緻力于利用3D玻璃光波導解決矽光晶片的耦合問題。Intel收購Optoscribe公司後,充分發揮其雷射直寫技術的優勢,利用一年多的時間成功開發出用于CPO/Optical IO場景的可插拔光連接配接器。

文章中如果有任何錯誤和不嚴謹之處,還望大家不吝指出,歡迎大家留言讨論。目前三個微信群都已經滿員,小豆芽已經新開了微信讨論群4,有需要技術讨論或者商務合作的朋友可以直接添加我的個人微信photon_walker。

參考文獻:

1. N. Psaila, et.al., "Detachable Optical Chiplet Connectors for Co-packaged Photonic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