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Windows10-Ubuntu16.04 雙系統安裝示例Windows10-Ubuntu16.04 雙系統安裝示例

Windows10-Ubuntu16.04 雙系統安裝示例

一、引言

​Windows和Ubuntu雙系統的安裝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目前網上可以找到大把的資料供新手入坑。但正因為資料太多,是以品質參差不齊,随處可以見到完全複制粘貼的空話套話,這對想要解決問題的人來說屬實不太友好。而且網上很多資料過于陳舊,并且沒有給出硬體平台,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已經喪失了參考價值。下文是我在近期安裝雙系統的一些經曆和收獲,記錄下來以供今後查閱。

二、硬體環境

​目前很多資料都沒有較長的描述安裝雙系統的硬體環境,但硬體環境對于雙系統的安裝有很大的影響。總的來說包括以下幾部分:1、BIOS是新版本還是舊版本。2、硬碟模式。3、系統引導的啟動方式。4、Ubuntu所在硬碟的分區格式。

​這次安裝雙系統,我使用的是DELL OptiPlex 7060塔式機,16G記憶體。整機自帶256G固态硬碟(SSD)。我自己買了一塊西部資料的1TB藍盤(HDD)。機械硬碟安裝好之後,在磁盤管理中選擇硬碟的分區方式為GPT(分區方式有MBR和GPT兩種,具體可以百度搜素兩者的差別)。Win10系統,BIOS為新版,系統引導方式選擇UEFI。

注意:Ubuntu無法識别動态磁盤,動态磁盤在磁盤管理中使用黃色辨別

​總結一下:新版BIOS+16GB記憶體+256GB-SSD+1TB-HDD(GPT分區方式)+UEFI啟動。

三、安裝準備

​首先,我們需要準備一個2G或者4G的U盤,并将其格式化,作為系統鏡像的安裝媒體。其次,我們需要下載下傳想安裝的Ubuntu版本所對應的鏡像檔案,安裝64位請選擇(.amd64)鏡像檔案,安裝32位請選擇(.i386)鏡像檔案。具體可登入http://old-releases.ubuntu.com/releases/檢視更詳細的介紹。

下載下傳好鏡像檔案之後,接下來就是寫入U盤中,制作成為系統啟動盤。這裡推薦Ubuntu官方推薦的Rufus軟體。制作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寫入設定。軟體界面如下圖所示:

Windows10-Ubuntu16.04 雙系統安裝示例Windows10-Ubuntu16.04 雙系統安裝示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裝置選項中可以選擇硬碟分區類型,MBR或是GPT。這個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當選擇為GPT時,目标系統類型隻能選擇為UEFI。格式化選項預設即可。點選開始,稍等片刻即完成了U盤啟動盤的制作。經過本人測試,相比于使用UltraISO制作U盤啟動盤,Rufus制作的U盤啟動盤包含的檔案更多。

最後,我們還需要分出來Ubuntu系統所需要的空間。我在SSD中分出了500M空間作為Ubuntu系統的引導項。在HDD中劃分了大概140G作為Ubuntu系統空間。分好空間之後不要配置設定盤符,作為未配置設定空間存在即可。當然,也可以全部在HDD中劃分空間,将引導項和系統空間全放在HDD中。

四、開始安裝

插入U盤開機,再出現DELL圖示後按F2進入BIOS界面設定。需要關閉Security Boot,關閉PTT,将硬碟選項設定為AHCI模式(否則無法進入Ubuntu)。Boot Sequence中并将U盤設定為第一啟動項,儲存設定并退出。稍等片刻就可以進入Ubuntu安裝界面。接下來的安裝過程可以參照網上現有的資料進行,唯一有所差別的是硬碟分區。我們不需要/boot分區,可以将之前SSD中配置設定的500M空間直接設定為EFI分區作為系統引導分區。如果沒有在SSD中配置設定空間,也可以在HDD中分出幾百M的空間設定為EFI分區作為系統引導分區。分出記憶體大小1倍至2倍的空間作為交換分區(/swap分區),我的電腦記憶體為16G,是以我配置設定了30G作為交換分區。至于剩餘的空間,推薦全部分給’’/’'分區。

五、遺留問題

​安裝完畢重新開機開機時,别忘了拔掉U盤。前面安裝系統時,我們在BIOS中将硬碟模式改為AHCI。這就帶來一個很沖突的問題,AHCI模式下無法進入Windows,但改回RAID模式又無法進入Ubuntu。如果你的Windows還沒有很多個人資料,而你又不排斥重裝系統的話,可以重新安裝Windows系統,安裝前在BIOS中将硬碟模式改為AHCI即可。但如果已經有很多個人資料,或者不想重裝Windows系統,我們需要通過安全模式進入Windows。具體操作如下:

​ 1、重新啟動,将硬碟模式改回RAID進入Windows,設定中找到更新與安全下的恢複,點選進階啟動下的立即重新開機。

​ 2、重新開機過程中先進BIOS,将硬碟模式改為AHCI,儲存并退出,選擇以安全模式進入Windows。如果能成功進入安全模式,那就可以正常重新開機進入Windows,此時Windows的硬碟模式也被改成了AHCI。

​ 3、如果安全模式不能進入Windows的話,就需要通過修改系統資料庫來改變Windows的硬碟模式。具體操作可以借鑒網上的相關資料,我沒有經過測試。

六、其他問題

  1. 時間問題。由于Windows和Ubuntu時間計算的方式不同,Ubuntu時間可能會比Windows快8個小時。解決方法可以在Ubuntu終端輸入"sudo timedatectl set-local-rtc 1"。​
  2. 網絡連接配接。發現Ubuntu無法連接配接有線網,且運作ifconfig指令也沒有看到eth0。解決方法可以在Ubuntu終端輸入指令"lspci"檢視網卡驅動(Ethernet controller)。之後到網上下載下傳對應的驅動安裝到Ubuntu即可。
  3. 換源。Ubuntu軟體更新及下載下傳都是從源所在的伺服器上擷取資源。如果是國外的源,下載下傳更新的速度會很慢。是以還是推薦改為國内源。國内的源一般來說,阿裡雲、中科大、清華的都比較穩定,也比較快速。換源在軟體與更新中進行設定。​
  4. 軟體更新。換源完成後,系統會提示需要重新搜尋可用更新,并給出新的可用更新。**這裡一定要慎重,不要直接點選更新!**先大緻浏覽一下有哪些更新,進行一些取舍。對于16.04的系統,有時甚至會提示更新到18.04。這種情況我們就不需要更新。此外,如果有核心的更新也要慎重。核心版本更新并不意味着同步更新了對應的圖形驅動器,這樣我們的圖形界面就會崩潰。解決方法有兩種:
    • 重新開機電腦,選擇系統界面時選擇第二個選項:Ubuntu進階選項。選擇我們之前的核心版本進行recovery啟動,進入系統後通過指令行删除高版本核心。相關指令可以百度搜尋。這種方法比較複雜,我嘗試之後以失敗告終,最後選擇了第二種解決方法。
    • 重新安裝Ubuntu系統。将之前分好的分區在Windows中格式化即可重新安裝。因為剛安裝過一次,BIOS設定也無需修改。​
  5. 螢幕亮度。Windows下有很多護眼的軟體可以幫助我們調節螢幕亮度和色溫,Linux下同樣也有很多護眼軟體。推薦使用F.lux,操作簡單,背景自動運作,省心省力。
  6. ……

七、結語

​之前安裝過很多次Ubuntu雙系統,本以為這次勝券在握,最後還是折騰了一整天才算基本完成。還是要多加學習,不能盲目按照網上的教程操作,多思考,多總結,選擇性的搜集資料,學會判斷資料的可行性。

參考資料

​ 确認硬體配置

​ 網卡驅動下載下傳

​ Ubuntu鏡像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