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篇關于“為什麼中國家長對女孩的課外教育花錢更多”的報道非常有意思。網頁連結☘️資料是什麼?•調查對象:2013-201

作者:遊識猷

這篇關于“為什麼中國家長對女孩的課外教育花錢更多”的報道非常有意思。 網頁連結

☘️ 資料是什麼?

•  調查對象:2013-2014學年的國中生群體

• 課外教育花費平均值,國中男孩(全年)不到1500元,女孩是2300元左右。

• 所有學生的平均值是1130,不過标準差超過了3000。

标準差越大,平均值的代表性其實就越弱,相當于平均值左右兩邊的分布比較寬。也有不少零投入的家庭。

• 如果再分為“獨生子女vs多子女”,“城鎮家庭vs農村”,那麼很明顯,在課外教育花費上:

獨生子女家庭:女孩>>>男孩

多子女家庭:女孩>男孩

城鎮家庭:女孩>>男孩

農村家庭:女孩>男孩

獨生子女家庭和城鎮家庭的資料,大大拉升了女孩的資料。(附圖1)

•  女大學生/女研究所學生比例逐年攀升。女大學生在2010年已經超過50%,女研究所學生有波動,但2019年也超過50%。(附圖2)

☘️ 什麼原因造成了“女孩的課外教育花錢更多”?

• 兩個大原因: “兄弟的讓渡”、“母親的饋贈”。

•“母親的饋贈”:

過去分析家庭偏好,往往把父母作為一個整體,而且以父親的偏好為分析。

比如社會學裡面的傳統文獻,分層流動、代際流動,一般是看父親的最高經濟地位和教育程度對家庭子女的影響。

但這個研究發現,對女兒校外教育投入,母親的學曆正向影響極大,而父親的學曆基本無影響(略負,不顯著)。

也就是說,母親學曆提升,會帶動女兒受到的額外教育大幅提升。

可能因為母親話語權變大+性别觀念轉變。

• “兄弟的讓渡”:

資源稀釋:假定一個家庭的總資源有限,子代數量越多,每一個孩子分得的“蛋糕”就越少。

由于1970年後,晚稀少+計劃生育,家庭出生子女數變少,要麼獨生,或者多數兩胎,家庭資源被稀釋的可能性就變小,女性的教育被重視程度會有極大提升。

•  這個研究還有個很有意思的資料,

“有兄弟”對孩子得到的教育資源的影響。

在農村和鄉鎮,“有兄弟”對男孩女孩的影響均不顯著。(也就是不太影響)。

在城市,“有兄弟”會促進(!)對女孩的教育支出,而對男孩反而有一定的擠出效應。

也就是說,“有了兄弟”,城市女孩得到的課外教育反而多了,而城市男孩可能會少。

(此處插入我周圍一些中産家長的看法:可能因為女孩“耐雞”,男孩“不耐雞”。給女孩報了班女孩都認認真真去上了,給男孩報了班有時感覺白報了。[允悲])

• 可能有兩種性别偏好。

出生意義上的性别偏好,比如懷孕後的性别篩查。

對孩子的資源投入上的偏好,出生之後的資源投入。

這兩種偏好可能一緻,但也可能不一緻。

• 就家庭而言,性别偏好是一個行動鍊或者是一個序譜。

可能一個家長在出生前偏好男孩,但在養育過程裡,還有很多因素影響到了後續的資源投入。

• 父母二人各自的性别偏好可能不一緻。

社會變遷,女孩的家庭效用增強了(更“有用了”,更能掙錢了),與此同時,母親相對地位也提升了(母親的決定權/話語權更大了)。

當下,無論是經濟效用,還是情感效用,生女孩比生男孩更“劃算”。 

• 總之,多種因素影響了父代對子代的資源投入(附圖4)

魏欽恭,張佳楠.來自兄弟的“讓渡”和母親的“饋贈”:校外教育投入中的女孩占優現象與家庭偏好邏輯[J].社會,2021,41(05):208-242.DOI:10.15992/j.cnki.31-1123/c.2021.05.008.

#世上神馬研究都有#

這篇關于“為什麼中國家長對女孩的課外教育花錢更多”的報道非常有意思。網頁連結☘️資料是什麼?•調查對象:2013-201
這篇關于“為什麼中國家長對女孩的課外教育花錢更多”的報道非常有意思。網頁連結☘️資料是什麼?•調查對象:2013-201
這篇關于“為什麼中國家長對女孩的課外教育花錢更多”的報道非常有意思。網頁連結☘️資料是什麼?•調查對象:2013-201
這篇關于“為什麼中國家長對女孩的課外教育花錢更多”的報道非常有意思。網頁連結☘️資料是什麼?•調查對象:2013-20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