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今年過年那麼晚?(2013-01-23)

每年元旦過後,大部分人就開始期待農曆春節——全家團聚的好日子,以及一個七天的假期。歸心似箭或者身心疲憊的你有沒有覺得今年等得分外久一些?要知道,去年的今天(2012年1月23日)已經是大年初一了!

正因為每年過年的時間都不一樣,春節的具體日期,在很多人的眼裡都像是足球比賽結果一樣,不可預知,但是果殼自然控告訴我們,其實春節并沒有那麼捉摸不定,一切還得從曆法說起。

為什麼今年過年那麼晚?(2013-01-23)

公曆和農曆

公曆(格裡高利曆)和農曆(夏曆)是中國目前通用的兩套曆法系統,平時多用公曆,因為它比較精确,但在像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附近時,用農曆就顯得更為友善了。

這兩種曆法都來自于對大自然的觀察。農曆是一種陰陽合一曆,曆法的核心是根據月球的盈虧周期确定“月”。這樣的月十分精确,但是沒有辦法得到我們習慣的“年”。所謂年,指的是地球上的一個寒暑周期,即“回歸年”。回歸年的長度不是農曆月的整數倍,為此,農曆采用了設定閏月的辦法使得自己的“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

決定寒暑變化的是太陽的高度,從天文學上看,是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黃經。在農曆中,另有一個獨立于“月”之外的概念與黃經緊密聯系在一起,這就是節氣。現代意義上的節氣,是指太陽經過黃道上某個位置的瞬間,比如,春分時太陽黃經為0度,立秋時是135度。24節氣能精确刻畫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節氣是“回歸年”的非常客觀的參照系。

而公曆則是一種純粹的太陽曆,制定的主要依據就是太陽的運作。因為采取的是相同的參照系,是以節氣與公曆日期的對應非常精确,就像“節氣歌”中說的,“最多相差一兩天”。

了解了這些背景之後,我們才能真正地定義“早晚”這個概念。不難發現,今年的春節在一個回歸年之内的位置的确更靠後了:去年的大年初一在1月23日,大寒之後的第二天,而今年的大年初一在2月10日,立春之後的第六天,二者相差18天,一個多節氣,可見大家“過年晚”的直覺是非常有道理的。

春節在哪一天是怎麼定的?

春節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名稱,如元日、正日、元旦等,直到近代才正式定名為“春節”。無論叫什麼名字,其含義都是一年的第一天。那麼,這一天是如何定出的呢?

首先它必須是一個月的第一天.農曆确定月初很簡單,取朔日即可。在這一天中的某一刻,太陽和月亮的黃經度數相等,是以完全看不到月亮。

朔日是無法人為選擇的,如何選擇“正月”,則帶有更大的人為性。在曆史上,正月的選擇有過幾種方案,傳說夏商周三代分别“建寅為正”、“建醜為正”、“建子為正”。這裡的“建”就是“鬥建”,即黃昏時刻北鬥鬥柄所指的方向。現行農曆之是以叫“夏曆”,是因為它用的是夏正,即以寅月為正月。

冬至是确定一年長度的一個重要節氣,它所在之月稱為子月。冬至之後的第二個月為寅月,寅月的初一是春節——這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于是就這樣被确定了。嚴格來說,存在冬至所在月之後第三個月才為寅月的情況,即這兩個月之間出現了閏月(閏月是不另配置設定幹支的),當然這種情況十分罕見。

說到鬥建,一個鬥建周期的時長是一個恒星年,隻是1恒星年≈1.00003878回歸年,差别非常小,是以在幾百年内,可以将二者視為等同,是以雖然不精确,春節的平均日期也算是與回歸年挂上了鈎

春節對應的日期有周期嗎?

我們知道農曆的平均曆月是一朔望月,等于一個月相周期,29.5306日.要讓農曆的平均曆年是一回歸年,等于一個寒暑周期,365.2422日,則平均一年需要有365.2422÷29.5306≈12.3683個月。年與月之間的非整除關系隻能用閏月來調整:即平年有12個月,閏年有13個月,平均每年有0.3683個閏月。用連分數逼近法,我們可以得到置閏的周期。

為什麼今年過年那麼晚?(2013-01-23)

逐級截取,得到這樣一個近似數列:1/2、1/3、3/8、4/11、7/19、116/315……

在其中可以看到置閏的近似規律:2年1閏、3年1閏、8年3閏……越往後面越精确,但也越複雜。在生活中,人們常用的是“19年7閏”,即每19年中有7個閏月。(應該強調的是,現行農曆不再使用固定的置閏周期,而是用定氣法,根據日月的實時位置來設定閏月。)

這個近似有多大誤差?在19年中,共19×12+7=235個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天,而19個回歸年共有19×365.2422=6939.6018天,兩者僅相差約0.0892天,即2小時8分鐘。由此可見,雖然閏周隻有近似的意義,但“19年7閏”的規律在幾百年之内還是有效的,是以很多曆法現象都是以19年為周期或近似周期,春節就是一個例子。

也就是說,每隔19的倍數年,春節的公曆日期會在一天的誤差内重制。

春節的日子有簡單的計算方法嗎?

我們列出2006-2025這20年的春節公曆日期:

為什麼今年過年那麼晚?(2013-01-23)

表中序列号是指本年在“19年周期”中的序号。2025年屬下一周期,将其列入是為便于首尾銜接。

為什麼今年過年那麼晚?(2013-01-23)

橫軸是在一個周期中的序号,比如2013年是第8号。縱軸是公曆日期,分布在立春兩側。藍點是該年的春節日期。

春節分布在大寒(1月20日左右)至雨水(2月19日左右)之間,其平均日期恰好是立春日,是以稱其為“春節”是名副其實的。如果你在折線圖上還沒有看出什麼規律的話,也不用太着急,下面的“春節鐘”會更加直覺。

春節的具體日期,可用“鐘面算數”去計算。在鐘面上,用12小時計時法,數字之和超過12的要減去12,差為負值時要加上12。比如7點之前9個小時,為7-9+12=10點。公曆平年365天,農曆平年有353、354、355三種天數,取中間值,則在無閏月的情況下,每年春節比上一年提前365-354=11天。但當推算出的日期超出了大寒至雨水的範圍時,就要加上或減去30天,這個時間是由閏月貢獻的。

不過,由于曆年的不确定性,這樣得到的日期可能有一天左右的誤差。2012年春節是1月23日,減去11天是1月12日,早于大寒,是以再加上30天,得到2月11日,而2013年春節是2月10日,誤差一天。

為什麼今年過年那麼晚?(2013-01-23)

如果對照圖中的“春節鐘”的話就更友善了。要知道下一年的春節,無需考慮加減30天的問題,隻要把“時針”逆時針撥11天就可以了!是以,2014年的春節應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