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宴》,五味雜陳,澀而難咽

    就着《豪門盛宴》的盛名,終于忍不住踏進影院看了馮小剛的《夜宴》。盛名之下,必有所累,果不其然。

     之前一直對馮導的作品贊不絕口,但一旦和“國産大片”聯系上,卻也未能免俗:明星和特技消耗了主要的投資,劇情成了大片的硬傷。全片看下來,诟病不止,好感不多,這是我對此片的結論。

    扛着1億制作費的頭銜,再網羅了譚盾,朗朗,嚴和平,章子怡,葛優,吳彥祖,周迅等大CAST陣容,本應是一出好戲。可惜,可惜,裡面太多“申奧【奧斯卡】”的痕迹,反成了敗筆。

    中國特色歌劇式的情節,亞洲化的化妝與舞蹈,以及古今合璧的對白,《夜宴》似乎很着痕迹的想套上國際化的光環,更想仿效《卧虎藏龍》的成名模式:用讓中國觀衆哇聲一片的表現方式,去擷取奧斯卡評委的歡心。但《卧》除了蹩腳的武打特技,生澀的中文配音,讓中國人诟病,卻以一動一靜的兩段愛情诠釋,深得外國人的喜愛。

    馮導卻沒意識到這點,是以,才大量的着墨于宮闱倫常:父奪子愛,弟拭兄奪嫂,哥戀妹。如果有時間空間,我想他一定會把短袖之愛也海納在内,正所謂五味雜陳,不知所雲。

    硬傷一:選題糟糕

       《卧虎藏龍》有愛情,《英雄》有天下大義,《夜宴》有什麼?亂倫!走出劇院,你對這部片子,一點回味的興趣都沒有。

    硬傷二:對白蹩腳

       據說對白是各位大腕和編劇一齊讨論出來的結果,是以,我們看到了奇特的對白方式:有古文,有現代文,甚至有瓊瑤式的對白【夜宴最後的葛優喝毒酒前的對白】,老師從小就教導我們,保持文筆風格的一緻,而《夜宴》可謂打破正常了。

    硬傷三:角色性格混亂”

     暴戾而冷酷的葛優可以殺兄奪嫂,可以以觀看杖斃大臣來試探夫妻的反映,可以以“皇太後”還是“皇後“的稱呼争辯而懾服群臣,最後卻死的讓人愕然:因為屢次無法暗中殺死皇子,認為是大哥的保佑,認命自殺。天,拜托,專業點好不好,我們都不是三歲小孩的了。

    硬傷四:故弄玄虛

    最後,皇後終于達成成為女皇,且在皇宮之内被人飛劍捅死,而此時,所有主角都已死掉,是以,這最後的主角也該死?而更無聊的是,居然故意沒把殺死皇後的兇手顯示出來,隻是用了幾分鐘的鏡頭,顯示兇手把刀投進水裡。按常理,這是留了個懸念,好讓人一直把這掂在心裡,或引起讨論。

    可是,還有讨論的必要嗎?所有主角雷射光,更為糟糕的是,所有的主角都不得人心,誰,還會在意殺死皇後的是誰?

    超過一億制作費的國産電影,就不要到影院裡去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