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曆中的 閏月 與 公曆中的 閏日

關于中國的農曆(實際應叫做漢曆),許多人存在着誤解,常常把農曆混同于陰曆。

世界上的曆法主要有三類:

  • 一類是陽曆,就是以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年,年的月數和月的日數可人為規定;
  • 一類是陰曆,就是以月球繞地球運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個月,隻有年的月數可以人為地規定;
  • 第三類是陰陽曆,就是以月球平均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為一月,但通過設定閏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數又與地球平均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相等,如中國的漢曆、藏曆。

是以,中國的漢曆并不是陰曆,而是陰陽曆。

漢曆中的陰曆成份和陽曆成份各有用處。陰曆可以指明月亮的盈虧,還可以預告潮汐。

陰陽曆的用處更大,二十四節氣就是中國古代的一大發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最适合指導農事活動,是以作為陰陽合曆的中國傳統曆法才叫做農曆。是以,農曆并不等同于陰曆,如果把農曆稱為陰曆就不妥當了。

太陽、月亮是挂在天上的月曆。年複一年,地球圍繞着太陽不停運轉,地球上的萬物也在日月輪回中生息繁衍。

閏月指的是陰陽曆中的一種現象,陰陽曆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周期,

陰陽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共354.3672天。如果不設定閏月,則月份沒有季節意義,這樣十二個朔望月構成漢曆年,長度為29.5306日 × 12 = 354.3672日,

比回歸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個月少0.91天(近1天)。一年與陽曆的一年相差10.875天,隻需經過17年,日期就同季節發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紛飛中度過,17年後,便要搖扇過新年了。使用這樣的曆法,自然是無法滿足農業生産的需要的。是以我國的陰陽曆自秦漢以來,一直和24節氣并行,用24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産。

如果改按十三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日 × 13 = 383.8978日,比回歸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規定制定曆法,就會出現天時與曆法不合、時序錯亂颠倒的怪現象。這就是沖突。

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的祖先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保證農曆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臘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曆歲首在冬末春初(以上均指農曆月份)。

也就是,農曆需要在既滿足 陰曆(每月天數按照月亮圍繞地球一圈的天數為準)的标準,又要滿足 陽曆(每年的天數按照地球圍繞太陽一圈的天數為準),但這似乎是辦不到的,因為按照陰曆來算,每年的天數是少于陽曆的,是以,退而求其次,在一些年份設定閏月,也就是這一年有13個月,來補足,平常按照陰曆年天數少于陽曆年天數的差。

地球圍繞太陽運轉一周的時間間隔約為365.2422天,而國際通用的月曆上每年隻有365天,也就是說,每隔4年月曆上就要多出将近一天的時間。為了解決這個餘數,年數不為100的倍數且能被4整除和年數為100的倍數且能被400整除的就額外增加一天,這一天為閏日——即2月29日。

這是公曆裡面的概念。

參考

(百度百科)閏月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7%B0%E6%9C%88/380225?fr=aladdin

(百度百科)閏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7%B0%E6%97%A5/555170?fr=aladdi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