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時期曹魏大臣和洽是一個怎樣的人?和洽避難歸附曹操和洽與許劭和洽做官

作者:浔陽鹹魚

<h1>和洽避難</h1>

和洽字陽士,是東漢豫州汝南郡人,和同郡的許劭并為名士。早在大将軍何進掌權時期(約184-189年間),何進就曾想征辟和洽入大将軍府,和洽都沒有答應。

聯系到許劭能看重在街上賣粥和帽子的商人樊子昭,和洽卻看不上出身屠戶的何進,可見并為名士的許劭與和洽,為人處事的風格還是有所不同的。

漢末大亂時,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率大軍進攻汝南、颍川一帶,很多地方大族的人都紛紛出逃。反董聯軍盟主袁紹也是汝南人,他派人去迎接汝、颍名士,很多人都選擇前往冀州避難,例如荀彧、郭嘉、辛毗等等。可和洽偏偏南投劉表,又轉至荊州武陵居住。

<h1>歸附曹操</h1>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荊州,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投降,和洽等寄居在荊州的名士都被曹操所征辟,自此,他入了曹操的丞相府。

他從曹操的幕僚做起,後來入魏王國擔任侍中,在曹操時期擔任過魏王國的郎中令;到了曹丕時期,官至光祿勳;在曹叡時期,官至太常,死于任上。

三國時期曹魏大臣和洽是一個怎樣的人?和洽避難歸附曹操和洽與許劭和洽做官

郎中令是魏王國六卿之一,光祿勳和太常都是朝廷九卿,和洽到死也沒有當過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這說明他的名望還是比不過同時期的華歆、王朗這些名士,隻能說是中等水準的名士吧。

當然,和洽比起跟他齊名的汝南名士許劭,還是很幸運的。

許劭在亂世也是四處漂泊,先投奔徐州陶謙,又轉投揚州劉繇,成為其幕僚。

随着劉繇被孫策擊敗,許劭又追随劉繇落難去了豫章郡,不久去世,終年四十六歲。可以說是英年早逝了。

許劭的兒子許混,最終也是入了魏國做官的。可以合理推測一下,大概他是搭上了和洽這位同鄉名士叔叔的關系網的。

三國時期曹魏大臣和洽是一個怎樣的人?和洽避難歸附曹操和洽與許劭和洽做官

<h1>和洽與許劭</h1>

和洽和許劭還是有很多相同之處的。

例如在投奔劉表時,他就曾判斷出劉表是個昏庸之主,他對身邊的人說:“我之是以不去投奔袁紹,就是為了躲避戰亂,現在荊州雖然安定,但劉表卻是個昏庸之輩,我不能長期留在這裡,會有災禍的。”于是和洽便選擇移居去了武陵郡。

而許劭最初投的是徐州刺史陶謙,當時陶謙接納了很多避難的名士,對他們禮待有加,可是許劭同樣看出陶謙性格有問題,他也對身邊的人說:“别看陶謙現在對我們這些避難的士人客客氣氣,他翻臉起來也會很快的。”後來許劭改投奔了揚州刺史劉繇。

許劭和曹操在早年還有交集,許劭早先是瞧不起曹操的,甚至評價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大概是這個緣故,許劭在亂世中堅決不肯投奔曹操。

當然,許劭短命也是客觀原因,更慘的是許劭跟劉繇也是不停征戰,沒有安安穩穩地過日子。

反觀和洽,不但成功躲避了戰亂,還活到了曹操南征荊州之時(208年),跟随一大批名士受到曹操征辟,順利成為丞相府中的幕僚。

再聯系他後來官運亨通,這等福氣還是勝過許劭許多的。

<h1>和洽做官</h1>

和洽和毛玠、崔琰共事時,還對他們選拔節儉的士人有異議,認為他們過于注意“士人節儉的品德”,可能會埋沒人才,甚至還會鼓勵某些有邪念的人用僞裝節儉來獲得官職。

從這裡看出:和洽行事很公允。

後來,崔琰被曹操逼迫自殺,毛玠也因為不滿,口出怨言而被拿下問罪,曹操讓和洽辦理毛玠的案子,和洽仍然很公正地當面要求曹操提供告密者的姓名,要求雙方當場對質,以還事實真相。否則他堅決不會以一面之詞來辦案。

最終曹操被迫讓步,同意撤銷此案。

從此事中,我們能看到:在崔琰被殺,毛玠也命懸一線時,和洽仍然堅持秉公辦案,他身上所顯露出的職業素養和品德上看,他比鐘繇強多了。(鐘繇身為大理,順承曹操之意,定了崔琰的罪)

當然,也有可能因為他太正直了,不懂得阿谀奉承,是以官職始終沒有像鐘繇那樣高了。這樣不能不說是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