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撒哈拉和塔克拉瑪幹的對話

作者:春河月亮

一望無垠的瀚海、人迹罕至的禁區……提到沙漠,人們總會産生這樣的聯想。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

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幹旱日前夕,一群來自撒哈拉沙漠周邊的非洲朋友,深入中國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這兩大沙漠見證了中非哪些合作成果?請和新華社記者一起開啟“治沙之旅”——

視訊加載中...

近日,來自中國與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上百名科研人員相聚新疆南部的庫爾勒市,參加第三屆塔克拉瑪幹沙漠論壇,共同研究如何在撒哈拉沙漠與塔克拉瑪幹沙漠有效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面積最大的沙漠,南緣的薩赫勒地區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日益嚴重。在非洲聯盟主導下,該地區多個國家發起“綠色長城”計劃,通過跨國合作共同防治荒漠化。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态與地理研究所與該計劃保持長期合作。

“綠色長城”組織秘書處地理資訊系統和資料庫主管迪奧普·蘇萊曼對新華社記者說,荒漠化、幹旱和土地退化等問題破壞非洲生态環境和多樣性,威脅糧食安全,甚至可能引發社會動蕩。他說,中國為防治荒漠化付出巨大努力,非洲可以從中獲得啟發,雙方可攜手應對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等課題。

關于撒哈拉和塔克拉瑪幹的對話

3月1日在新疆和田縣塔瓦庫勒鄉辣椒産業園育苗大棚拍攝的辣椒苗。當地位于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幹旱少雨、土地高鹽堿化。新華社記者 郝昭 攝

論壇結束後,非洲“綠色長城”建設技術教育訓練班的幾十名學員深入塔克拉瑪幹沙漠實地研學。

塔克拉瑪幹沙漠位于塔裡木盆地中心,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在維吾爾語中意為“進去出不來的地方”。中國科研人員在這裡研究防沙治沙技術已超過60年,建起的一片片“希望之洲”鼓舞人心。塔裡木沙漠公路生态防護林工程已實施20年,攻克了塔裡木盆地南緣綠洲經濟型防沙屏障建設等技術難題。三條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公路已建成,總長超1200公裡。參加教育訓練班的外國朋友正是沿着其中一條公路深入沙漠腹地。

關于撒哈拉和塔克拉瑪幹的對話

2005年9月(上圖)和2019年7月新疆策勒東北部的對比圖。

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态與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齊納布·博拉饒有興趣地參觀并同中國同行交流。他曾在中國留學,目前擔任埃塞俄比亞奧羅米亞州灌溉與畜牧發展局牧民生計研究與分析處主任,是非中綠色合作的親曆者。他認為,中國有很多好的技術和做法,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取得更多豐碩成果。

沙漠和半沙漠約占埃塞俄比亞總面積的四分之一。當地人對非中綠色合作有目共睹,對前景充滿期待。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居民譚德塞·阿博耶告訴新華社記者,受荒漠化影響,當地作物歉收等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洪水等自然災害頻發,在這樣的現狀下,埃塞俄比亞同中國在綠色發展領域的合作尤其值得稱贊。“我希望兩國合作不斷推進,造福埃塞俄比亞全國。”他說。

從建構綠色“一帶一路”到建設美麗地球家園,中國正在用實際行動,與衆多夥伴齊心協力,為世界增添綠色。

上期回顧:

你探班過跨國班列嗎?

關于撒哈拉和塔克拉瑪幹的對話

策劃:倪四義 李自良

監制:馮俊揚 鄧玉山

統籌:闫珺岩 徐海靜 曹志恒

執行:趙戈 孫浩

記者:趙戈 王科文 王菲 郝昭 汪平

視訊:郝昭

編輯:孫浩 李響 張代蕾 王松宇 梁尚剛 沈浩洋

遙感資料與技術支援:谷甯

新華社國際部 新疆分社 媒體融合生産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聯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