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GaussDB看國産軟體根技術:沒有退路可言,隻有勇往直前

作者:通信世界

從GaussDB看國産軟體根技術:沒有退路可言,隻有勇往直前

“實體學不存在了。”當《三體》的梗活躍在網絡段子中時,我不由得想到了國産軟體根技術的發展。

在科幻故事中,外星人想制約人類科技進步,首先鎖定的是地球基礎科學,尤其是基礎實體學,由此産生了“實體學不存在了”一說。這樣的宇宙觀乍聽起來駭人聽聞,但卻總能在現實中找到“影子”。當大陸科技技術蓬勃發展之際,有些國家就采用同樣的封鎖基礎技術的手段來打壓和制約我們。

從GaussDB看國産軟體根技術:沒有退路可言,隻有勇往直前

根:紮根深處,生機無限

業界常把軟體産業比作一棵大樹,把作業系統、中間件和資料庫等基礎技術稱為根技術。“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才能枝繁。”軟體根技術是處于産業鍊最基礎部分的技術,強勁發達的根技術才能為産業體系發展壯大提供“養分”。

大陸軟體的“根”究竟生長得如何?

得益于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巨大的市場需求,大陸軟體産業運作還算比較好,2022年收入已躍上10萬億元台階。然而,相對于産業發展,大陸的軟體根技術研發卻顯得有些“拉胯”。

誠然,根技術研發是一個長期投入、“延遲滿足”的賽道,許多企業不願跳出舒适圈,也沒有坐多年“冷闆凳”的決心與毅力,于是SPA、Oracle等國外公司的産品一直是大陸企業的主流選擇。

“上帝給予我們的饋贈,早已在暗地裡标好了價格。” 直到2019年,當作業系統、資料庫頻頻被國外當作向中國施壓和制裁的工具、當“缺芯少魂”戳中中國經濟的痛處時,中國業界才幡然醒悟,由此也更加敬佩那些有着長遠規劃、從早期便提出自主可控的企業。

令人欣慰的是,自今年開始,軟體根技術領域的好消息就接踵而來。先是華為宣布已實作MetaERP研發自主可控,并完成對舊ERP系統的替換,目前MetaERP已經覆寫了華為公司100%的業務場景和80%的業務量。而後華為又推出了100%自主研發,國内首款軟硬協同、全棧自主的新一代分布式資料庫GaussDB,為大陸關鍵軟體自主創新與國産化替代“提了一口氣”。

值得一提的是,MetaERP項目是華為有史以來牽涉面最廣、複雜性最高的項目,面對這場高難度的攻堅戰,華為雲GaussDB資料庫作為智能資料底座,成功地支撐了MetaERP的全棧自主可控,可以說是ERP國産替代中的重要一環了。

不同于在封鎖之後才“解鎖”ERP領域,其實華為自2001年就開始了資料庫投入研發工作。2001年,華為中央研究院Dopra團隊為了支撐華為電信産品,啟動了記憶體資料存儲元件DopraDB的研發,該元件也成為了後來華為高斯資料庫團隊的GMDB V1系列産品;2005年到2008年,華為又先後啟動了SMDB、GMDB、ProtonDB研發;2010年,華為資料庫團隊對2007年版本進行全面重構,由此華為資料庫也從記憶體資料庫走向通用關系型資料庫;2011年,華為将資料庫作為一個完整産品,并成立了高斯實驗室,建立了GuassDB;2014年至2020年,華為成功與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等在GuassDB方面達成合作;2020年,華為将GuassDB并入華為雲,并逐漸發展成為大陸頂尖的資料庫。這一路走來,華為研發了嵌入式資料庫、記憶體資料庫、分析型資料庫、交易型資料庫等多種類型,這些資料庫也已廣泛應用于華為通信領域的各個産品中。

那麼,相較于之前的國産資料庫,新一代分布式資料庫GaussDB又厲害在哪裡呢?筆者了解到,GaussDB作為新一代分布式雲資料庫,通過多元度的技術創新,在行業實踐中構築了高可用、高安全、高性能、高彈性、高智能的技術優勢,在資料庫替換場景中具備易部署、易遷移的特性,也就是“五高兩易”優勢。以中國工商銀行5A級信貸核心系統為例,該行采用GaussDB的雙叢集雙活方案,不僅可以保證叢集切換時資料的零丢失,實測故障恢複時間隻需2分鐘,僅為原來的十分之一。可以說,新一代分布式資料庫GaussDB表現相當出色了。

從GaussDB看國産軟體根技術:沒有退路可言,隻有勇往直前

果: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華為深耕軟體根技術研發,不斷在産業界掀起波瀾,又給我們敲響哪些警鐘呢?

國外,在基礎軟體領域微軟、英特爾等巨頭結成強強聯盟,壟斷了整個軟體生态,并壓制其他軟體的發展,一般軟體開發者很難挑戰它們的“霸主”地位。中國基礎軟體領域的發展雖然經曆了一個比較長的摸索期,在20多年的時間裡,國内曾經出現了20餘款優秀的作業系統産品,但由于産業分散,沒有形成生态,沒有軟體适配,并沒有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目前,對軟體根技術的争奪,正在成為主導全球軟體行業的焦點,都在利用根技術爬上軟體産業價值鍊的頂端。是以,實作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才是軟體發展的“硬道理”。

一方面,國内廠商要團結一心,共創繁榮。這就需要生态夥伴通過開源共享全力推動國内開源生态的發展建設。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孟晚舟就表示過,目前,華為企業業務合作夥伴超過3.5萬家,華為雲合作夥伴超過4.1萬家,今後,華為将與夥伴一起推進數字化轉型,深化與産業組織的合作,通過硬體開放、軟體開源來繁榮産業生态。華為已經向世界表明,在軟體基礎研究方面,中國是有能力作出成績、達到一流水準的。大陸正處于軟體根技術發展的“視窗期”,隻有建立生态、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

另一方面,要堅持基礎科技投入,培養科研人才。華為公司創始人、總裁任正非曾說,“幸虧我們過去用了近二十年時間,在基礎理論上作了準備,投了幾千億培養了一批研究基礎理論的科學家、技術訣竅的專家。他們一直在爬科學的‘喜馬拉雅’。”在華為GaussDB釋出也中也有一行字:向數學緻敬、向科學家緻敬。軟體根技術研發就是需要長期紮實的投入,也許正是因為華為有着對科學家的敬畏,對科研人員抱有堅定的信心,才使得他們輕裝上陣,創造出更多價值。

眼下,國外軟體龍頭盤踞,軟體根技術也逐漸成為國家戰略科技競争的制高點。華為在根技術方面的亮眼表現,給國産替代潮流添了一把火,也為國内更多廠商重燃了一份信心。總有一天,國内也會出現優秀的軟體産品,就像華為常務董事、華為雲CEO張平安所提到的那樣“給世界一個更優的選擇”。在中國國産軟體根技術爆發的路上,華為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下一個将會是誰?

END

作者:蓋貝貝

責編/版式:甄清岚

稽核:舒文瓊

監制:劉啟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