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批被ChatGPT颠覆的人,在内容領域出現了

過去半年時間裡,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在全球範圍内引發了持續熱議,人們已經開始擔心:ChatGPT是否會讓更多人類失業?

“ChatGPT第一個沖擊最大的是内容創作領域。”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在與導演陸川的跨界對話中這樣說。

他稱,“無論從影像内容還是圖檔内容,未來搜狐新聞用戶端的摘要都将是ChatGPT來寫。這是非常偉大的變化。”

他同時表示,ChatGPT大資料模型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但不可能取代人類大腦,它是學習人類所有知識然後模仿出所有組合。“隻有人類才能真正思考問題,去推導問題,ChatGPT完成的是重複工作。”在他看來,AI難以有主動的思考去琢磨出一個東西來,例如人類的陰謀、人類的感受、人類的情緒等等。

第一批被ChatGPT颠覆的人,在内容領域出現了

電影人陸川也在關注AI,他稱自己也觀察到AI“消滅”了很多崗位。例如,他有個朋友開遊戲公司,過去原畫設計部門小到人物的設定,武器、盔甲,坐騎等,有48個人天天夜以繼日地設計,但現在隻剩下2個人。

“AI會幫助有想象力的人更直接地接觸想象力的核心,降低了真正有想象力的人的工作門檻,但擡高了重複性勞動工作者的就業門檻。”陸川說。

AI如何賦能電影創作,陸川透露他已經嘗試用Midjourney創作電影海報,隻要不斷地喂料不斷訓練它,給它瘋狂的點子,從綠草茵茵到冰河世界隻需要16秒,幾乎沒有試錯成本;而過去,做電影海報需要找一個畫師求着對方,并且要解釋很長時間。同時他還透露,會利用ChatGPT輔助完成一些舞台設計、人物設定、劇本寫作的工作。

不隻是陸川,在不久前的上影節論壇中,ChatGPT、元宇宙、蘋果 MR 等都成為了從業者關注的話題。

光線影業的王長田提到:“我們的一位動畫導演跟我講,原來需要成熟美術師 1 個月做出的場景圖,如今一個晚上可以輸出幾千張,還要好得多,這遠遠超過我的想象。”他預計,技術創新會助力整個動畫電影制作周期效率提升約30% ,這意味着原本一年計劃出品 3 部電影,未來有機會變成 4 部。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也已經運用ChatGPT 進行創作,當他告訴大模型自己需要生成一個歐洲中年男人的表演片段,一二十分鐘後ChatGPT 給他發來結果,眼神、語速均可以調整,人工智能學習的速度是指數級的。

郭帆感慨:這根本不是工具,“ 它就是一個導演,如果這個指令是老闆下發的呢,那導演不就不需要存在了嗎?”

幾個月前,騰訊視訊CEO孫忠懷預判ChatGPT等新技術的應用一定會掀起内容制作的一次新革命,全行業一定要保持關注和好奇心,例如ChatGPT未來可以應用于電視劇劇本的基礎編輯,進而大量節約人力成本;愛奇藝CEO龔宇也提到團隊最近深入研究了ChatGPT和國内同類型服務,“我們在從事一個内容主導的行業,人工智能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

在不久前一場版權相關的論壇上,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還提到ChatGPT對于版權領域底層創作邏輯的改變。雖然人類仍然可以壟斷獨創性的思想,但ChatGPT類産品的内容生成機制在于通過思想層面作品風格、感覺或靈感等方面的學習,便可以輸出海量的、差別于原作品的新表達。依照著作權法中“思想表達二分法”的原則,上述行為難以構成侵權,卻對在先創作者帶來市場擠壓和替代的後果。

如同此前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将所有行業“重寫”一遍,在AI時代,各行各業被重塑隻是時間問題。人類如何保持自己的競争力,是這個大環境下的現實挑戰。

從樂觀的角度來看,ChatGPT可以取代一些重複性較強、規律性較為單一的工作,但同時它也可以釋放出更多的生産力,讓人們關注更有想象力、情感、思辨性的部分,并催生出AI提示工程師、AI調教師、AI創意師等一批新興職業。

一位影視領域人士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人工智能對于内容影視行業的影響剛剛開始處于上升期,作為藝術創造行業,與其焦慮和抵制AI,不如用好這些AI工具,增強自身的競争力。

對于陸川提到的遊戲原畫師被替代的情形,一位遊戲美術領域資深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諸如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AI繪畫工具确實幾乎可以媲美科班出身、3年以上經驗的人類畫師水準,但人工智能目前無法完全取代人類創意和想象力,而且利用AI協助創作也日益成為行業中常見的模式。

“遇到一個新的技術,你要麼去适應技術,做自我提升,要麼就被它打敗。就像每一次工業革命和技術革新,雖然總有人站出來反對它、阻礙它,但是最後的曆史證明,技術的革新是無法阻擋的洪流。” 上述遊戲人士對記者說。

與此同時,圍繞生成式人工智能,“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問題一直存在。第一财經記者在體驗包括ChatGPT、文心一言、通義千問、360智腦等大模型中發現,AI不能避免地出現“捏造事實”的情況。

此前,财通證券曾釋出了一篇由ChatGPT撰寫、Deepl翻譯的關于醫療美容行業的實驗性報告。“它像專家一樣行事,有時還能令人信服地模仿專家。但它通常是一種胡扯藝術家,把真相、錯誤和捏造混在一起,聽起來令人信服,除非你自己也有一些專業知識。”财通證券表示,ChatGPT在文字表意、标題撰寫等方面均具有較高水準,但采用這種直接生成+翻譯模式形成的報告仍有問題,如标點和術語錯誤、無法得知引用資料來源及可靠性等。

也有AI從業者對記者指出,尤其是在某些内容領域非常關鍵,不能容忍犯錯。比如新聞、政府網站或者是醫療教育相關領域等等,如何解決類似“一本正經胡說八道”這樣的問題,大模型依然任重道遠。目前,在内容創作領域,AI更多地是充當協作助手的功能,如AI完成做初步的撰寫,最後還是需要由人類來把關和負責,這樣人類在使用AI強大能力的同時,又避免了AI犯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