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選粉絲or選工作室?這是個問題|Talk調查

作者 / 萌 蛋
編輯 / 朱 婷
營運 / 小餅幹
張藝興、張淩赫、白敬亭…多個工作室接連挨罵,最近娛樂圈很熱鬧。
毫不誇張,從出道多年的愛豆藝人、演員,再到剛火不久的新晉年輕藝人,紛紛收到了來自各家粉絲後援會的聲明。
微網誌上半年的熱搜kpi,有一半的功勞要歸功于藝人工作室與粉絲之間的恩怨情仇,甚至更早可以追溯到去年。
一邊是《蒼蘭訣》成為年度爆款劇,另一邊則是主演王鶴棣接下《以愛為營》并且番位排在白鹿之後,消息傳開,從工作室到經紀人的微網誌紛紛淪陷。粉絲無法接受王鶴棣憑借東方青蒼飛升後,還要繼續為同量級小花做二番。她們的理由彙總起來即:已經有作品炙手可熱的“流量小生”,不該為了一個普通劇本普通配置浪費太多上升期的寶貴時間(四個月)。
圖源:水印,侵删
作為工作室,早在《蒼蘭訣》播出前就已經定下來的工作、簽好的合同,也不存在因為粉絲不滿就要毀約放棄出演的可能。
圖源:王鶴棣經紀人@王迪king微網誌
新晉流量有新晉流量的困境,秀粉們也有秀粉們的苦惱。
4月25日,内娛最後一個限定團——INTO1解散後,11個人,有人回到自己所屬的原生經紀公司,有人則自己成立工作室,依靠家人組建團隊。兩個多月過去了,代表嘉行新悅官方的各社交平台下,仍然有大量的粉絲評論要求嘉行新悅為周柯宇開設工作室賬号,否則就把這個本來用于嘉行新悅旗下新人共用的賬号作為其個人工作室賬号使用。
圖源:抖音
實際上,藝人工作室與粉絲之間的沖突由來已久。
從沒有工作室的逼着公司給藝人成立獨立工作室開始,到有工作室了的盯着工作室一天24小時輪轉為藝人自我燃燒,不論是帶頂流還是帶小藝人的團隊,無人幸免。
粉絲的憤怒與聲讨、工作室的難言之隐、藝人的“雙面膠”,三者中,出問題的,究竟是誰?
粉絲想要什麼?
《文娛Talk》淺淺盤點了一下,從因《漫長的季節》走紅的蔣奇明,到近期熱搜榜上的虞書欣、張藝興、張淩赫、白敬亭、任敏等,粉絲紛紛因為對其工作室的不滿公開喊話工作室,并以後援會停更、不參與應援等方式為條件,要求藝人工作室回應粉絲訴求。
圖源:網絡
粉絲對工作室不滿的事常有。曾經,能夠正面回應這些訴求的藝人工作室十個裡,大概隻有半數不到,大部分的團隊都會選擇讓時間沖淡讓大家遺忘。近期,粉絲的訴求卻頻頻能夠得到工作室乃至藝人本人的回應。譬如:#虞書欣讓粉絲不要push從業人員#的話題下,虞書欣的長文回應訴求,也成為了近段時間第一位主動站出來回應的藝人本人。
圖源:@虞書欣Esther 微網誌
可以看到,粉絲訴求中包括但不限于:對藝人妝造的不滿、對從業人員态度的不滿、物料更新不及時、營業品質不高、對商務、粉運工作對接的不滿,對于藝人工作室不告黑、不澄清謠言、不撤黑熱搜黑話題、不舉報豆瓣黑帖等等的不滿。
當然,不同類型藝人的粉絲訴求也有着一些明顯的差别。對于蔣奇明這樣因一部口碑作品而備受關注崛起的演員,多數看好他的粉絲希望見到的是更加規範化的藝人營運。通俗點來說,就是一言一行受到更多人矚目之後,藝人就不能再像糊糊時期那樣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需要更像一個“藝人”。
蔣奇明所屬經紀公司水滴經紀對于粉絲及觀衆的關心所作出的回應,算得上近些年來kk所看過的工作室回應中非常高水準的存在了。
向上滑動閱覽
蔣奇明工作室回應
明确回應了每一項大家所關心的内容,并附以了具體操作步驟,且注明一切均在藝人本人同意且知情的情況下進行,作品在手外加認真對待每份關心的态度,“如果我是蔣奇明的粉絲,看完這條聲明我會更加安心地躺平做個演員粉,不論是公司還是他本人都好清醒。”《漫長的季節》的劇粉言言分享道。
對于偏向于流量挂的藝人,粉絲的不滿則集中在:活動妝造、物料品質、造型方面。cc公司負責的藝人,前段時間因為一部劇的熱播受到了關注,粉絲在每條活動的工作室微網誌、甚至品牌的微網誌評論下留言,希望能給藝人多換發型搭配,嘗試更多地風格。“我們也想多多嘗試,但是有的藝人發質細軟塌,造型感比較強的發型就需要用大量的定型産品,那樣在鏡頭裡會更加不自然,藝人不喜歡,出來的效果也不會太好,粉絲也一樣不會滿意。”
網傳#迪麗熱巴粉絲的700條造型建議#,圖源水印
cc表示,有好的意見他們當然會聽,畢竟藝人紅了對于他們來說,無論是找來的商務資源還是劇本,都會比從前更多,品質也會更上一個台階。“誰不喜歡賺錢呢?但很多時候都是不明确的事情,根本沒法兒向外透露,推進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可能品牌有了其他選擇、可能預算縮減、甚至對方商務或者agency對接人離職後不再推進項目等等……千奇百怪的事情我們都遇到過。但這些事情,是不可能一一向粉絲解釋的。如果給了期待又沒有結果,失落的也不僅僅是粉絲,藝人的情緒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去年小有水花的小生工作室,也因為活動造型、出圖品質還不如出名前,在接連兩次活動中一次不如一次的妝造後被湧入的新粉和老粉圍攻。老粉咩咩說,“我們知道他是演員,是以要求也不高,隻是想和之前熟悉的團隊和老師合作,隻要能夠保持成名前的品質流量也自然會來。老粉們都知道,藝人一直有磨合得非常好的妝造團隊,在藝人還隻是糊咖的時候就能看出做得非常用心,不明白為什麼好不容易火起來之後那麼重要的品牌活動,要冒險換妝造和攝影。”
圖源:微網誌
知情的業内人士向kk透露,“那兩次活動離得很近,正常操作就是一起打包給同樣的團隊跟兩場。和品牌最終确定參加的時間已經接近活動,熟悉團隊的檔期已經提前約滿,臨近活動的情況下可供選擇的團隊本來就有限,選不到熟悉的就隻能綜合考量所在地、價格、時間、過往作品之後選擇最合适的。雖然第一次活動結束後粉絲不滿意的聲音很大,但也不太可能在臨近活動的時候又換人來做,那樣風險更高。盡管粉絲不滿意,但影響一場活動的因素真的太多了,換做任何一家團隊都會選擇最保險的辦法,確定活動能如期參加。而且,隻要藝人是滿意的,能夠配合保證活動不出問題,品牌爸爸也對效果滿意,從業人員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藝人工作室與粉絲之間的資訊差,是造成二者之間沖突的主要原因。粉絲時刻關注自家藝人的行程與安排、關注輿情、關注同量級藝人的動向,将自己所觀察和了解到的資訊通過後援會、粉運等管道回報給藝人和工作室;工作室則專注于處理藝人的日常工作,事無巨細,出于保密條款、推廣節奏等諸多方面的因素,除必要的預熱和資訊前置外,并不能夠做到所有的事情都知會粉絲,“粉絲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具體執行過程中有很多的問題光靠熱情和關心很難解決。”
粉絲or工作室,誰是受氣包?
“粉絲有不滿可以寫萬字小作文罵工作室,但工作室隻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
曾經是頂流組合大粉之一的晴晴告訴kk,“還在追的時候我經常對工作室的美工不滿,不管是拍的還是修的都一言難盡,同在一個組合就免不了要跟隊友比較,經常眼看着人家都已經出了兩輪圖了我們家這邊還毫無動靜,還有憑什麼人家有的修圖師我們沒有。”
圖源:kk與晴晴采訪截圖,已獲授權
晴晴表示,那個時候根本想不明白,為什麼這麼明擺着為藝人好的事情工作室都不願意做。如今回過頭來看,“隻能是藝人不願意罷了,至于到底是因為不想被粉絲牽着走還是并沒有覺得是大問題,就不得而知了。”
盡管現在也時常在社交網絡上看到粉絲有諸多不滿,但晴晴覺得以她混迹飯圈多年的經驗和周圍的粉絲回報來看:時代峰峻仍然是内娛相對來說能夠聽進去粉絲建議的公司,隻要粉絲提了,就能肉眼看到改變。“大概是養成系的特殊性,很多一起追星的朋友跟我說過,他們也是出了樓才知道,原來聲讨在其他藝人家是沒有人聽的。”
站在粉絲的角度,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愛發電、不求回報,抱着我喜歡你是以希望你變得更好的熱忱對待藝人的所有事情。也是以,對于拿藝人工資為藝人辦事的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不收錢都可以做成這樣,你們收錢辦事的人應該做得更好才對吧?”
網友整理的白敬亭成名前工作室态度
同時,基于服務對象是人的工作特殊性,粉絲所期望的從業人員不僅要做好工作,更要愛護自己的藝人。曾做過藝人宣傳的LL說,“其實有的時候,很多從業人員都隻希望和藝人保持工作關系,尤其是有經驗的從業人員。大部分公司對于從業人員與藝人之間的親近會比較忌憚,是以很多娛樂公司會内部輪換。但粉絲又要求你全心全意為藝人服務到超過工作範疇,而另一方面又不能跟藝人走得太近,這根本就是悖論,大概隻有沒有感情的AI能夠做到。”
做藝人宣傳的那段時間,LL都不太願意登入自己的社交平台,不敢分享生活,更别提抱怨工作辛苦。LL說,雖然自己盡量隐藏,但粉絲就是能夠精準找到,以至于自己有段時間對消息提示的小紅點産生了PTSD。
曾經有一次,在經曆了一個很長很辛苦的項目期之後,LL終于等來了一個假期。自己提前兩三個月訂好了旅遊行程,在途中曾經隻是來問詢沒有後續推進的紅毯和盛典被陸續确定,自己在雪上下、草地裡、馬棚邊不分晝夜的處理工作,換來是粉絲口中的“藝人在打工你天南地北玩,過得比藝人還爽”等諸如此類的評論私信。LL調侃說,“都隻看到我在玩,怎麼沒人說我休假的時候還兢兢業業幹活兒,給我頒個最佳員工呢哈哈哈哈?”
雖然大部分時間,跟粉絲之間的關系都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态,但在kk采訪的業内人士中,大家仍然肯定了粉絲合理建議的有效性以及對于輿情的監督作用。“不論是角色的挑選、合作對象的選擇、還是未來的市場預判中,粉絲的回報都非常重要。”
圖源:虞書欣微網誌評論
訴求聲明中,也總是會提到關于更換更加專業的團隊從業人員的要求,但對于什麼樣的人才是更加專業的人,粉絲也很難給出具體的答案。造型師小風表示,“妝造并不是團隊想畫什麼就能往藝人臉上畫什麼的,穿衣服也是,藝人的意見占了決定性的作用。任何一次活動,在前期Fitting的時候都會根據工作室所提供的風格參考,準備非常多套風格的衣服和妝面風格來供藝人和團隊選擇,如果藝人和團隊的意見相左,基本都是看藝人喜歡哪個就選哪個。”
小風補充道,有的藝人是聽勸的,比如我們和團隊都覺得另一個會跟活動風格和主題更加搭配,建議藝人優先選擇,藝人也會聽大家意見;有的藝人是非常有自己想法的人,通常大家就會根據藝人的選擇快速決定,趁藝人心情好快速把工作完成。
LL說,“業内有一個普遍認知就是,如果粉絲對工作室不滿,其實某種程度上就是對藝人的現狀不滿,但他們不會罵藝人,在他們眼中藝人是不會有過錯的。是以,反而會去營造一種他四面楚歌,隻有我們才能救他的氛圍。”
圖源:微網誌
這種拯救的氛圍,也會某種程度上激發部分粉絲的購買欲和保護欲,用氪金的方式來向合作方證明藝人的價值。
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室則會更加警惕因為輿情和壓力而被粉絲牽着走的情況再度發生,畢竟佟麗娅因粉絲反對辭演《三十而已》,童瑤卻憑借該角色拿下白玉蘭的“警鐘”在每一個圈内人的耳邊長鳴。
圖源:微網誌
不論是粉絲還是工作室,站在各自的角度似乎都各說各有理。粉絲付出了時間、金錢想要看到自己喜歡的藝人方方面面都更好,從業人員也不過是拿了多少錢辦多少事,但想說的是,其實大家都有做選擇的權利的。
這兩年,明顯能感覺到藝人工作室同粉絲之間的關系越發緊張。kk認為,越是這種時刻,藝人的态度就顯得尤為關鍵。能夠正面與粉絲溝通的藝人不多,大部分藝人都預設工作室的表态即為自己的态度,可惜粉絲不買賬。粉絲希望藝人跟自己站在一邊,但很明顯,大部分藝人,很難為了部分粉絲的不滿開除朝夕相處的從業人員,這在粉絲看開無疑又為工作室再加罪證一條。
圖源:曾舜晞粉絲後援會微網誌
一個衆所周知的事實是:藝人工作室的從業人員流動性相當高。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面臨的巨大工作壓力;另一方面,在平均8-9k甚至往下的薪資待遇面前,這種壓力和工作強度顯然已經超過了負荷,惡性循環之下,對于從業者的心态和素質,都是巨大的考驗。“大概隻有工作了的粉絲才能稍微了解我們吧”,LL跟我們分享道,藝宣之間經常互相調侃,明明是需要五六個崗位來幹的工作,招聘簡介上用藝人宣傳四個字就能全部概括,又好笑又辛酸。
除了适當的換位思考之外,kk認為,粉絲與藝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是銷售與被銷售的關系:藝人和工作室應該努力把賣相做好,吸引粉絲購買。而粉絲要做的,應該是購買最好的商品,而不是拼命說服自己買的東西就是最好的。藝人要證明自己值得被愛,而非讓粉絲努力證明自己的愛值得。
注明:文中采訪對象均為化名;圖源微網誌、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