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知道嗎,雷軍、周鴻祎等人有了新身份

你知道嗎,雷軍、周鴻祎等人有了新身份

小米科技雷軍

360科技周鴻祎

獲得了正進階職稱

你知道嗎,雷軍、周鴻祎等人有了新身份

▲小米科技雷軍

你知道嗎,雷軍、周鴻祎等人有了新身份

▲360科技周鴻祎

五年來

北京先後增設了

人工智能、技術經紀、

知識産權、科學傳播、

動漫遊戲、數字編輯、

創意設計、應急工程、

消防工程

9個新職稱專業

并為各領域人才量身定制了評價标準

此外

高端領軍人才隻要業績足夠突出

就不受學曆、資曆等限制

用業績陳述代替論文答辯

直接參評正進階職稱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

小米科技雷軍

360科技周鴻祎等1014人

通過直通車獲得了正進階職稱

6月12日

記者從北京市人社局獲悉

五年來

北京市已完成現有的

高等學校教師、工程技術、

經濟、新聞等

25個職稱系列改革實施辦法

涉及1100多個職稱專業

━━━━━

打遊戲也能拿職稱了?

你知道嗎,雷軍、周鴻祎等人有了新身份

截至目前

北京市已有1500餘人

取得技術經紀和知識産權專業職稱

涵蓋高校院所成果轉化機構

企業知識産權部門

以及孵化器、科技園、技術交易所

知識産權服務機構的人才

200餘人取得人工智能專業職稱

涵蓋華為、京東方、騰訊

同方知網、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

高新技術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的人才

700餘人取得科學傳播專業職稱,

涵蓋科研院所、科技展館、

科普網站、虛拟博物館等

一線科普人員

3900餘人取得

動漫遊戲和數字編輯專業職稱

涵蓋一點資訊、今日頭條、百度

新浪、中文線上

漫遊谷等知名媒體

出版機構及網遊公司的人才

━━━━━

評審标準不隻是寫論文?

五年來

北京市陸續調整完善了25個職稱系列

1100多個職稱專業的評價标準和權重

并推廣應用

例如

教育教學人才評價突出教書育人

按教學為主、科研為主和社會服務為主分類

衛生人才評價突出臨床實踐

按臨床為主和科研為主分類

工程人才評價突出技術創新實踐

按研究設計、應用實踐和成果轉化分類

文化藝術人才評價突出德藝雙馨

按藝術創作和傳播表演分類

━━━━━

職稱評價實行3種管理模式

北京市職稱評價實行3種管理模式

分别是“評聘分開”“評聘結合”“以聘代評”

“評聘分開”

在工程、經濟、研究、藝術

等領域開展

“個人自主申報、行業統一評價

、機關擇優聘任、政府指導監管”

的社會化評審

主要面向

包括非公經濟在内的企事業機關人才

“評聘結合”

實行職稱結構比例調控

機關按照崗位空缺推薦

行業主管部門組織評審

主要面向中國小、研究機構和衛生機構

“以聘代評”

下放職稱評審權

實行高校院所、部分科研機構

新型研發機構自主評聘職稱

用人機關可以根據學科特色和發展需要

自主制定人才評價标準

開展職稱自主評聘

支援用人機關完善考核制度

實作“能上能下”

對不符合崗位要求

沒有履行崗位職責的人員

用人機關可以低聘

不聘直至解聘

━━━━━

打破國籍、戶籍等制約

北京市職稱改革打破

國籍、戶籍、地域

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制約

除國有企事業機關和非公經濟機關人才外

開通了外籍人才、港澳台人才

自由職業人才、高技能人才

農村實用人才的職稱申報管道

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在北京創新創業

同時

與國際通行的職業資格評價機制對接

釋出了境外職業資格認可目錄2.0版

認可110項境外權威職業資格

支援持證人員來京工作

在辦理工作許可、證書查驗、

人才評價等方面

給予便利管道

還對取得IEEE(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

IEEE進階會員

LEED(美國LEED綠色建築認證)會士

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等4項

急需緊缺清單中職業資格的人員

提供對應副進階職稱

并可作為申報正進階職稱條件等5項更新禮包

此外

針對現行評價模式不适應

有多年海外留學工作經曆的高端領軍人才問題

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建立

高端領軍人才職稱直通車評價機制

高端領軍人才隻要業績足夠突出

就不受學曆、資曆等限制

用業績陳述代替論文答辯

直接參評正進階職稱

━━━━━

職稱申報、評審、驗證等全程網辦

北京市不斷優化職稱評審工作流程

減少申報材料和證明事項

強化大資料應用

實作職稱申報、稽核、繳費

評審、查詢、驗證等

全程網辦

同時

持續推進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證書管理便利化改革

釋出專業技術人員電子職稱證書37萬本

上線315萬餘人次的電子合格通知書

與天津、河北人社部門簽署實施了

《京津冀職稱資格互認協定》

三地職稱在人才培養使用

崗位聘任、人才引進、職稱晉升等方面

互相認可

有效促進三地人才自由流動

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新京報記者 葉紅梅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軍

值班編輯 古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