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文看懂OPPO Reno10系列三款機型,618不同預算選哪款?

作者:煎蛋科技

作為Reno十代裡程碑之作,Reno10系列三款産品,自上市以來就是輕薄影像領域中的新寵,首次将長焦下放到标準版,全系标配了大底長焦光影鏡頭,憑借着較為全面的表現,覆寫2K-4K價位段,618期間三款産品都有機會成為同價位産品之中的标杆之作。

一文看懂OPPO Reno10系列三款機型,618不同預算選哪款?

除了全系标配長焦鏡頭之外,Reno10系列三款産品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Reno10标準版和Pro版差別在哪?Reno10 Pro和Pro+有何差別呢?這裡一文講清楚三款産品之間的差異性。

外觀方面

整體來說,三款産品采用了一緻的設計語言,差別在重量與厚度輕微差別,标準版做到了7.58mm+180g,而Pro為7.68mm+186g,兩者輕薄控制差别不大。可以重點關注搭載大底潛望長焦的Reno10 Pro+,做到了僅8.28mm+194g黃金組合,三款産品均保持了同類别産品之中極緻輕薄的屬性。另外三者都采用了微曲面與背部特色的“視界之窗”攝像頭模組,鮮明的撞色設計元素,看起來辨識度極高,同時進階感很明顯。

一文看懂OPPO Reno10系列三款機型,618不同預算選哪款?

每款産品都有三種配色,其中月海黑、燦爛金是三款産品共有配色,而Reno10與Pro版共有溢彩藍配色,差異在Reno10 Pro+獨占暮光紫,同時也是一眼可以區分開超大杯與大杯、中杯的最直接方式。

影像方面

OPPO Reno10系列應該是目前輕薄影像旗艦之中最有代表性的産品,三款産品統一配備3200萬像素的索尼IMX709超光感貓眼自拍鏡頭,而且帶來了極為出色的長焦人像拍攝體驗。标準版和Pro版本搭載的是超光影長焦鏡頭,專為人像而生的2倍長焦鏡頭,日常體驗之中,對比同價位産品,拍照體驗提升不止一個檔次。

一文看懂OPPO Reno10系列三款機型,618不同預算選哪款?

而Pro+版本則采用了超光影潛望長焦,旗艦級的1/2英寸超大感光元件,6400萬超高像素,f/2.5超大光圈,以及懸浮棱鏡防抖等諸多技術組合的攝制模組,為使用者的人像構圖自由打開了思路與影像支援,從1x、3x到6x,不管是全景還是特寫都可以拍出旗艦水準的質感人像。它是Reno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長焦拍攝旗艦,同時還是目前帶有潛望式長焦産品之中最為輕薄的一款機型。

一文看懂OPPO Reno10系列三款機型,618不同預算選哪款?

(OPPO Reno10 Pro+)

核心硬體

标準版配備的是一塊120Hz OLED螢幕,三檔動态重新整理率調節,而Pro與Pro+采用的是Find系列同款動态光影屏,分辨率為2772×1240,俗稱1.5K螢幕,支援光子矩陣顯示技術、HDR10,最高峰值亮度達1400nit,10億色,支援四檔動态重新整理率。

一文看懂OPPO Reno10系列三款機型,618不同預算選哪款?

(OPPO Reno Pro+)

此外,标準版搭載骁龍778 5G移動平台,Reno10 Pro搭載天玑8200晶片,Reno10 Pro+搭載第一代骁龍8+移動平台,三款産品定位不同,但都是目前價位段口碑與體驗極佳的“神U”。三款處理器都有着低功耗高性能的表現,特别适合移動影像黨,同時滿足了長續航的需求,講究一個好用與常用。

細節層面

标準版與Pro版均為等效4600mAh電池,Pro+為等效4700mAh,标準版為長壽版80W超級閃充,而Pro、Pro+更新到長壽版100W超級閃充,電池容量差100mAh,并且在充電速度有點差距,但均保障了自身長久作戰的續航能力。需要注意的是,OPPO Reno10系列均支援NFC和萬能紅外。另外,還帶來了行業最便捷的超級掃一掃功能,隻需要輕按兩下電源鍵即可快速啟動掃碼,最遠支援35米掃碼非常友善人性化、貼心。

一文看懂OPPO Reno10系列三款機型,618不同預算選哪款?

總的來說,OPPO首次将長焦技術下放到中端價位段,而三款産品滿足了不同預算需求,比如标準版2499元起步,對于影像有需求,同時對于性能不是核心的追求,成本效益就顯得很突出了,而Pro版3499元起,做到了性能與長焦影像均衡,适合對于性能與拍照平衡,而Pro+3899元起,屬于該價位段輕薄影像旗艦之中的“水桶級”機型,沒有明顯短闆,但可以滿足高層次的影像追求,以及滿足大多數性能旗艦的需求,講究一個全面發展。

一文看懂OPPO Reno10系列三款機型,618不同預算選哪款?

很顯然,Reno10系列努力為使用者帶來一款兼具輕薄手感和長焦的人像輕旗艦,打破了長焦和輕薄不可兼得的行業難題。最重要的是,一視同仁全系标配,普及了大記憶體組合,将性能與需求配置設定均衡,滿足不同預算與需求的使用者有更加合适的選擇。整體來說,Reno10系列做到了高顔值與輕薄,甚至影像與性能之間的平衡點,2K—4K預算,确實很值得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