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學家發現熱帶飛鼠發現運用木工技巧來安全儲存堅果

作者:科學探索家Y

中國南方雨林中的兩種飛鼠物種通過在光滑的卵形或圓形堅果上咬出凹槽,将其安全地夾在樹枝之間,進而使它們的堅果儲藏高而幹燥。一項發表在《eLife》雜志上的研究今天報道了這一行為,表明了這種動物的認知和工程技能。這種行為很可能有助于雨林中堅果産生樹木的均勻分散。

在溫帶地區,松鼠通常會埋藏堅果,或将其存放在樹洞或木頭中,在食物短缺時使用。然而,在潮濕的雨林中,堅果會在地面或木頭的空洞中迅速分解或發芽。最近,一組科學家在中國海南島的雨林中研究時偶然發現了熱帶松鼠使用的巧妙的備用儲存政策。

科學家發現熱帶飛鼠發現運用木工技巧來安全儲存堅果

中國廣州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的教授韓旭和中國海南大學林學院的研究所學生連霞擔任該研究的共同首席作者。韓旭表示:“我們偶然發現了兩種樹種的堅果被懸挂在地面上方的枝間Y形分叉處,這些分叉位于次生灌木和幼樹之間。”“這些光滑的長橢圓形堅果上有着不尋常的凹槽,并且牢固地夾在那裡。”韓旭在研究中擔任共同首席作者,連霞則是中國海南大學林學院的研究所學生。

為了弄清楚這些堅果是如何到達這裡的,韓旭、連霞和他們的同僚們使用紅外錄影機觀察了這些堅果是如何懸挂在地面上方的。他們發現,夜行性的中南飛鼠和彩色飛鼠是罪魁禍首。

視訊顯示,飛鼠咬出凹槽,并将堅果放在枝條上,将其緊緊夾在凹槽中。這種擺放方式形成了非常堅固的連接配接,類似于木匠在家具上固定腿部的榫卯接頭。

飛鼠在工作中非常細心。它們将堅果夾在連接配接在25至40度角的小枝之間,距離地面大約兩米,距離最近的堅果産生樹大約10到25米。

科學家發現熱帶飛鼠發現運用木工技巧來安全儲存堅果

阿爾伯塔大學可再生資源系的約翰·R·斯潘斯教授表示:“松鼠通過反複咬和擺放來確定堅果的緊固度。這表明這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過程。”

将堅果放置在距離其他堅果樹較遠的地方,并且不接觸地面,很可能降低其他食用堅果的動物發現它們的可能性。這也有助于将種子遠離母樹,減少過多競争,并在整個森林中傳播這種寶貴的食物資源。

中國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Suqin Fang表示:“飛鼠獨特的堅果儲存方式很可能是一種生态适應,旨在確定雨林幹旱時期的食物擷取,當時食物可能變得稀缺。”“我們認為,這種行為還有助于樹木以及依賴它們的其他植物和動物,進而有益于整個森林生态系統。”

這項研究揭示了中國南方雨林中飛鼠的聰明和工程技能。它們通過咬出凹槽并将堅果夾在樹枝間,以確定堅果的儲存和分散。這種行為不僅展示了動物的智力,還促進了雨林中堅果樹的分布。這項研究對我們了解動物行為和生态系統互動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義,為保護和管理熱帶雨林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

科學家發現熱帶飛鼠發現運用木工技巧來安全儲存堅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