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幻電影周|科學,可以打開電影的想象力

作者:上觀新聞
科幻電影周|科學,可以打開電影的想象力

科幻電影周科影融合論壇

作為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科幻電影周”的重要内容,科幻電影周科影融合論壇于6月11日下午舉行。與會嘉賓認為,科幻電影是科學和電影融合的産物,科幻電影有必要建立強大的科學顧問團隊,還要培養一批具有科幻素養的電影人,未來他們将肩負起科幻電影本土化的使命。

科幻電影需要建立強大的科學顧問團隊

科幻電影周|科學,可以打開電影的想象力

很多電影觀衆都知道,《流浪地球2》為了確定準确性,聘請了20多位科學顧問。現在,科學顧問團隊已經成為中國科幻電影劇組的标配,而且越來越受重視。

副研究員崔原豪曾經擔任《流浪地球2》科學顧問以及《智能時代》學術指導、學術顧問。他表示,科幻電影的科學邏輯很重要,它的創作一定要建立在現有的科學基礎上,比如《流浪地球》一開始的創作邏輯就是基于現實世界的推演。是以,能否準确呈現科學、科技,也就成為科幻電影能否站得住腳的重要因素。科學顧問團隊在專業領域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科幻電影周|科學,可以打開電影的想象力

副研究員、《流浪地球2》科學顧問

崔原豪

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學與影視融合專委會常務副主任林育智看來,科學是科幻電影的基礎,科學和電影相輔相成,科學的真實性影響着電影美學。不管科幻電影制作方的想象力再怎麼豐富,對科學本身的認知也遠不如科學家,是以他們需要科學家的強力支撐。

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科幻電影的科學顧問會掣肘電影制作,不利于藝術的創作。林育智并不這麼看。他認為,藝術本身是天馬行空的,而科學是腳踏實地的,顧問團隊就是要将導演“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地并且提供合理的解釋。缺乏了嚴謹态度的科幻電影,是談不上什麼科幻美學的。

科幻電影周|科學,可以打開電影的想象力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

科學與影視融合專委會常務副主任

林育智

開心麻花影業制片人、《獨行月球》制片人張莉也說,電影制作過程中和科學顧問團隊有“摩擦”是很正常的。《獨行月球》在拍攝的過程中,科學顧問團隊發現劇情裡的“地月單向溝通”不合理,他們果斷喊停,并且通過基于科學基礎的重新計算,為劇情提供了合理化解釋。

科幻電影周|科學,可以打開電影的想象力

開心麻花影業制片人、《獨行月球》制片人

張莉

科幻電影本土化是未來趨勢

國家中影數字制作基地副總經理、中國影視技術學會高新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導演、制片人、視覺指導馬平說,《流浪地球》系列電影已經從西方科幻電影的範式中脫胎換骨地變成了中國制造。這不僅僅是指很多科幻電影的技術實作了本土化,也是指中國元素和中國故事已經實實在在地成為了這部電影的核心。

“科幻電影本土化是未來的趨勢。”馬平說,隻有真正地實作了本土化,中國科幻電影才能在世界電影之林中擁有自己的位置。但是科幻電影的本土化是以人才為前提的,這不僅需要本土的技術人才和藝術人才,還需要本土各種其他領域的人才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實作科幻電影的本土化。

科幻電影周|科學,可以打開電影的想象力

國家中影數字制作基地副總經理、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高新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導演、制片人、視覺指導

馬平

作家、制片人陳楸帆很明确地表示,做科幻電影的人一定要具有紮實的科幻素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握好真實和想象之間的那個“度”。

科幻電影周|科學,可以打開電影的想象力

作家、制片人

陳楸帆

對于未來本土科幻電影的人才培養和儲備,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CEO姬少亭很有信心。“你現在去一些科研院所,以及一些研發機關,就會發現很多年輕人都是科幻愛好者。在電影界,很多導演和制片人也是真正的科學愛好者,”姬少亭說,“比如《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每天都在做研究,這群年輕人都緻力于把科技成果轉化為故事,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之中。”在姬少亭看來,這些青年電影人是科幻電影本土化真正的希望所在。

科幻電影周|科學,可以打開電影的想象力

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CEO

姬少亭

制片人、微像文化CEO張譯文說,科幻人才的培養關鍵是夯實科技土壤,營造科學氛圍。這是許多電影人、科學家、科學部落客的使命。“他們使科技的發展,切實地走到了普通人面前,不再像以前那樣遙不可及。”張譯文說,科技發展給了年輕一代一種優勢,使得他們有了可以利用各種載體來傳播科學的基因。

科幻電影周|科學,可以打開電影的想象力

制片人、微像文化CEO

張譯文

科幻電影周|科學,可以打開電影的想象力
科幻電影周|科學,可以打開電影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