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市長咨詢會議召開,見證上海的改革開放引領角色

作者:人民網上海

彙聚全球商業智慧,推動上海高品質發展。

各國和企業如何共同努力應對風險挑戰?我們将如何共同努力促進繁榮與發展?在上海市政府舉辦的線上會議上,來自全球22個城市的40位國際企業家為上海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作為深化全球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展示上海形象的重要名片,第33屆上海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于10月15日晚舉行。上海市委書記李強、黨委副書記、市長于俞敏洪正在北外灘世界大會的客廳裡,通過網上與國際企業家"雲"交談,圍繞"新發展格局和上海改革開放引領作用"的主題,聆聽他們的真知灼見。

上海市長咨詢會議召開,見證上海的改革開放引領角色

第33屆上海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召開。圖檔來源:上海郵報

開放務實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緻辭中感謝與會企業家對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援和幫助。

上海市長咨詢會議召開,見證上海的改革開放引領角色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緻辭。攝影:陳正寶

李強說,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中國正踏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海正努力在新征程上跑"第一棒",積極為建設新的發展格局服務。上海将努力平穩經濟周期,進一步深化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打造強勁、有活力的增長極。上海将加快打造國内大循環中心節點和國内國際雙循環戰略環節,提供高能管道、平台、服務,充分利用國内外兩大市場資源,推動全球要素資源在上海高頻流動、高效配置、高速增值,大力開展國際創新與協調。上海将繼續推進高層次改革開放,重點推進規則、規章、管理、标準的制度開放,繼續建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探索具有國際市場競争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

李強表示,自30多年前磋商會議成立以來,源源不斷的獨特國際經驗為上海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成為深化全球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展示上海形象的重要名片。希望國際企業家繼續為上海的發展提供最新鮮的資訊,提出最前沿的思路,貢獻出最獨特的見解,發揮橋梁和紐帶的良好作用,向國際社會傳達中國,上海擴大對外開放、深化國際合作和務實态度的堅定決心。

翟昙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上海服務融入新的發展格局,打造國内大周期的中心節點,建構國内外雙周期戰略紐帶,必将推動上海經濟邁上新台階,為各類企業發展帶來新市場。

翟政表示,歡迎國際企業家抓住機遇,積極參與,紮根上海,深耕中國。會員和嘉賓的寶貴經驗、先進理念和專業見解,将轉化為推動新時代上海高品質發展的具體措施。未來,上海應繼續善用改革開放的關鍵把戲,全力發揮浦東高水準改革開放的"王牌",全力打造世界級産業創新高地,全面推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建設,全力營造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我們将搭建更大的舞台,提供更好的服務,與企業家攜手共進,共創輝煌。

會上,《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前執行秘書克裡斯蒂安·菲格雷斯女士作了特别的嘉賓發言。在主題演講中,國際企業家就促進更高程度的開放、促進消費品質擴張、拓展有效投資新空間等問題分享了觀點并提出了建議。

城市上司人與國際企業家互動,展示上海開放和深化未來合作共識的決心。

更大、更寬、更深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也是上海最大的優勢。

上海如何推動實施範圍更廣、領域更廣、更深層次的開放,加強對外開放,備受關注。

上海市長咨詢會議召開,見證上海的改革開放引領角色

視訊将直播。圖檔來源:上海郵報

來自羅氏集團的Schwan博士對此印象深刻。

"我很高興上海将生物醫藥定位為上海三大戰略産業之一,"史說。上海的目标是打造"在中國,為世界"打造世界級的生物制藥産業叢集。"

在他看來,一些關鍵因素對于打造世界級的生物制藥産業叢集至關重要,這是更高層次的改革開放和進一步的前沿創新。

"更高水準的開放性意味着允許人才流動,一種允許企業和學術機構之間無縫協作的機制和架構,以及一個非常容易進入的醫療保健市場。在過去的幾年裡,我一直在提出一項建議,即在上海為本地和外國公司提供一個公平的競争環境,這是利用國際科學和醫學界的專業知識來推動對生物制藥行業投資的先決條件。尖端創新意味着強大的學術機構,非常強大的醫療保健基礎設施以及有助于支援通路患者健康資料的法律法規,快速創新的藥物和醫療器械審批和支付機制,有競争力的稅收政策和強大的知識産權保護,以吸引頂級本地和跨國公司在上海進行創新。施萬說。

瑞士再保險集團董事長安司更期待進一步開放上海。

安先生說,到2020年,上海的GDP将超過5000億美元,即使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上海的經濟也将跻身世界前20大市場中心之列。更令人興奮的是2021年"十四五"規劃的宣布,重申了其使上海成為中國長三角地區領先城市的目标。同時,緻力于打造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他認為,一個最先進的開放式保險和再保險支援,幫助上海實作這一目标觸手可及。

"一個運作良好的全球保險和再保險市場對于上海和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建設更具彈性的未來至關重要,上海的保險業在支援實體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們相信上海可以做得更多。"安斯傑先生說。

趨勢,創新

作為市長國際企業家顧問會議的成員,歐萊雅集團董事長保羅·安貢對上海有着深厚的感情。

"1997年我第一次來到這裡時就愛上了上海,我認為上海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過去25年來的第二個家鄉。"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歐萊雅有幸成為上海發展的見證人、受益者和貢獻者,"安公保羅說。未來,歐萊雅将繼續與上海市政府緊密合作,開展緊密的新精誠合作,開拓新的發展道路。"

保羅·安貢表示,歐萊雅以全新的視角,順應潮流,推出了"消費+"五大突破次元,可以打造全球消費資本的"上海模式"。"我們希望上海市政府發揮藍圖規劃者、産業推動者和概念創造者的作用,有助于創造共赢的産業生态,創造友好的商業環境,讓企業引領更好的消費。通過與消費者建立高價值的精神了解,與社會各界合作,我們堅信上海可以發揮其獨特的消費優勢,這也将有助于上海市政府繼續擴大開放,率先實作成為國際消費中心的宏偉目标。最終,歐萊雅希望為上海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消費之都做出貢獻。"

有上海上司人提到,上海緻力于營造一流的消費生态環境,努力推動消費品質的擴大,應該重點關注哪些問題。

對此,貝恩公司董事會主席Orit Gadiesh建議,上海應進一步優化當地居民的消費支出,他們在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但生活成本最高,是以該市應加強地方社會保障,提供補貼和所得稅稅率,以便人們可以少存錢,多花錢。同時,進一步打造上海購物品牌,展現真正的差異化和獨特性,才是為了吸引上海以外的消費來源。"例如,上海可以考慮新産品,第一家商店,季節性閃貨店,主要品牌的旗艦店,并适應新的消費趨勢。

"上海當地的消費經濟非常有吸引力,吸引了一些世界上最高端和最受歡迎的品牌。但是,真正決定一個城市能否成為世界消費之都,取決于它在引領潮流和創新方面的全球影響力,而這正是上海需要努力的地方。WPP集團首席執行官蘇明天爵士表示:"我對上海成為全球領先消費資本的前景非常樂觀,相信憑借令人信服的戰略定位和創新驅動的消費經濟,上海一定能夠實作成為國際消費之都的目标。"

數字,綠色

江森自控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喬治·奧利弗(George Oliver)指出,上海緻力于到2025年實作碳峰,比國家目标提前五年。據統計,建築業占能源排放的三分之一,以及主要城市溫室氣體排放量的40%,是以減少碳排放将是上海實作其目标的重要基礎。

喬治·奧利弗認為,上海的"五新城"戰略将在上海的綠色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五新城"建設很可能成為上海的淨零能耗建設試點項目,打造零碳城市。"我認為'五新城'可以利用優化的區域能源消耗來引入創新的能源結構,例如工業過程中産生的廢熱或廢水,以及從空氣和土壤中回收的熱量,以滿足這些建築物的能源需求并減少其碳足迹。

"我們 60% 的制造任務可以自動化或數字化,而且可以用更少的資源完成更多的工作。我們希望連接配接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實作産品編号的孿生,提高制造品質,縮短上市時間,提高效率并改善能耗。"西門子在中國已有150年的曆史,我們很高興能與會員合作,促進上海的可持續發展。

太古有限公司董事長石明倫認為,城市的脫碳非常複雜,需要跨境利益相關者參與其中,各部門協調利益改變自己的行為,需要一套全面、協調的各部門。

Schminlund還列舉了幾個例子,例如在慕尼黑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工作組,使跨境政府機構和私營部門能夠進行合作和溝通,阿姆斯特丹有很好的項目,讓居民知道他們的行為改變會通過溝通管道和資源對他們産生多大的影響。"是以,上海需要與利益相關者充分溝通,以獲得明确的淨碳清除路線圖。在這樣的項目中,提供了各種工具,向公共,私人和上海居民和社群通報零碳面臨的一些挑戰,以及如何共同努力尋找解決方案以實作其目标。"

國際企業家在會上表示,目前世界經濟正努力從全球疫情中複蘇,深化全球合作,加快複蘇步伐勢在必行。上海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門戶,應更好地連接配接中國與世界,充分發揮"五個中心"的獨特優勢,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積極打造世界級産業叢集。同時,緊密結合"碳峰"、"碳中和"等目标,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和綠色轉型,努力打造上海可持續發展。國際企業對上海的發展充滿信心,願與中國、上海深化合作,積極參與當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我希望依托咨詢會作為開放合作的大平台,分享經驗,互相啟發,共同探索未來發展的新路徑。

安聯集團、普華永道、日本東芝公司、ABB集團、百威集團、A.P.穆勒控股有限公司、貝恩公司、貝卡爾特集團、法國巴黎銀行、布林格英格拉姆、嘉吉公司、正大集團、康置糧、達能、星展集團、法農集團、安永、通用汽車、彙豐控股有限公司、銀河、太古集團、江森自控、歐萊雅集團、陸信集團、三菱公司、野村控股有限公司、 Ltd.、諾華集團、保誠集團、羅氏集團、荷蘭皇家富寶集團、施耐德電氣、西門子股份公司、美國絲帶集團、斯泰蘭蒂斯集團、瑞士再保險集團、德蘭茲集團、澳洲電信、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鐵獅門等咨詢會議成員出席了會議。

(編輯:唐曉麗、玄兆強)

分享給更多人觀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