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安治水重塑“八水繞長安”

作者:追趕小天才

新華社西安7月26日電 标題:西安水重塑"長安八水"

新華社記者 劉世平

"長安周邊八水",形容漢唐時期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良好的水環境。當時,"八水"環繞着長安市,全城也布滿了人工湖。随着生态環境的變化,"八水如常清"的圖景成為曆史,雖然"八水"存在,但水量小,水質差,城市管道排污堵塞,水流不暢。

記者近日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牽頭的中國環保世紀運動采訪團在西安了解到,近十年來,西安市持續推進河湖治理,特别是2019年出台西安河湖水系統保護與管理三年行動計劃, 整個區水處理,藍水興城,長安周邊八水要改造,良好的水環境又回饋了西安市民的日常生活。

清澈的河岸1是綠色的,迎來了新的地标

"八水環長安",為雙環環,東、南、南、西、泛、北、北。

"送君玉嶺亭,水很大。李白詩句中的告别場景,是唐代燕橋折柳、長亭告别的日常場景。如今,雁橋附近管理良好的渭河濕地公園是西安居民和外國遊客的熱門目的地。

在唐代遺址渭江下遊十幾公裡處,西安奧林匹克中心就像一朵巨大的石榴花在渭江上綻放。與古今的燕橋離别不同,第十四屆全運會開幕式将于9月15日在這裡舉行,清澈河岸畔的綠色渭河将迎來八方冰鵬的到來。十年前,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在魏生态區舉行,事實上,已經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據介紹,為了控制河流和河流,特别是在河流和河流的交彙處,建立生态區。經過處理,這裡的工業污水和市政污水幾乎直接排入渭河、渭河,成為臭氣熏天的"城市下水道"。後來,經過治理,建立了國家濕地公園、桃花潭公園等衆多大型生态公園。

西安市水務局江湖長效系統主任惠強表示,自2019年西安啟動河湖水系統保護管理三年運作以來,從污水處理、堤防治理、護堤林建設、生态修複、水文化建設等方面,共規劃了16個重點項目。截至目前,渭河修建生态堤壩已達98.4公裡,修複生态海灘區9個,種植改造護堤2405畝。

"渭河兩岸的更新改造工程,已成為一個擁有綠色景觀帶、休閑娛樂的濱江親水公園。渭河水質也明顯改善,河口水質已達到地表水分類II級。"惠強說。

河流随着彎道而彎曲,河流自然流動

東邊的渭河岸成了休閑和紅牌的場所,西邊的渭河也變得不亞于此。

"廣冠鴿子,在河島上。女士,紳士。"詩冊中的第一首詩據說是魯河發生的事情的故事。今天,被統治的河的兩岸也吸引了許多鳥類,也是年輕男女的熱門場所。

在渭河的金灣濕地,站在渭河大橋上,望去,江水寬闊,河水清澈,白鹳、黑鹳等鳥類或悠閑地走在河大陸上,栖息着,或者不時掠過河面,猶如一片風景如田園風光的濱水生态景觀長廊。

據西安水務局總工程師黨占奎介紹,在河流管理過程中,河流管理與水污染防治緊密結合,同時堅持以天然河流和人工運河系統為骨架,彎帶彎,不切直,讓河水自然流淌。在灘區管理中,保留了原有的河高灘、深池、原樹等地形特征,利用河的自然形态創造了生态節點。

渭河全名額水質自動監測站位于西鹹新區延東新城河南岸,用于監測渭河進圍段的水質。記者前來采訪,從業人員提供的監測結果顯示,2019年和2020年,渭江地表水質為II類水質。

"過去,渭河兩岸雜草叢生,河床挖成坑窪,河岸成為垃圾場,沿海許多污水出水口常年向渭河排入生活污水。近年來,随着渭河流域生态管理項目的發展,河水變得清澈,河兩岸建起了景觀長廊,現在這裡是人們放松和玩樂的好地方。"陝西環保公司總經理王俊安說,他在班克斯河上長大。

全區水處理藍水星城"八水"成為全市之河

随着全區水處理工作的推進,西安市的"活水源頭"逐漸增多。

"西安通過江湖相連取水,将'城域'水系到護城河、大塘府園、興慶湖等,不僅很好地保證了生産和生活用水,而且重建了城市水系。"惠強說。

作為黃河最大的支流,西安渭江長140.6公裡,岸邊長184公裡。

2008年10月,渭河西安市段綜合治理項目啟動。經過幾年的管理,完成了184公裡的路堤和路堤和綠化建設。同時,以大橋為代表的21條路堤建設和通入渭江口的大橋完工。

"渭河的綜合治理從根本上解決了渭河西安段的防洪問題,也提高了區域交通能力,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閑健身場所。"西安河生态管理中心主任侯偉說。

繼2019年《西安市西安市河湖水系統保護與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出台後,西安渭河段三年保護處理計劃将實施污水處理6項、堤防治理4項、護堤林建設14項、水生态修複等25項管理工程。目前,治理項目正在按計劃實施。

黨占奎說,自全區水管理工作開始以來,西安市對長安八水黑河、新河、(玉皂)河、清河、石川等五條重點河流進行了全流域治理;到2021年底,力争實作河水連接配接、河湖關聯、長流藍水、魚翔淺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