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入了解OpenOffice.org(一)

深入了解OpenOffice.org(一)

作者:路廣

1.作者履歷

1994年入學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2002年畢業于該系,獲電氣工程專業工學碩士學位。

1996年起接觸UNIX平台上的大型工業控制和分析軟體系統研發,1997年開始嘗試自由和開源軟體,1999年完成了國内第一套基于GNU/Linux平台的能量管理/排程員教育訓練仿真(EMS/DTS)一體化系統的移植工作,并于2000年在廣西玉林電網投入現場運作,該項目獲得年度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2年加入Sun中國工程研究院,專注于StarOffice/OpenOffice.org相關技術工作。現為結構化資訊标準促進組織(OASIS)所設立的開放辦公XML格式技術委員會(Open Office XML Format TC)1成員。

2.序言

随着自由軟體和開放源碼運動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個人和團體對Linux等開放源碼作業系統平台熟悉起來。作為開源作業系統系統上應用最廣泛的辦公軟體,OpenOffice.org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和開發者所了解、接受與喜愛。但是在這一不斷學習和推廣的過程中,他們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其中的一些是:

使用者應該如何學習使用OpenOffice.org,在使用過程中遇到了困難,該循什麼途徑解決?軟體開發者該怎樣參與開源社群的建設、了解OpenOffice.org的技術,并編寫自己的軟體?軟體廠商可以如何利用OpenOffice.org的架構和實施方案,參考成功案例,搭建自己的軟體平台,為使用者提供自己的服務和附加價值?企業和其他團體使用者如何利用OpenOffice.org進行資訊化建設,保護投資與降低總持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國家如何利用OpenOffice.org等開源技術提高網際網路絡上資訊的共享和交流,保護資訊安全。

本系列講座并非試圖解決以上所有的問題,隻是作者從系統架構的角度出發進行探讨,期望能夠對讀者,尤其是軟體開發者深入了解OpenOffice.org有所裨益。“深入了解OpenOffice.org”系列講座共分為三篇:第一篇“OpenOffice.org簡介”,主要介紹OpenOffice.org的發展軌迹、若幹易産生誤解的問題、OpenOffice.org的應用概述,以及社群的結構和運作機制,志願者和團體參與社群建設的途徑,社群的通訊和協作方式,與之關系較為密切的若幹開源軟體社群;第二篇“OpenOffice.org體系結構”,主要介紹OpenOffice.org的技術架構、程式設計語言、元件對象模型、應用程式接口、二次開發包以及與其他元件的關系;第三篇“OpenOffice.org中的XML應用”,主要介紹OpenOffice.org的XML檔案格式規範、基于XSLT的檔案過濾器、與OASIS Open Office XML格式的關系。希望能夠通過這些介紹,使開發者對OpenOffice.org的技術特點有更深入的了解,有更多的志願者參與到OpenOffice.org社群的建設中來,共同推廣OpenOffice.org的發展與應用。

在此特别說明一點,本系列講座的所有文字都是在OpenOffice.org 上完成創作的。

3.OpenOffice.org簡介

3.1.OpenOffice.org發展軌迹

開放源碼的時代背景

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Internet的爆炸性發展給個人和整個軟體産業都帶來了一場巨大的變革。随着網際網路絡的高速發展,傳遞資訊的速度越來越快,而釋出資訊的成本卻在不斷地降低。傳統專有軟體商在軟體釋出和維護成本不斷降低的同時,仍然試圖通過昂貴的許可證方式分發軟體。而消費者希望能夠快速、廉價甚至自由地獲得具有必要功能的、穩定和可用的産品。這樣就凸現了一個原先并不明顯的沖突:前網際網路時代的版權法規限制着軟體和資訊産品在網絡上的自由傳播,稱之為“盜版”,普通大衆需要一種合法的、成本可接受的方式來獲得必要的軟體和資訊産品2。有需求就有市場。起源于80年代的自由軟體和開放源碼運動在潛行了相當長一段時期之後,從此具有了适合的土壤而蓬勃發展起來。

對于計算機的普通使用者來說,具有文字處理、電子表格、示範文稿、資料圖表、公式編輯、簡單繪圖和圖檔處理等功能的辦公軟體已經成為一種“生産力軟體”,也就是能夠大幅提高生産力的基礎軟體。但是占據市場佔有率超過90%的Microsoft Office卻一直是價格昂貴的專有軟體,其中的大部分功能個人使用者很少用到。是以對消費者來說,它逐漸地已經成為一種奢侈品,然而現在的大部分使用者因為專有檔案格式被鎖定在其上,不得不繼續使用其更新産品。廣大使用者希望能夠出現一種替代昂貴專有辦公軟體的廉價、穩定、具有足夠功能并且可用的辦公軟體。

OpenOffice.org的曆史

OpenOffice.org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德國創立的一家軟體公司Star Division,它生産一種叫做StarOffice的辦公軟體,市場主要集中在歐洲。因為價格低廉、穩定、跨平台、功能充足等優點獲得了使用者的好評。Sun Microsystems意識到市場上需要這樣一種替代專有軟體的産品,并且認為公司的願景與政策和StarOffice的技術背景都與這樣的市場需求和趨勢相吻合3。于是Sun在1999年8月收購了Star Division公司,并于翌年7月資助建立了OpenOffice.org社群。同年10月,公布了StarOffice絕大部分源代碼(大約800萬行),由此成為世界三大開源社群之一(另外兩個是Mozilla和Apache);12月,釋出了OpenOffice.org XML檔案格式規範。2001年7月,OpenOffice.org 開發工具包釋出。2002年5月,OpenOffice.org 1.0正式釋出。2003年3月,OpenOffice.org 2003首屆年會4在德國漢堡召開。2003年10月,OpenOffice.org 1.1.0 釋出。

迄今為止,OpenOffice.org已經釋出了1.1.2版本,支援Windows、Linux/x86、Linux/PowerPC、Solaris/Sparc、Solaris/x86、FreeBSD和Macintosh等7種CPU/OS平台,正在進行另外10種平台的移植,支援的語言也達到了42種。統計顯示5,截至2004年6月,OpenOffice.org已經被下載下傳超過2600萬次;電子郵件清單的注冊人數也超過了2萬4千人,已經有434個人和團體簽署了《共同版權委托協定》6承諾為OpenOffice.org社群貢獻代碼。OpenOffice.org現在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跨平台、全功能、多語言、公開對象接口、可擴充檔案格式的開源辦公軟體。

OpenOffice.org的下一個版本是2.0,主要目标是實作與Microsoft Office更好的互操作性、更低的使用者再教育訓練成本、更優秀的性能、廣泛提高的易用性、更易用的程式接口、更好地內建進本地桌面系統。OpenOffice.org 2004年會也将于今年9月在德國柏林舉行。

實際上,OpenOffice.org不隻是一個辦公軟體産品,它也是一個開發平台,開發者可以基于它提供的應用程式接口組建自己的産品,設計并實作完整的解決方案;它也是一個網絡社群,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使用者和軟體開發者每天都在這裡交流;它還是一種信念:辦公軟體這種生産力工具已經成為社會資訊基礎設施的必要組成部分,而OpenOffice.org正是通過開放源碼社群來使之為更廣泛的人群服務,推動整個社會的資訊化水準。

3.2.與Sun和StarOffice的關系

從曆史上看,OpenOffice.org來源與StarOffice,它在OpenOffice.org成立前的最後一版是5.2。在Sun把StarOffice的絕大多數源碼開放之後,StarOffice也是基于OpenOffice.org來開發的。也就是說OpenOffice.org是Sun資助的,但是不屬于Sun,StarOffice才是Sun所有的産品。而Sun所提供給OpenOffice.org社群的源代碼一經釋出,就無法收回。Sun從此無法關閉OpenOffice.org,因為它是屬于公有領域7的。由于StarOfficeTM這個商标已經被注冊了,Sun就在東亞地區為StarOffice注冊了StarSuiteTM這個商标,StarOffice和StarSuite實際上是同一産品的西方和東方語言版本。

因為StarOffice的源碼裡含有少量的第三方代碼,而這些代碼是Sun付費才獲得許可在StarOffice中使用的,是以OpenOffice.org并不包括這部分源碼。這些不可公開的代碼實作以下功能:

* 某些字型,特别是亞洲語言字型(例如方正宋體、方正黑體等);

* 資料庫子產品(StarOffice中包含了Software AG公司的資料庫Adabas D);

* 一些文檔模闆;

* 增強的剪貼畫圖庫;

* 一些亞洲語言的增強功能;

* 某些檔案過濾器。

事實上,現在文檔模闆和剪貼畫在OpenOffice.org社群裡已經可以找到比較豐富的資源,桌面資料庫現在也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穩定的開源産品,亞洲語言的增強功能和某些特定檔案過濾器也并不是至關重要的功能,但是缺乏豐富的字型,可以說是OpenOffice.org和StarOffice相比的一個最大的缺點。這也跟現在沒有品質很好的開放源碼字型有直接的聯系,優秀中文字型的許可證是相當昂貴的,而OpenOffice.org這樣的非盈利組織無法負擔地起這樣高昂的費用。

3.2.1.License問題

OpenOffice.org采用GNU通用公共許可證(GPL)和Sun工業标準源碼許可證(Sun Industry Standards Source License,SISSL)8的“雙許可證”方式對源碼進行許可;采用獨立的公共文檔許可證9(Public Documentation License,PDL)對釋出在OpenOffice.org網站上、但不期望內建進軟體的絕大多數文檔進行許可。

“雙許可證”方式意味着要麼應用GNU GPL許可證,要麼應用SISSL許可證。當應用GPL許可證的時候,OpenOffice.org源碼中的庫群組件功能将根據GNU LGPL進行許可。由于LGPL與GPL完全相容,這樣就能夠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OpenOffice.org社群建設中來。

SISSL則是為商業應用設計的。由于GPL許可證對于自由複制、修改、釋出等權利的嚴格保證,某些軟體商會是以而受限、不能參與到開放源碼社群中來。OpenOffice.org的雙許可證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可以選擇根據SISSL進行許可。SISSL是經過開放源碼促進會(Open Source Initiative,OSI)确認的開放源碼許可證10,它規定在被許可者承諾保證“标準”一緻的條件下,可以分發軟體但不公開修改過的源代碼。這裡的“标準”是指OpenOffice.org的XML檔案格式規範11,和OpenOffice.org的應用程式接口規範12。

3.3.OpenOffice.org應用

開源社群

OpenOffice.org本身優良的性能促進了它的應用。現在世界範圍内幾乎所有的Linux發行版都附帶了OpenOffice.org或其衍生軟體。OpenOffice.org的使用者還建立了一些組織和網站來推廣OpenOffice.org的應用,比如OpenOffice.org文檔項目13、OpenOffice.org論壇14、關于附件和模闆的OpenOffice.org Extras15、關于宏的OpenOffice.org Macros16、OpenOffice.org幫助線上17、Taming OpenOffice.org18。GetOpenOffice.org19、ByteBot.net20、ClueSheets21、Itrainonline22和Digital Distribution23等網站也已經開始提供OpenOffice.org的線上教育訓練服務。

網上書店上關于OpenOffice.org的使用類書籍已經有幾十本,并且還在不斷增加。關于OpenOffice.org的技術類書籍也已經出版了一些,例如關于XML檔案格式要義的《OpenOffice.org XML Essentials》24和《OpenOffice.org Macro Explained》25。

亞洲地區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也在積極推廣OpenOffice.org的應用。日本建立了OpenOffice.org文檔翻譯項目26和使用者組織27;南韓也建有OpenOffice.org使用者組織28;中國台灣地區的OpenOffice.org應用也非常活躍,台南縣教育網建立了“OpenOffice.org補給站”29,台灣高性能網絡計算中心也建立了OpenOffice.org讨論組30,有些個人愛好者31建立了個人維護的OpenOffice.org論壇,甚至還長期提供提高中文版面效果的獨立更新檔(該更新檔已加入OpenOffice.org源代碼的CVS伺服器)和安裝包。

衍生軟體

自從OpenOffice.org 1.0公布以來,有些地區,特别是亞洲地區,根據OpenOffice.org的雙許可證方式釋出并包裝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辦公軟體。比如Pladao Office32就是為了提高泰文的本地化,依據LGPL/SISSL和JCA協定8而定制的OpenOffice.org;BharateeyaOO33是印度資訊通信技術研究教育訓練中心為了提高OpenOffice.org對印度各種方言和民族語言的支援而資助的加強本地化的項目。非洲地區也開始了為本地民族語言基于OpenOffice.org進行本地化的公益項目。

國内一些軟體企業根據SISSL在OpenOffice.org的基礎上進行中文化、定制化和擴充功能的開發。比如中文倆仟的RedOffice、金山的KingStorm飓風Office、中标軟體的中标普華Office、共創開源的共創Office、即時軟體的即時全能辦公室、KaiSource公司的KaiOffice等。

中國有55個少數民族,除了回族和滿族已基本不使用自己的民族語言和文字以外,其他53個民族仍在使用的民族語言有72種。其中29個民族有與自己的民族語言相一緻的文字,由于有的民族有一種以上的文字,是以這29個少數民族共有54種民族文字34。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在少數民族社會生活種起着十分重要的、其他民族的語言文字無法替代的作用,是以為這些語言文字提供資訊化手段是提高全國整體資訊化水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延續多民族的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

為了實作支援民族語言的跨平台資訊處理系統,國家863計劃設立了重大軟體專項課題“民族語言版本Linux作業系統和辦公套件研發”35。該專項中的辦公套件就是在OpenOffice.org的基礎上針對藏文、蒙文、維文等主要民族語言提升本地化的水準,以期達到實用性的效果,具有很高的政治意義和社會意義。該項目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36。

3.3.1.使用者市場

早期OpenOffice.org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歐洲地區,這和OpenOffice.org起源于德國、是以西方語言支援比較好有很大關系。歐洲的很多政府機構、公司、學校、非盈利機構甚至個人都在廣泛使用OpenOffice.org。Jupiter Research在2003年的一項研究報告中認為OpenOffice.org在小型商業機構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6%,另有3%在2004年有應用計劃。

團體使用者在削減IT預算的時期,更加注重于從降低總持有成本的角度來考量。德國慕尼黑政府經過一年的評估,最近決定将市政當局的14000台PC從Microsoft Windows/Office遷移到Linux和OpenOffice.org,這一降低政府開支的舉措引起了各國政府的廣泛關注,具有強烈的示範效應。

随着OpenOffice.org的不斷推廣,其他地區的使用者也開始注意和嘗試OpenOffice.org。北美和拉美地區的一些企業、學校、和政府機構也在評估将OpenOffice.org作為日常辦公套件的可行性,并已經開始了試用。37

OpenOffice.org所具有的優秀特性使它獲得了廣泛贊譽。38例如Linux Format 2001年讀者選擇獎“最佳商業軟體”;XML Journal 2002年讀者選擇最終獎“最具創意的XML應用”;Linux Journal 2002年編輯選擇獎“最佳辦公軟體”,2003年讀者選擇獎“最受歡迎的辦公軟體”;Open for Business 2003年開放選擇獎“最佳辦公軟體”;O'RELLY下屬的OSDir.com 2003年編輯選擇獎“桌面開源軟體最佳應用”,等等。

3.4.OpenOffice.org社群

3.4.1.理事會

OpenOffice.org社群由社群理事會39進行管理,理事會章程40也是由社群成員起草,經過全體社群成員讨論和修改,幾乎以全票通過。理事會是由社群成員志願組成的非自治組織,建立理事會的目的是在戰略規劃與資源配置設定、協調與資助者和公衆的關系、在整個社群内提供仲裁這些方面提供指導。理事會可以調節沖突并為社群成員提供論壇,它也可以對項目的目标發表意見。理事會除此之外的權利在章程中被嚴格限制。

理事會由九名成員組成,這些成員都是各個項目的代表,他們也基本上都是項目中活躍的貢獻者,在若幹方面頗有建樹,獲得了其他貢獻者的尊敬。這九名理事會成員包括:

* 五名成熟類項目代表,其中有一名作為項目上司的Sun雇員,一名作為項目上司的非Sun的程式員,一名非程式性項目的管理者,其他兩名項目上司或社群管理者;

* 兩名本地語言類項目代表,從成熟的本地語言類項目上司中選出;

* 一名社群貢獻者代表,來自于孵化類項目上司和傑出成員;

* 一名Sun公司代表。

理事會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會議,如有必要也可臨時召開。會議以網際網路中繼聊天(Internet Relay Chat,IRC)的形式召開,會後通過電子郵件确認會議記錄。任何社群成員都有權檢視會議記錄,并向理事會提案。

3.4.2.項目

OpenOffice.org社群内的資源是以項目的形式組織起來的,分為四大類:理事會、成熟類41、孵化類42、本地語言類43、網站資源。理事會類包含了與社群管理運作相關的資訊,網站資源類包括OpenOffice.org下載下傳、技術支援、開發資源的資訊。

成熟類項目是指那些包含核心技術、或者關鍵使用者資訊的項目,現在共有22個。比如應用架構、元件技術、應用程式接口、XML檔案格式、編譯工具和環境、安裝工具、資料庫通路、圖形系統層、使用者界面、文字處理、電子表格、圖形應用、語言子產品、本地化、移植、文檔、品質保證、市場推廣等等。成熟類項目通常是社群開發者關注的焦點。

孵化類項目用來給社群成員提供測試想法的空間。這些想法可能是程式設計性的,也可能不是。隻要能表明想法對社群明顯的支援,任何社群成員都有權利建立一個孵化類項目。現有的孵化類項目共11個,包括:參考文獻、商務拓展、軟體釋出、群件、KDE內建、項目管理、腳本、技術規範、社群統計、使用者FAQ等。

本地語言類項目用來以使用者的本地語言提供更多資訊和資源,相關的工作包括翻譯OpenOffice.org社群内的資料,介紹本地語言版本内所特有的資源和資訊等。現在已經包含的本地語言包括:漢語、阿拉伯語、印地語、日語、韓語、寮國語、泰米爾語、泰語、越南語等37種語言。其中的漢語項目--“OpenOffice.org中文計劃44”是由台灣地區的幾名志願者維護的,支援繁體和簡體中文兩個版本。

3.4.3.參與貢獻

OpenOffice.org社群歡迎公衆對OpenOffice.org的關注與支援,為此建立了必要的設施使得開放源碼技術能夠被所有感興趣的參與者獲得。參與者可以很友善地下載下傳軟體、擷取技術支援、以及開發資源。

實際上無論角色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對OpenOffice.org項目提供幫助。參與越多則越能獲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援,項目的長期有價值的貢獻者會獲得直接向代碼庫送出代碼的權利。OpenOffice.org網站上注冊的使用者都是OpenOffice.org的“成員”,社群鼓勵成員參加到項目中并訂閱該項目的電子郵件清單。參加到項目中的成員首先的身份是“觀察員”,如果對項目的貢獻頻繁并确有價值,就能夠獲得 “開發者”的身份,擁有對代碼庫的寫權限,隻對項目文檔有寫權限的成員稱之為“内容開發者”。開發者在送出不止于微小改動的代碼前必須要簽訂《共同版權委托協定》8。項目開發者定期選舉項目上司,項目上司負責指導該項目的方向,確定相關問題都被解答,并負責建立友好并互相支援的社群環境。

現在已經有很多個人和團體對OpenOffice.org社群作出貢獻。Debian、SuSE、RedHat對軟體打包,GNOME、KDE、Ximian對桌面內建與使用者界面修飾方面都有貢獻。Ximian甚至還建立了專門的OpenOffice.org網頁45提供非官方的資源。雖然國内OpenOffice.org及其衍生軟體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可惜的是,迄今為止隻有寥寥幾人簽訂了《共同版權委托協定》承諾為OpenOffice.org社群貢獻代碼。

其實開發者可以參與OpenOffice.org社群的方面很多,編寫腳本與宏、擴充與內建元件、編譯除錯并提高源碼、向新平台移植、本地化與國際化、撰寫使用與開發文檔、測試與品質保證等等。都是不錯的開發型入手點。另外,技術支援和市場推廣也是不錯的非開發型參與方式。

OpenOffice.org社群由CollabNet提供主機并負責日常管理,代碼庫采用CVS維護,以IssueZilla管理“問題”。社群成員的主要交流方式包括電子郵件與郵件清單、IRC、網絡日志(Blog)、時事通訊(News Letter)等。社群成員也會經常為媒體撰寫文章并接受通路。由于OpenOffice.org社群成員來自于世界各地,所操母語千差萬别,為了溝通友善起見廣泛采用英語作為通行語言。

3.5.相關開源軟體社群

全世界衆多開源社群能夠進行交流的基礎是他們都認同開放源碼軟體的基本理念。OpenOffice.org社群作為三大開源社群之一,在獲得開源軟體領域廣泛關注的同時,也獲得了普遍的支援,與其他開源社群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關系。比如:

* Mozilla社群為了實作OpenOffice.org在Mozilla浏覽器中的插件而密切合作;

* Apache社群為OpenOffice.org提供了優秀的XML/XSLT46軟體,并且在POI47項目中與OpenOffice.org合作将MS Excel檔案格式文檔化48,它的Cocoon49項目及其子項目Forrest50在伺服器端能夠把OpenOffice.org無縫內建進内容管理系統;

* OpenGroupware51社群與OpenOffice.org群件項目52協作以提供郵件、日志、即時消息和白闆等功能,其用戶端軟體Glow正在開發中;

* CPAN53社群中的OpenOffice::OODoc54項目支援Perl對OpenOffice.org文檔的通路;

* Zope55/Plone56社群用Python實作了内容管理系統/架構,OpenFlow57以此為基礎實作了工作流管理系統,它們現在都是非常流行的開源軟體。Zope中所包括的CMFOODocument58和ZooDocument59支援對OpenOffice.org文檔的通路,由此OpenOffice.org可以作為内容著作工具而內建進該内容管理系統。基于Zope/Plone的軟體商icoya60就提供了包含OpenOffice.org的内容管了解決方案。國内也有一些Zope/Plone的相關社群,例如:Python中文社群61、Zope/Plone中文社群62、中文Zope使用者組63,中蟒(中文Python)64等等。

OpenOffice.org及其它相關開源社群互相協調、共同發展,就可以為個人消費者和團體使用者提供更優秀的軟體以及整體解決方案。比如在辦公自動化、電子出版、工作流、内容管理等領域,OpenOffice.org及其解決方案就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篇對OpenOffice.org進行了簡要介紹,概述了它的發展軌迹、應用現狀與前景、社群組織結構等基本資訊。讀者可以看到,OpenOffice.org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與使用者和開發者積極參與社群建設、第三方軟體廠商的大力支援都是分不開的。作者在此也很希望國内能夠有更多的軟體開發者和其他志願者積極參與到OpenOffice.org社群的建設中來。這不僅有利于促進OpenOffice.org的提高和應用,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國内軟體行業人員的技術與交流水準,進而有利于從整體上提高國内軟體行業的國際化程度與競争實力。

OpenOffice.org之是以能夠獲得廣泛應用,原因不僅如此,更深刻地是在于它優秀的跨平台架構和開放的XML檔案格式這些技術特性。下一篇将會重點介紹OpenOffice.org優秀的跨平台技術架構。

本文依據《創作共用約定》之“署名-禁止派生-非商業用途”方式釋出,即你可以免費拷貝、分發、呈現和表演目前作品,但是必須基于以下條款:

* 署名:你必須明确标明作者的名字。

* 非商業用途:你不可将目前作品用于商業目的。

* 禁止派生:你不可更改、轉變或者基于此作品重新構造為新作品。

對于任何二次使用或分發,你必須讓其他人明确目前作品的授權條款。

在得到作者的明确允許下,這裡的某些條款可以放棄。

此約定是法律文本(完整的協定)65的簡單易讀概要。

1 OASIS開放辦公XML格式技術委員會,http://www.oasis-open.org/committees/office/

2 Lawrence Lessig,<Free Culture>,The Penguin Press,2004

3 OpenOffice.org成立宣言,http://www.openoffice.org/white_papers/OOo_project/OOo_project.pdf

4 OpenOffice.org首屆年會,http://marketing.openoffice.org/conference/OOoCon2003.html

5 OpenOffice.org時事通訊(News Letter),Volumn 1 Issues 12,June 2004

6 共同版權委托協定(Joint Copyright Assignment,JCA),http://www.openoffice.org/contributing.html

7 公有領域聯盟(Union for the Public Domain),http://www.public-domain.org/

8 Sun工業标準源碼許可證,http://www.openoffice.org/licenses/sissl_license.html

9 公共文檔許可證,http://www.openoffice.org/licenses/PDL.html

10 開源許可證清單,http://opensource.org/licenses/

11 OpenOffice.org XML文檔格式規範,http://xml.openoffice.org/

12 OpenOffice.org應用程式接口規範,http://api.openoffice.org/

13 OpenOffice文檔項目,http://www.ooodocs.org/

14 OpenOffice.org論壇,http://www.oooforum.org/

15 OO Extras,http://ooextras.sourceforge.net/

16 OOoMacros,http://www.ooomacros.org/

17 OpenOffice.org幫助線上,http://www.sover.net/~mackmoon/OOoHelpOutline.html

18 Taming OpenOffice.org,http://www.taming-openoffice-org.com/

19 GetOpenOffice.org,http://www.getopenoffice.org/

20 ByteBot.net,http://training.bytebot.net/

21 ClueSheets,http://www.cluesheets.com/

22 Itrainonline,http://www.itrainonline.org/itrainonline/mmtk/opensource.shtml

23 Digital Distribution,http://www.digitaldistribution.com/

24 OpenOffice.org XML Essentials,http://books.evc-cit.info/

25 OpenOffice.org Macro Explained,http://www.pitonyak.org/book/

26 日本OpenOffice.org文檔項目,http://openoffice-docj.sourceforge.jp/

27 日本OpenOffice.org使用者組織,http://oooug.jp/

28 南韓Open Office使用者組織,http://openoffice.guideline.co.kr/

29 OpenOffice.org補給站,http://ooo.tnc.edu.tw/modules/news/

30 OpenOffice.org讨論組,http://openoffice.nchc.org.tw/

31 Firefly螢火蟲論壇,http://firefly.idv.tw/test/Forum.php?Board=1

32 Pladao Office,http://www.pladao.org/

33 BharateeyaOO,http://trinetra.ncb.ernet.in/bharateeyaoo/

34 我國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簡介,http://ywb.edu.xm.fj.cn/list.asp?ID=79

35 863重大軟體專項”民族語言版本Linux作業系統和辦公套件研發”,http://sonata.iscas.ac.cn/

36 《用少數民族文字一樣上電腦》,人民日報,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64/11776/1061414.html

37 OpenOffice.org市場佔有率,http://bizdev.openoffice.org/files/documents/148/1688/so_ooo_market_share_analysis_draft10.sxw

38 OpenOffice.org獎項,http://www.openoffice.org/awards/

39 OpenOffice.org社群理事會,http://council.openoffice.org/

40 OpenOffice.org社群理事會章程,http://council.openoffice.org/CouncilProposal.html

41 OpenOffice.org成熟類項目,http://projects.openoffice.org/accepted.html

42 OpenOffice.org孵化類項目,http://projects.openoffice.org/incubator.html

43 OpenOffice.org本地語言類項目,http://projects.openoffice.org/native-lang.html

44 OpenOffice.org中文計劃,http://zh.openoffice.org/

45 Ximian的OpenOffice.org網頁,http://ooo.ximian.org/

46 Apache XML項目,http://xml.apache.org/

47 Apache POI項目,http://jakarta.apache.org/poi/

48 OpenOffice.org電子表格,http://sc.openoffice.org/

49 Apache Cocoon項目,http://cocoon.apache.org/

50 Apache Cocoon Forrest項目,http://forrest.apache.org/

51 OpenGroupware組織,http://www.opengroupware.org/

52 OpenOffice.org群件項目,http://groupware.openoffice.org/

53 CPAN(Perl全面文檔網),http://www.cpan.org/

54 CPAN OpenOffice::OODoc項目,http://search.cpan.org/author/JMGDOC/OpenOffice-OODoc-1.203/

55 Zope組織,http://www.zope.org/

56 Plone組織,http://plone.org/

57 OpenFlow工作流管理系統,http://www.openflow.it/

58 Zope CMFOODocument,http://www.zope.org/Members/longsleep/CMFOODocument

59 Zope ZooDocument,http://www.zope.org/Members/philikon/ZooDocument

60 icoya内容管理系統,http://www.python.org/

61 Python中文社群,http://python.cn/

62 Zope/Plone中文社群,http://zope.cn/

63 中文Zope使用者組,http://www.czug.org/

64 中蟒(中文Python),http://www.chinesepython.org/

65 創作共用協定的完整法律文本,http://www.creativecommons.cn/licenses/by-nd-nc/1.0/legal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