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海東一生之痛,吳煥先倒在會師前夕,韓先楚:活到今天可不得了

作者:豆類和水果美食

1933年五月,紅二十五軍圍攻黃安縣七裡坪(今紅安縣七裡坪)之際,因兵力不足,供給困難,遭到重大損失,直接導緻紅二十五軍減員過半。

懷有身孕的曹幹仙将沿路乞讨而來的糧食送到紅二十五軍丈夫手中,然後就匆匆離去。而這一趟,她就是想告知丈夫她已經懷有四個月的身孕,不曾想這次普通的告别竟然成為夫妻二人的永别。數日後,放羊的孩子們在長沖甘渣崗上發現了倒在路途中的曹幹仙,隻見她衣如破絮,面色青紫,嘴裡還含着半截沒有嚼碎的麥穗,隻是她已經毫無知覺。她,連同腹内那個還沒來得及出世的小生命,就這樣悄然離去。她把乞讨而來的糧食送到軍中,自己卻生生餓死。

曹幹仙的丈夫此時正是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而當吳煥先聽聞噩耗趕到妻子離世之處時,他悲痛萬分,看着無怨無悔支援自己幹革命的妻子和還未來得及出生的孩子,就這樣與自己陰陽兩隔,身為丈夫的吳煥先号啕大哭。

妻子餓死并非吳煥先至親離世的結束,在同年十一月,吳煥先的母親陳氏因不肯屈服敵人的清鄉政策,就獨自一人躲藏在自家雜貨鋪的夾牆裡。作為“軍長的母親”,陳氏自然是敵人重點搜捕對象,隻是整天擔驚受怕又不見天日,溫飽問題也毫無着落,這位偉大的母親在夾牆中熬了一個漫長的冬天,竟然活活困死在裡面。

徐海東一生之痛,吳煥先倒在會師前夕,韓先楚:活到今天可不得了

面對重重困難,遭遇重重艱險,吳煥先卻從未止步,在吳煥先心中,對革命的熱情,對共産主義的信仰,已經超越了一切,即便是敵人在強大百倍,他也絲毫不會動搖革命到底的意志,他也會毫不猶豫與敵人抗争到底。

偉大的妻子和偉大的母親的相繼離世,也是吳煥先内心永遠的痛,但也隻是吳煥先失去的親人中的兩位,因為早在1927年,吳煥先的一家大小六口全部死于殘忍的反動派手中。

1926年秋,農民革命運動蓬勃興起,出身于地主家庭的吳煥先已經接受進步思想,他不想接受家産,而是想進一步宣揚革命思想。于是,他将家裡的佃戶和債戶都請到自己家中,吳煥先同志一方面向他們宣傳革命道理,另一方面當着他們的面将所有的租地契約和債務借據都給燒了。吳煥先同志的這一舉動可謂驚天地泣鬼神,畢竟這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這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也推動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農民革命運動迅速發展。

隻是吳煥先的舉動徹底得罪了當地的地主豪紳,引發他們的強烈仇視,為此他們揚言要"踏平箭場河,血洗四角曹門,滅絕吳煥先全家"。

說到做到,這些地主豪紳毫不手軟,他們竟然勾結土匪,殘忍地槍殺了吳煥先的大哥吳尚先、二哥吳奉先,又亂刀砍死了吳煥先的父親吳維棣、幼弟吳濟先。即便如此,他們還不善罷甘休,逼得吳煥先的大嫂走投無路,抱着不滿半歲正在吃奶的孩子,隻能躲進水塘裡面,最終母子二人雙雙被淹死。于是,吳煥先一家六口老小全部被殺,隻是吳煥先和妻子和母親正在外地,免于這場大難。

1927年3月18日《漢口民國日報》刊登出一個消息:“吳煥先家内大小六口被殺盡……”。

在長征前,作為一位堅定的無産階級革命家,吳煥先一家親人全部犧牲。

徐海東一生之痛,吳煥先倒在會師前夕,韓先楚:活到今天可不得了

吳煥先1907年出生于河南信陽市新縣箭廠河鄉四角曹門,此地與湖北交界,緊挨着湖北紅安縣檀樹崗。在解放之前,這裡屬于湖北省,也是“黃麻起義”的重要戰場,而在解放之後,這裡劃分給河南省新縣,而新縣也作為河南省有名的将軍縣,湧現出無數革命志士,其中較為出名的就是吳煥先,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等!

吳煥先十六歲進入麻城蠶業學校,在這時期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随後在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吳煥先早年接受進步思想,放棄優越的條件,堅決投身到農民運動中,後來又參加并上司著名的黃麻起義,失敗後就一直繼續進行武裝鬥争。吳煥先作為此時革命根據地重要上司者,他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的創始人之一。

吳煥先是紅軍裡面極為難得的軍政雙全人才,他離世僅僅28歲,而他卻一直影響着他的戰友和部下,像開國大将徐海東一生念念不忘的就是吳煥先。徐海東大将出生湖北大悟縣,與河南新縣也是交界,是以二人也算是同鄉,在紅二十五軍最艱難時刻,徐海東任軍長,吳煥先任政委,二人一道帶領紅二十五軍開創新的局面,經過長征抵達陝西,隻是吳煥先在即将達到目的地時意外離世,這總讓人感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壯,而徐海東也因為失去這位好搭檔、好戰友、好兄弟而一生耿耿于懷,即便是解放後在養病之際,他也時時懷念早已離世的好戰友吳煥先。

吳煥先和徐海東的革命友情正是建立于紅二十五軍的誕生與成長過程中,實際上吳煥先才是紅二十五軍的軍魂,因為從紅二十五軍從誕生到長征,幾次反圍剿,又幾經整編,經曆過風風雨雨,而吳煥先不僅穩定了紅二十五軍的軍心,更是紅二十五軍能夠保持戰鬥力并最終抵達陝西的最重要人物。

1931年紅二十五軍在安徽金寨誕生,到了1932年初,鄂豫皖邊區的革命政權和紅軍力量進一步發展起來。隻是此時,張國焘極力推行錯誤路線,面對敵人的瘋狂圍剿,他竟然在1932年10月驚惶失措地帶着紅軍主力越過平漢路向西去了。可是,敵人并沒有是以減少對根據地的兵力壓制,反而集中十五個師的兵力不斷清剿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這也導緻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老百姓為革命犧牲極為慘重。可以說,在當時幾乎村村都遭到血洗,房屋在火光中變成廢墟;成百成千的老弱婦幼被集體槍殺。

當然,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這片土地上,因為革命被反動派殘殺老百姓和共産黨員的慘烈事件也不是第一次發生,早在1927年黃麻起義失敗以後,敵人瘋狂反撲,抓獲了300多人,在箭廠河鄉列甯國小後面一塊稻田裡進行集體處決,當時血流成河染紅大地,為了紀念這群為革命獻身的志士,後來就在這塊稻田裡立下紀念碑,而這塊稻田也被稱之為“紅田”。筆者年少之際也在列甯國小讀過書,去過“紅田”數次,每次看到紀念碑上的文字總是被老一輩革命家抛頭顱灑熱血的無懼犧牲的精神所感動,正是他們前仆後繼獻身革命,才有了當下的新中國,他們應當被銘記。是以說,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這片土地上,誕生了無數仁人志士,他們都是堅定信仰,視死如歸,為革命從來都是無懼犧牲,鬥争到底。

徐海東一生之痛,吳煥先倒在會師前夕,韓先楚:活到今天可不得了

1933年,在面對敵人反複清剿的嚴重的形勢下,鄂豫皖地區急需有個統一上司,正在人心渙散的時刻,擔任鄂東北遊擊司令的吳煥先同志勇敢地站出來。他明白此時必須統一軍心,于是他專程找到省委書記沈澤民、鄭位三等同志,建議迅速把分散的紅軍、遊擊隊以及傷員全部集中起來,重新組建紅二十五軍。省委聽取了吳煥先的意見并及時做出組建紅二十五軍的決定,随後任命吳煥先同志為軍長,王平章為政委,徐海東為副軍長兼七十四師師長。

随後,吳煥先同志的上司能力很快展現出來,他在很短時間内就把軍部、兩個師、五個團、兩個特務營,全部組建起來。不僅如此,吳煥先很快統一紅二十五軍的思想,根據當時的情況團結最廣泛力量,讓混亂的狀況得以制止。正是吳煥先的突出上司能力,使得鄂豫邊區革命鬥争有了明确的方向。為了讓隊伍思想進一步統一,他親自到各師團給幹部和戰士講話。他說:

鄂豫皖根據地是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不能丢,大别山的紅旗不能倒!戰則存,不戰則亡,我們一定堅持到最後勝利!

在極為不利的局面下組建成的紅二十五軍,卻在吳煥先等同志指揮之下,連續打了三個勝仗:在郭家河子将敵人一0四旅全部殲滅,俘敵兩千餘名,繳獲長短槍兩千多支;在潘家河子殲滅敵人一個整團;接着,又在楊泗寨殲敵三百多。

紅二十五軍三戰三捷,軍威大振,人民群衆拍手稱快,全軍指戰員為自己有這樣一位指揮才能出衆的軍長,而無比興奮。正是他作戰英勇,指揮若定,是以後來許多紅二十五軍老同志回憶說:“ 跟着吳政委,就能打勝仗 !”

徐海東一生之痛,吳煥先倒在會師前夕,韓先楚:活到今天可不得了

吳煥先能力出衆,英勇善戰,讓同志信任,也深得士兵愛戴,隻是在1935年8月21日長征即将結束之際,吳煥先在甘肅泾川四坡村戰鬥中不幸中彈身亡,紅二十五軍痛失一位極為優秀的将領。

在1935年,紅二十五軍抵達甘肅泾川,為了進一步牽制敵人,探聽主力紅軍北上動向,紅二十五軍選擇南渡泾河支流汭河。時值大雨傾盆,河水猛漲,在渡河遭遇困難之際,敵人三十五師二0八團突襲而來,危急時刻,吳煥先指揮紅二十五軍背水作戰。此時吳煥先身先士卒,帶領百餘人插入敵人後側,猛烈反擊敵人,最終這一戰紅軍大勝,可是士兵全勝利的喜悅,隻因在這場戰鬥中,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同志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當先前渡河的軍長徐海東聽聞政委重傷時,大驚失色,趕緊跑向對岸,等待他趕去卻發現吳煥先已經犧牲。徐海東号啕大哭,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徐海東常言“英雄流血不流淚”,可是當吳煥先犧牲時,徐海東卻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他深知,他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好政委,更是一個好兄弟,還是一位極其優秀的紅軍将領!

即便是解放後,徐海東被授以“大将軍銜”,他内心也常常想着曾經共經風雨的最親密的搭檔吳煥先。試想,若是吳煥先沒有犧牲,那麼他肯定也會被授“大将軍銜”,甚至有可能徐海東大将的位置就要往後挪一挪了。

徐海東一生之痛,吳煥先倒在會師前夕,韓先楚:活到今天可不得了

吳煥先的離世不僅讓老搭檔遺憾不已,還讓曾經的部下韓先楚對其念念不忘。韓先楚上将一直将吳煥先認為是其軍旅生涯中的第一個導師,也正因為有吳煥先這樣的上司和良師,韓先楚内心感到無比幸運和自豪。

而在韓先楚一生中念叨最多的人,也就是吳煥先,他曾說過:

“什麼叫軍政雙全?他(吳煥先)就是。他是帥才,全才啊!他要是活到今天,那可是不得了呀!”

韓先楚上将能夠成為後來出色戰将,也離不開吳煥先對其栽培和影響。這也是後來韓先楚上将對其極為不舍的重要原因,韓先楚上将整理老軍長的遺物時發現一張照片,于是他就将吳煥先這張照片時刻帶在身上,銘記老軍長的高風亮節,以此勉勵自己。

吳煥先的英雄事迹在其老家河南新縣箭廠河鄉早已人盡皆知,當地在其老家修建了“吳煥先故居”,還修建了“煥先國小”,這所國小在當地與列甯國小齊名,隻為紀念這位偉大的紅軍将領。

2009年9月14日,吳煥先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新縣革命老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搖籃,正是有吳煥先等等烈士的英勇奉獻,才書寫一代代傳奇!

吳煥先帶領群衆堅持革命鬥争,艱苦的環境下,他以堅定的革命信念,曾寫下了詩句勉勵自己,這首詩看似簡單,但是足夠豪邁,也展現出老一輩革命家身處艱苦環境依然奮鬥不止的決心和堅定的革命意志:

深山密林是我房,

沙灘石闆是我床,

盡管敵人逞兇殘,

堅決鬥争不投降。

徐海東一生之痛,吳煥先倒在會師前夕,韓先楚:活到今天可不得了

堅持原創,我是忠肝義膽嶽老三,歡迎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