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換個位置看三國:諸葛亮有精神潔癖,曹操才是活得最通透的那個人

作者:宋亞群

換個位置看三國:諸葛亮有精神潔癖,曹操才是活得最通透的那個人!

換個位置看三國:諸葛亮有精神潔癖,曹操才是活得最通透的那個人

咱們看電視劇《三國演義》,就會有一個感覺,特别是唐國強和鮑國安演的那一版,諸葛亮在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似乎換了個人:剛出場時容光煥發、神機妙算,到了後半場幾乎處處不順,似乎一個“苦”、一個“忠”就能概括他的後半輩子了。

我們都能感覺到丞相的累。

他一輩子都活在沖突中,活得特别“擰巴”,不像曹操,從始至終,他都是那個殘忍、聰慧、雄才大略又特别接地氣的人。

如果穿越到一千七百年前,給你個選擇,你是願意當諸葛亮呢?還是願意當曹操?

相信絕大部分人都喜歡當曹操吧?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活得灑脫,毫不誇張地說,曹操是整個三國這九十年中,活得最通透的人。

很少有人願意當諸葛亮,他被一種精神上的東西禁锢了,永遠沒有自由自在的時候,不管幹什麼,似乎都要在黑白之間做取舍,最後成了一個灰色的東西——相信沒人願意這樣活吧!

有一件事情,《三國演義》上沒講,但我還是知道了:曹操的好色從年輕時候就很變态,變态到什麼程度呢?居然異想天開想去劫持人家的新娘子。這事兒是和他的發小袁紹一起幹的,晚上幹的時候被人發現,在逃走的路上,袁紹失足掉到荊棘叢中,衣服被鈎住出不來,曹操大喊一聲“賊”在這裡,袁紹聽了吓得發瘋,也不知哪兒來的力氣,竟然一下子掙脫出來,兩人于是安全逃走……

是以,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三觀不正,對“人妻”有特别的癖好,肆意妄為,但又是亂世之奸雄,還是個多才多藝的斜杠青年——我們不就想成為這樣的人嗎?

換個位置看三國:諸葛亮有精神潔癖,曹操才是活得最通透的那個人

諸葛亮像一架思維特别缜密的機器,從他出山開始,就一直是主動選擇的結果。

《三國演義》一直說諸葛亮“躬耕于隴畝”,意思就是個農民,這可是對諸葛亮天大的誤會。諸葛亮不僅不是什麼農民出身,相反,他的背景相當顯赫,是一個标準的官二代。

他的叔叔諸葛玄,當過豫章太守,這個級别放在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時,妥妥的一鎮諸侯;至于他的姨父就更有名了,《三國演義》上說他“名稱八駿,威震九州”,沒錯,那就是荊州牧劉表。

曆史上的劉表并不像演義裡那麼懦弱和徒有其表,他當年單騎上任,以一人之力平定荊州,絕對是枭雄的水準。諸葛亮的嶽父黃承彥老先生和劉表是連襟,是以跟着夫人也叫劉表一聲姨父。

有這樣一層關系,諸葛亮完全可以在劉表手下混個一官半職,在體制内悠哉悠哉享受他的優越感。

不過,那不是諸葛亮的訴求,作為那個時代最知名的青年知識分子,諸葛亮想更主動些。

後來的事情咱們都知道了,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這位大賢,隆中對“未出茅廬,先知三分天下”。咱們現在知道,這個不是事實,三顧茅廬是真的,諸葛亮事先對劉備做過周密的測評,也是真的。

也就是說,遠在沒出山之前,諸葛亮就已經具備了幾乎是先天的“平衡能力”,他的一生都是在各種勢力和各種沖突之間找平衡,這是他悲劇的起源,也是他一生都不能痛痛快快地活着的起源。

換個位置看三國:諸葛亮有精神潔癖,曹操才是活得最通透的那個人

曹操和諸葛亮兩人高度相似:兩人都是丞相,都是各自國家的實際掌舵人,都特别有才華,都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與抱負,最重要的,都是權臣。

後主劉禅對于“相父”諸葛亮的感情是複雜的,一方面感覺是“沒有你不行”,一切大事都放手交給諸葛亮辦,皇帝就是個橡皮圖章。

劉禅是真是諸葛亮放心嗎?當然不是,不然也不會發出這樣的抱怨了:政由葛氏,祭則寡人。這話說得相當嚴重啊,幾乎明确指出諸葛亮是權臣。

諸葛亮聽到了嗎?當然聽到了,他又不聾。是以諸葛亮一輩子似乎都在避嫌,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去世時,拉着他的手說如果劉禅不行,“君可自為成都之主”,諸葛亮聽了以後渾身大汗,咱們都覺得這是感動的,隻有易中天教授說這是吓的:與其說劉備在托孤,不如說在警告。

在出師表裡,諸葛亮反複強調先帝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是以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麼做是為什麼呢?“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說諸葛亮是忠臣吧,你看看,有這樣的忠臣嗎?先帝警告于前,後主抱怨于後,諸葛亮至死都背着這個沉重的精神包袱,連軍中責罰二十軍棍這樣的小事都要自己親手處理,可見小心謹慎到了什麼地步。也正是因為這樣,司馬懿判斷諸葛亮活不長了。

說諸葛亮是奸臣吧,他也沒有“奸”的内容,沒有加九錫,沒有稱王,沒有篡位。會不會這一切都是劉備父子預測的結果?諸葛亮再多智近妖,也沒有劉備會算計。

曹操就沒有這些禁忌與束縛,他大大方方地承認,年輕時也沒多大理想,隻要死後在墓碑上刻下“漢故征西将軍曹侯之墓”就很知足了,他也知道漢朝不能沒有他,“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他說的是實話,是實話實說,但是實話就能實說嗎?一點不知道謙虛,一點不給上司留面子——這就是曹操啊,我就這樣說了,你能把我咋地?

換個位置看三國:諸葛亮有精神潔癖,曹操才是活得最通透的那個人

曹操活得很舒坦,也活得很通透,他大開大合,大鳴大放,從他的詩文就能看出來,很寫實,很率真,是一個充滿生活樂趣的人,在他充滿政治陰謀的一生中,卻活出一個有血有肉的曹操。

從他幾個典型的事例看,他很寬和,但不要觸及紅線,否則神仙來了也救不了。

老同志楊彪是曹操很敬重的人,四世三公,家境不比袁紹差,曹操把楊彪的兒子楊修放在身邊培養。演義上說楊修喜歡耍小聰明,結果被曹操不容,最終找了個“雞肋”的借口害死。

這也是編的,事實上曹操并沒有那麼小氣,曹操能容得了更惡劣的祢衡,能容得了曾經的敵人張繡,為何容不了楊修。楊修的真正死因是卷入了王位繼承人的旋渦,而且站錯了隊。

不過,曹操也算是個性情中人,殺了楊修之後,自覺對不起老楊彪,見面之後沒話找話,問他為什麼瘦了,晚年喪子的楊彪能說什麼呢?隻是淡淡答道:“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我做不到大義滅親,至少還有對兒子深深的愛呀!

相信曹操聽了這話,會好幾晚睡不好覺。

另外一個人是荀彧。

荀彧對于曹操的貢獻,恐怕要大于諸葛亮對于劉備的貢獻,因為終劉備一生,對諸葛亮一直是“有限使用、無限壓制”,不管是關羽還是張飛還是法正,都在諸葛亮之上。

就是這樣一個貢獻巨大、曹操深深倚重的人,一旦背叛,曹操立即痛下殺手,絕不容情。荀彧和曹操的共同點是平定亂世,但不同點在于他是漢室忠臣。當他認為曹操有篡位的行止時,就立即采取“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以此亮明政治立場。

曹操也不含糊,道不同不相為謀,把荀彧由國家重臣降為自己的幕僚,趁他生病時送上一盒禮物,荀彧打開一看,是空的,于是明白了一切,拔劍自殺。聰明人殺人都不見血,從這個意義上講,你能說荀彧不是曹操的知音嗎?

如果讓你選在誰手下工作,你會選諸葛亮還是曹操?相信很多人會選諸葛亮,因為他正直無私,因為他心懷天下,因為他廉潔奉公……你确定你要選諸葛亮嗎?要不要再想想?我相信這個時候選曹操才是正确的,也許你再想想,我們就能達成共識了。

換個位置看三國:諸葛亮有精神潔癖,曹操才是活得最通透的那個人

曹操活得灑脫又通透,諸葛亮活得擰巴又痛苦,這是因為諸葛亮有精神潔癖,不管這種精神潔癖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劉備在臨終前給他種下的。

諸葛亮一生似乎都在掙紮,都在搞平衡,都在各種沖突和痛苦中尋求一個能接受的着力點。

在馬谡失街亭之後,諸葛亮把他處死,這個過程中諸葛亮一直在自責。自責自己不聽先帝的話,自責自己輕信馬谡的報告,自責自己用人不明,也自責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比起來,曹操殺人從來沒有這麼糾結過,包括殺最無辜的後勤司令員王垕時,也沒有半點猶豫。電視劇對此有一點小小的演繹,在王垕被推出斬首時,鮑國安扮演的曹操躲在帳後,對王垕暗暗地拱了拱手,我覺得這個演繹相當傳神。

比起來,諸葛亮聖潔,曹操殘忍,不過在大多數時候曹操并不濫殺,他殺人都有目的,殺荀彧、殺崔琰、殺孔融、殺楊修包括早期殺邊讓,都有其政治目的,以做夢為名殺随從是安全目的,當然以報父仇為名屠殺徐州附近的百姓,則屬标準的濫殺。

曹操一生,有缺點,有錯誤,有犯罪,不過總體而言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諸葛亮一生缺點都很少,近乎完人,不過給咱們的感覺像是貼在牆上的神仙或聖賢的畫像,沒有煙火氣,也離咱們很遠。

曹操和諸葛亮死後,獲得了不同的評價,經過戲曲和小說的“教育”,曹操變成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至今畫了大花臉在戲劇舞台上遭人批判;像乾隆這種統治者,無疑更喜歡諸葛亮,又忠又順還勤勞,推薦給大家做勞模,而從來不提他的“權臣”生涯。

别的一切都和咱們無關,重要的是咱們自己活成什麼樣的人。

換個位置看三國:諸葛亮有精神潔癖,曹操才是活得最通透的那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