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作者:穿越青山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從1962年到1970年,我住在石家莊320大院,這是最長壽的軍院,也讓我難忘的大院。

一、石家莊的變革與發展

石家莊原為魯縣的一個小村莊,始建于明初。到19世紀末,有200個家庭和600多人。京漢鐵路于1902年經過這裡,正泰鐵路于1907年與京漢鐵路相連。交通便利,商業繁榮,使這個地方迅速發展,人口迅速增加。1925年,北洋政府準許石家莊村和虎門村合并,成立石門市,人口3.3萬。1937年10月10日,日本侵略軍占領石門。1939年,石門市區擴大到鹿、正定50多個村,人口16.8萬。1945年勝利後,石門市受到國民黨第5軍的接見,并派兵駐紮。

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解放戰争期間全國第一個被占領的大城市石門市(石家莊市),随後在石門市建立了第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的人民政權。

1947年12月26日,石門市人民政府發出通知,将石門市改名為石家莊市。同時,華北人民政府在石家莊的成立,标志着其政治中心地位的初步确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石家莊已有人口27.8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石家莊市是河北省石家莊區(地區)下轄的縣級市。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省會遷至石家莊市石家莊區。

1978年8月,石家莊市與石家莊區分離,石家莊市升格為省政府。

1993年6月,石家莊區與石家莊市合并,即石家莊市,成為省級直轄市,實行市級管理縣制。

以上地圖是64年前版的石家莊市軍事地圖,相信熟悉軍場小朋友的情況就能找到自己院子的具體位置。

二、石家莊駐軍大院

石家莊市駐軍大院較多,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駐軍機關有:石家莊進階步兵學校(1961年改為國防部第十研究所)、63軍部、石家莊步兵學校(代号北京320部隊)、鐵道學院(代号501部隊)、空13軍師(後特朗普)、第63軍第189師(下轄3個步兵團, 一個炮兵團和一個坦克團),北京軍區後勤第7師(代号北京801部隊),空軍第四航空學校(代号空軍019部隊)炮兵第14師(炮兵第61師後方,代号4733部隊),石家莊軍師;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北京軍區衛生學校、北京軍醫研究所、汽車4團、260醫院、空軍467醫院等,除公安部華北警校兩個公安團外,共有3502家工廠、3514家工廠、裝甲兵6410家工廠、6411家部隊等部隊。當時石家莊進階步兵學校的校長是滕海清中将,我們家所在的石家莊步兵學校的校長是陳金軒少将(後來的陳磊少校),政治委員會是陳亞夫少将。

石家莊駐軍大院最集中的地區是中山西路。從東到西,道路北排列有63個軍事部門,國防部第十研究所(包括下轄的幾個研究機構),石家莊步兵學校。從東到西,魯南被安排為白求恩和平醫院、北京軍區衛生學校、空軍467醫院、七個師(包括醫學研究所、汽車4團等)、炮兵61師。空軍4号班機遠一點,石家莊步兵學校以北約幾公裡處。

在這個軍隊大院下面是我住了多年的地方。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三、石家莊320大院

320大院是1950年代和1960年代石家莊步兵學校大院的簡稱,石家莊步兵學校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PLA)第32步兵學校,以第67軍部為主體,1952年更名為第九步兵學校,并被配置設定到北京軍區上司,更名為石家莊步兵學校(又稱北京軍區)步兵學校),1955年。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石家莊階梯學校總部設在前侵華日軍在石家莊修建的西營(原日軍163聯合站),除了榆鹿縣上莊村外還有戰術訓練場(訓練場有蕃薯、花生等莊稼,我們在那裡工作過)。

1962年初,父親轉學到石家莊步兵學校,全家搬到了石家莊的320大院。當時,我覺得石家莊市區面積不大,但用鐵絲網和掩體圈了320個大院卻感覺不小,當時我們把320個大院大緻分成三個區域,分别叫一、二、三營。

軍營主要是幹部住宅區,有兒童幼稚園、兒童國小、武裝越境訓練場等。此外,學校的招待所也位于這一區域,一般安排上級機關和兄弟機關,以及沒有陪同短期團隊的軍官家屬留在這裡。在幼稚園邊緣的軍營東南角有一棵大核桃樹,每年夏天核桃成熟季節我們都會跑去偷核桃,一般的分工是男孩在樹上摘,女孩子在樹下采摘并負責剝皮,雖然核桃采摘不多, 但圖檔很有趣。采摘核桃最明顯的特征是,一雙小手仿佛已經浸泡在染色槽裡,紫褐色的小手好幾天都不幹淨了。

第二營房以辦公及服務配套區為主,有辦公樓、禮堂、軍官會所、電影放映、醫院、兵役、冰棍廠、理發室、洗浴室、郵局、汽車隊、遊泳池、印刷廠等。在第二營房的東北角還有一個輕武器射擊場,射擊場防護牆以北不遠處是一個叫營地的村莊。說到射擊場和露營,我的320個同齡的孩子應該記得,在1960年代中後期,營地裡的320名兒童和兒童經常聚集在這裡進行攻擊和防禦。320大院的孩子住在共産黨軍隊中,而留在營地村的孩子被稱為國民軍。當時交戰雙方的武器主要是手榴彈(當地采購的土壤),雖然它們具有大量武器的優勢,但我們占據了高地和圍牆作為掩體有利地形,整體戰鬥力或我們略高一些。戰鬥結束後,雙方一般都會有傷痕或頭部鼓包受傷,但雙方仍會樂于就下一次戰争時間達成一緻。

三營是學員宿舍和訓練場,包括學員宿舍、大型操場、武裝越野訓練場、輕武器射擊場、武器庫、教室、戰術沙袋室等。當時最吸引我們的是戰術沙盤室。沙盤實景區很多,沙盤裡排列着大量的坦克、大炮、汽車、輕重機槍、戰壕、鐵絲網、掩體等模型,還有許多睡覺、跪着、站立的士兵模型(大多數模型都是用錫鑄造的,我們稱這些模型為錫人),這裡是繼校學生學習戰術課程和練習排兵排的, 但有時我們也會利用節假日時間軟磨硬泡泡,求戰術部教官叔叔給我們介紹排裡的知識,導緻一點戰術常識,我們在看戰争題材電影或電視劇時經常抱怨,導演"軍事不懂,戰術不懂"。學校還彙集了很多經典的戰争事例,為教學和典型的戰鬥英雄和榜樣,我們的孩子盡了最大的努力通過他們的父母或叔叔,無形中也讓我們靈魂中的革命英雄主義生根發芽。

1969年底,階校廢除後,320院落于1970年移交給第27軍(軍部),1974年原320院校分為兩院,東院仍為27個軍部(2016年轉入中央戰區軍),西院劃入石家莊軍指揮學院。

下面的兩張圖檔是1964年版的320大院軍事地圖(我家住了66年的新宿舍沒有在地圖上标明)和2016年原320大院區的衛星地圖,320大院的記憶在現實中已不複存在。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四、軍童院綜合體

從1963年到1970年,我在石家莊步兵學校完成了國小學業,然後在71學校國中,随着1969年陸軍步兵學校的出售和1970年軍營的轉移,我們搬離了320大院,但我們生命中最美好的黃金歲月永遠留在那裡。

我們這一代院子的孩子從小就接受軍營,身上傳承了軍隊的基因,骨子裡充滿了軍隊的寬宏大量,光明的軍事聲音一直伴随着我們長大。除了在大院裡接受良好的啟蒙和科學文化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老一輩軍人的理想信念對我們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這對于我們發展正确的世界觀至關重要,對于我們這些在院子裡的人來說,這可以說是最大的收獲。

我們這一代人中的大多數已經在軍隊大院生活了十多年甚至幾十年(他們中的許多人加入了軍隊并進入了軍隊大院)。大院的經曆培養了團結、忠誠、艱辛和奉獻的精神。為黨貢獻了一切的上一代軍人的理想、信仰和行動,是我們大院子的榜樣,他們獨特的氣質和優秀的道德品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這種環境的影響和熏陶。

大院是一個小社會,所有的污垢和所有的東西,它是一個和諧友好的家庭。父親們彼此熟悉,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特别是很多人是戰死在戰場上的兄弟,是以他們是工作中的好同僚和好同志,也是生活中的好鄰居和好朋友。當時,鄰裡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積極進取,有一種振奮人心的氛圍,遠非當今社會的現實可比。當然,我們這一代人的友誼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院子裡的孩子不僅小,同學,還有兄弟姐妹。這種代際情感,沒有經曆過大院的人無法了解,也是院子裡的孩子們依然不期待根本原因。

2017年底,我的朋友邀請我參加一個小型晚宴,來自五個家庭的10個人。10人中有9人是少校以上,7人是軍人二代,5人是退役軍官,這一現象反映了大多數二代人的情感和婚姻仍然與軍院密切相關。

我的國小班級

20世紀60年代,石家莊市大橋西衛戍院院子裡的大部分兒童集中在三所學校,71所學校中的一所,四所兒童學校中的一所(另外三所分别在北京,天津,太原),這些學校由進階步校和第63軍控制。學校實行寄宿制,根據北京軍區幹部部門配置設定的名額,北京軍區轄區幹部和子女可以報名上7月1日學校。但事實上,學校裡仍然是石家莊地方駐軍兒童衆多,尤其是第63軍兒童較多。二、五一國小(原名踏步學校兒童學校,軍隊創辦的國小到當地名稱可以改為五一國小,27軍進院後改名為81國小至今),學校是步行學校,入學的兩大原則是軍幹兒童和近入口。是以,學校的學生主要來自階梯學校、炮兵61師(國小組建後,他們的孩子已調走)、7個師、北京軍醫研究所、汽車4團、空軍467醫院、北京軍區衛生學校、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等機關的子女。三、東風國小(原國防部第十研究所兒童國小,後更名為東風國小),學生來源為10所院校和數所科研院所的子女,此外還有空軍四航空學校的兒童。(因為時間不明,找資訊也不容易,不恰當的地方請知道斧頭)。

我的國小是一所階梯學校兒童學校,國中是在7月1日的學校。除了國小的孩子們,還有7個分院(包括軍事醫學研究所和汽車4團)、空軍醫院、軍區警衛學校和白求恩和平醫院等兒童院。1970年學校被廢除後,我們的父母被調到北京軍區的各個機關,是以孩子們和父母一起跑,從此他們彼此失去了聯系。

轉眼間我離開320大院到北京已經快50年了,班上我能記起名字的同學隻有20個左右,其他同學都記不起來了。還好最近聯系了幾位同學,我們相輔相成,終于把班級名冊上的回憶差不多了。

校長:李廷奎 校長:趙景珍

男學生:

我、朱、劉志平、劉俊義、張靜月、王智慧、石榮平、劉福強、潘培森、徐亞甯、徐俊宇、馮立軍、王思平、孟世金、紀麗英、王福東、孫善奇、王菊、王新榮、李建平、潘靜雲、趙文平、趙惠平、宋衛平、李志光、孫錫斌、齊明、曹勝利, 李景琪

女生:

哈寶英, 王志立, 曹路平, 毛亞倩, 胡偉, 李豔平, 吳麗( 吳魯生), 于淑英, 孫傑, 單慧林, 董立民, 王玉賢, 王曉紅

(近50年來失去聯系,忘記和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請包括并提醒)。

這是一張1968年的照片,看看還有誰可以被識别?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以上為原文内容,以下為後續補充内容。

6. 回歸320種化合物(2018年12月補充)

四十八年後,我們這群曾經住在320大院裡的孩子又回到了夢境經常出現的軍營裡。

鐵打營水兵,昔日的營房煥然一新,但營房保留了那些老建築,老松樹還應該記得我們這些老化的面條。

如今的青春并不是在外表上改變自己的,而是我們士兵孩子的忠誠、正直、勇氣、毅力的性格永遠不會改變,小朋友之間的友誼也永遠不會改變。

2018年11月18日,幾名320歲的老人回到了原來的320大院(隻進了原來的第二營房,原大院的一三營因嚴格控制而無法進入),照片中包括同學王世平、我本人、劉志平、徐雅甯、下一代的法小武瑞元, 曹建軍, 常麗霞, 王敏, 李麗華.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48">320大院東西向主幹道</h1>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留在320大院中的老建築可能隻剩下八座老房子,前軍官俱樂部和前印刷廠的幾座老房子。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50">我們在軍營中保留的舊建築物前拍照(原始建築物編号為103 oh)。</h1>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51">320複合俱樂部的舊址</h1>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52">爬上煤堆拍攝俱樂部的舊址</h1>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7. 重聚錦繡金山(2019年7月補充)

2019年7月1日中午,青年們再次齊聚石家莊錦繡金山飯店(西二環店)308室房間,一方面共同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8周年,雙方友誼。沒有7月1日,就沒有81人,沒有81人,我們的軍營大院裡就沒有小事。

照片的第一排是李峰、張立松、王強、吳瑞平、王慧敏(老師)、張麗霞、于景祥和我,第二排從左到右分别是高濰芳、曹建軍、闫景南、劉志平、劉寶、李麗華、高麗莎、吳瑞元。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2020年8月20日 重聚 石家莊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2020年9月20日中午,我和320個複合頭發小張力人、張麗霞、嚴景祥、高濰坊、李麗華、朱世門、吳瑞源和省軍區大院小李連成、王瑩和妻子再次聚集在石家莊,這是一張照片。

九、部分小消息截圖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石家莊320大院情結320大院東西方向的主幹道我們在軍營留存的老建築前留個影(原來的建築編号是103棟噢)320大院俱樂部舊址爬到煤堆上拍攝俱樂部舊址

再見了,我們童年的天堂。

再見了,我們心中的320種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