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團結自強的非洲一定會行穩緻遠

今年是非洲聯盟(非盟)前身——非洲統一組織(非統)成立60周年。60年前,非統宣告成立,開啟了非洲國家聯合自強、共同發展的新篇章。60年間,非盟接過曆史的接力棒,團結帶領非洲國家在發展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引領非洲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如今,非洲為過去60年的成就感到驕傲,同時繼續以清醒和務實的态度規劃着未來之路。

“團結與統一的象征”

1963年5月25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31個非洲獨立國家上司人通過并簽署了《非洲統一組織憲章》,決定成立非統。5月25日也被非統定為“非洲日”。自此,非統成為非洲最大的區域性組織,是非洲大陸團結與統一的象征。2002年7月,非盟正式取代非統,肩負起維護非洲和平與穩定、實作非洲發展與複興的神聖使命。

非統成立後,非洲的獨立解放運動蓬勃發展。非盟委員會主席穆薩·法基評價說,非統的成立是非洲集體追求政治自由、和平和社會繁榮的結果,這是非洲大陸發展的先決條件。自成立以來,非統在促進非洲各國人民間諒解和國家間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使所有成員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就非洲共同關心的問題采取協調一緻的立場,有效捍衛了非洲利益。

非盟取代非統後,在機建構設和政策引領、經濟一體化、和平與安全等方面取得諸多成就。

2021年1月,非洲大陸自貿區正式啟動,非洲經濟一體化程序取得突破性進展。根據非盟《2063年議程》第一個十年規劃(2014年至2023年)的執行情況,非洲在加速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很大進步。54個非盟成員國簽署了非洲大陸自貿區協定。截至2022年11月,44個成員國已交存準許書。

各國在推動跨區域貿易聯通方面也取得積極進展。2022年,代表非洲大陸5個地區的8個國家——喀麥隆、埃及、加納、肯亞、模裡西斯、盧旺達、坦尚尼亞和突尼西亞,成為非洲大陸自貿區首批“自由貿易試點國”。

目前,非洲大陸自貿區協定三階段談判中的前兩階段已經基本完成,正加緊進行第三階段的《數字貿易議定書》以及《婦女和青年貿易議定書》審議。非洲大陸自貿區秘書長瓦姆凱萊·梅内透露,《原産地規則議定書》在非洲經濟史上首次達到88.3%的一緻性,“這将推動非洲大陸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加速工業化程序”。

2022年6月,世界銀行與非洲大陸自貿區秘書處共同釋出報告指出,非洲大陸自貿區有望為非洲帶來巨大發展機遇,預測到2035年,非洲國家有望新增1800萬個就業崗位,幫助500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

非盟還在沖突預防管理、沖突後重建及和平建設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去年11月,在非盟主導下,埃塞政府和反政府組織“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在南非達成和平協定,決定結束在埃塞北部長達兩年的武裝沖突。

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非洲貢獻

“非洲國家強調團結自強是泛非主義理念影響的結果。多年來,在泛非主義影響下,非洲大陸取得一系列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包括建設一些次區域組織、統一大市場以及相關國家間的合作機制等。”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非洲研究院研究員楊寶榮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泛非主義還幫助非洲國家有效控制了地區記憶體在的安全隐患和風險因素。

“非統的成立和非盟的發展是非洲團結自強的标志性成果。近年來,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穩步推進,其中,成立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是非洲團結自強的最新成果。”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繼森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非洲國家在反帝反殖過程中,樹立了民族自信與民族自尊,獨立後不斷探索符合非洲國家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用一個聲音對外發聲,希望非洲成為國際舞台上一支有影響力的力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非洲貢獻。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非洲是開發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60年來,在非洲走向團結自強的過程中,中國作為非洲的好兄弟、好夥伴,發揮了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最近10年,在中國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确義利觀引領下,中非關系發展按下“加速鍵”,駛入“快車道”,邁入建構更加緊密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

法基表示,在非洲争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鬥争中,中國同非洲站在一起;在非洲加快發展振興、更多參與國際事務的努力中,中國同非洲站在一起。非方珍視中方為非洲一體化、互聯互通、自貿區建設提供的強有力支援,期待同中方一道,攜手推進新時代非中命運共同體建設。

“近年來,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和國際形勢為非洲團結自強提供參考路徑和助推力量。”劉繼森表示,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與重組,凸顯了産業鍊、供應鍊完整與韌性的重要性。中國第一個百年目标實作,擺脫了絕對貧困,中國獨立探索發展道路的實踐給非洲以啟發,成為欠發達國家可以借鑒和學習的樣闆。其他區域經濟一體化啟動後的良好表現給非洲聯合自強以信心。

“過去10年,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中非務實合作取得顯著成效,實屬不易。中非雙方互信進一步加強,不僅能更理智客觀地看待中非合作的性質和各自的定位,還共同推出了一系列契合時代發展特點的合作舉措。”楊寶榮表示,這主要得益于3點:一是切實解決非洲關切的發展問題;二是不斷探索中非新的合作方式;三是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和全球發展合作的典範,雙方要共同秉持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繼續在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程序中攜手前行。”近日,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别代表劉豫錫表示,希望中非雙方繼續聚焦中非合作論壇成果落實,進一步發揮地方、商界、民間等各方優勢,築牢基礎設施建設、貿易、投資等傳統支柱,釋放綠色、數字衛生等領域新動能,助力非洲工業化和經濟多元化,培育更強内生發展動力。

為《2063年議程》而努力

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在今年的“非洲日”慶祝活動中表示,擁有55個非盟成員國的非洲大陸正在迅速成為全球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我們在促進和捍衛非洲共同立場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同時,在保持創始憲章精神和履行《2063年議程》中的承諾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非盟輪值主席、科摩羅總統阿紮利·阿蘇馬尼說:“讓我們為過去60年的成就感到驕傲,同時繼續以清醒和務實的态度規劃我們的未來之路。”1963年至2002年期間,非統在特定曆史背景下成功實作了非殖民化和結束種族隔離兩大目标,“但我們仍需共同追求非洲大陸的團結、和平與發展,通過加快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建設,為貨物和人員在非洲大陸的自由流動創造更好條件”。

非盟委員會副主席辦公室副主任埃米爾·魯瓦加薩納表示:“現在,非盟的55個成員國都在為《2063年議程》而努力。我們相信,在2063年之前,非洲能夠取得更多發展成就。”

非洲開發銀行最近釋出的《2023年非洲經濟展望》報告指出,非洲經濟增長面臨多重下行風險:一是全球經濟增長疲軟對非洲出口貿易不利,全球持續金融緊縮造成非洲債務償還成本提高;二是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頻發造成重大人員财産損失,加劇了政府财政壓力;三是地緣政治沖突沖擊全球産業鍊和供應鍊安全。但報告認為,盡管先期面臨“逆風”,非洲經濟前景仍然樂觀,中國經濟景氣回升等積極因素有望助推全球經濟觸底反彈,非洲經濟韌性将得到強化,預計2023年非洲GDP增速将達到4%,2024年将持續攀升至4.3%。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目前,需要通過改革全球金融體系來激活非洲經濟複蘇的引擎。他呼籲國際社會加大對非洲投資,支援非洲大陸自貿區發展。

“中國始終支援非洲獨立自主和團結自強,既營造了良好的國際對非合作環境和價值導向,也增加了非洲開展對外合作的自信。”楊寶榮表示,未來,非洲團結自強需要紮紮實實的行動:以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為依托,加快非洲統一大市場建設;進一步提升維護非洲地區安全穩定發展環境的能力;築牢中非命運共同體意識,積極營造有利于深化中非合作的國際環境,讓更多非洲人民在中非合作中受益。

“在非盟上司下,在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推動下,各個非洲國家以自身的比較優勢融入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團結自強的非洲一定會行穩緻遠。中非友好關系有牢固的曆史根基,有很強的現實互補性,在國内國際雙循環理論的指引下,中國有能力有意願幫助非洲實作團結自強。”劉繼森說,中非友好關系和非洲團結自強将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更多穩定性力量。

作者:賈平凡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