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定15位大将人選,張宗遜名列其中,為何最終被劃掉?

作者:兵說

作者: 莫孤煙

創始海軍上将張宗森是紅軍軍榮民,在江西蘇區反"圍",已經是軍事指揮員,但他的職位在長征後繼續下滑,從師長到團長,後來又淪為連長。雖然能夠上上下下是我軍的光榮傳統,但像張宗勳一路走下去也是罕見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初定15位大将人選,張宗遜名列其中,為何最終被劃掉?

紅軍時期部隊打仗頻繁,傷亡非常大,是以編隊調整也很快,可能是今天是師長,明天會成為司令,反之也是正常的。張宗勳在1933年擔任第12軍司令員,但當時紅軍的組建主要是為了威懾敵人的空架子,據說是一支軍隊,部隊的規模幾乎隻有一個團。同年6月,紅軍整編,裁掉了部分軍級部隊,以下軍團就是師,使各級編隊人數更加充實,張宗森成為紅14師團長。

長征之初,曾任紅軍大學校長的張宗森被調到核心縱隊(代号"紅章")擔任參謀長,僅僅一周後,就被緊急調到紅三軍第4師擔任師長, 而前師長洪超在突破第一道封鎖線時被槍殺。

初定15位大将人選,張宗遜名列其中,為何最終被劃掉?

張宗勳趕到時,政委黃克成對他說:"我的視力不好,晚上什麼都看不見,未來的戰争你要承擔全部責任,其他事情都是我的,全力配合你。"

第4師的前身是平江起義誕生的紅五軍,是彭德懷組建的家族軍,是紅三軍的絕對主力,承擔了長征期間為全軍開路的重任。在湘江經過四天四夜的殘酷戰争,紅3軍損失慘重,連師級結構都成了空架子,不得不在随後的紮西師級撤下,由軍團部直接指揮10、11、12、13共4個團,團長都是張宗勳, 鄧國慶, 謝偉, 彭雪峰.

初定15位大将人選,張宗遜名列其中,為何最終被劃掉?

尊祖戰役是紅軍一場失傳已久的戰役。紅三軍先打盧山關,然後占領遵義市,再在紅花崗岩、老烏鴉山和江軍吳奇衛部的前線作戰,取得了巨大成就。第3軍團的服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軍團參謀長鄧平和第10團參謀長鐘偉建都死了,12團政委鐘志兵受重傷,右腿三次截肢救命。

張宗森在老烏鴉山戰鬥前方指揮下,右腿射門,也差點丢掉一條腿。他回憶說,多年後,他感覺到自己的右腿被重物重重地撞了一下,走了十多步後摔倒了。他被擡到遵義市,幸運地找到了一位名叫梅丹青的醫生。梅醫生的醫術很聰明,手術非常成功,張宗森的小腿胃被壞肉完全切除,終于救了腿。

戰中傷嚴重的張宗松指揮當然不是,他先是被擔架擡走,然後一瘸一拐地走開,等到金沙江對岸,走到縣城河裡休息的時候,上級給他配置設定了一個新的崗位——休養連長。

休養公司是一個特殊的公司,即使在"老、弱、病、殘、女"中,包括林波運河、徐三、謝、吳玉章,這些德高望重的老幹部,還有蔡昌、鄧英超等女幹部,已經殘疾的鐘志兵也在其中。

張宗森後來回憶說,當休息和休養連連長時,比起在作戰部隊中擔任師長比較困難,條件如此惡劣,也對他們的安全、生活要做到萬無一失,壓力不小。但奇迹是,在攀登雪山和草地時,他們都沒有被抛在後面。

初定15位大将人選,張宗遜名列其中,為何最終被劃掉?

指揮員是先行者,是前方指揮員,這是我軍的傳統,紅軍幹部傷亡比例很大。因為英勇的戰鬥和受傷,也因為受傷和失去官員,從師長一路下來到連長卻無悔,依然認真完成每一項任務,這種事情隻在人民軍隊中。

紅甲師、第四師後,張宗森傷勢一直很嚴重,他寫信給會長,要求傳回作戰部隊,結果很快被調到第四軍,先到第四軍擔任參謀長,然後被排除到紅軍大學幹軍任教師。當他再次指揮部隊參戰時,是在抗日戰争之後,他擔任八路軍第358旅旅長。

初定15位大将人選,張宗遜名列其中,為何最終被劃掉?

抗日戰争中的張宗森(中)

張宗生,和彭德懷結成了莫名其妙的關系。軍隊嚴密、憤世嫉俗等對彭将軍的憎恨在極其嚴厲之下,他的手下幾乎沒罵過他,隻有兩個人例外,一個是鄧華,一個是張宗森。在功勳部隊紅三軍中,彭德懷和張宗森一起工作了150多天,經曆了長征期間最激烈的戰鬥時期。兩人對作戰指揮也有不同看法,但可以坦誠相待,溝通協商,互相信任,為未來的合作奠定了情感基礎。

初定15位大将人選,張宗遜名列其中,為何最終被劃掉?

張宗森和彭總在一起

正因為如此,十多年後,當彭主動指揮西北野戰軍時,他堅持要張宗森做他的副手。當彭先生被任命為志願軍司令官,即将在北韓參戰時,他建議張先生主持第一戰區和西北軍區的工作。當彭某完成反美援助北韓的任務後回國後,便推薦張宗森為副處長。

初定15位大将人選,張宗遜名列其中,為何最終被劃掉?

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從左到右依次為趙守山、張宗生、彭德懷、甘琦

張宗森是最初征召的15名将領之一。之是以他的名字最終被劃掉,還是因為在總人選上,井岡山下調人員比例太高,給二軍、四軍将領留任,當将軍最終确定為10人時,張宗勳和小科、王震、宋仁窮、周春權在一起, 授予海軍上将。

深入戰争史,發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會再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