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養密度和不同日糧對小醜魚生長的影響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觀賞貿易中不可持續地捕獲野生生物造成了嚴重後果,栖息地退化,全球熱帶和亞熱帶海洋魚類種群正在枯竭。
該實驗在萊裡亞理工學院的觀賞水産養殖實驗室進行,在當地觀賞魚生産商身上共獲得530條兩栖幼魚,平均142.1±2.8毫克和1.920±0.01厘米。
小醜魚最初被放養在4個矩形水箱的循環系統中,總容積為1.2 m3在适應實驗室條件的 3 周内,在 26 – 28°C 的溫度受控房間中,以 14:10 光:暗循環的光周期照明。
每周測量水質,溶解氧,溫度鹽度和pH值,用多參數計和使用NOVA 60 A分光量的光度測試測量總氨,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鹽度保持在33 ppt,每天使用滲透調節器添加淡水,該調節器用淡水自動補償蒸發的水。
飲食試驗的研究設定包括十二個15-L玻璃水族箱連接配接生物過濾器、水泵、紫外線殺菌器和砂濾器,其充滿過濾後的海水。進入每個水族箱的流速為45 Lh−1,随機抽樣和測量180條魚,并随機配置設定到水箱中。
在四個月的時間裡,每天随意喂食魚三次,四種不同的商業顆粒食品具有不同的粗蛋白水準,分别為52、5、48、41和38%。
放養密度試驗的研究設定包括17個30-L玻璃水族箱連接配接生物過濾器、水泵、紫外線殺菌器和砂濾器,其充滿過濾後的海水。
在實驗期間測量水質,保持恒定的正常參數以維持該物種:DO>8.0,pH值在8.0和8.4之間,溫度26至28°C,總氨和亞硝酸鹽低于0.5 mgL−1和硝酸鹽< 10 mgL−1,在兩項試驗結束時,所有魚都用MS-222單獨麻醉取樣,測量有錯誤帶的魚的數量。
不同日糧成分對存活率、比生長率、條件因子和無錯帶的魚類的影響。數值以平均± SEM 表示。小寫表示在水準p < 0.05:飲食C和其他飲食之間;在飲食A與飲食B和C之間。
日糧C組獲得最佳SGR,實驗期間日糧中日糧中存活率、無錯帶或條件因子的魚無顯著差異,生存率在82.5±1.9%至100%之間變化。放養密度為0.5 魚L時成活率高−1方差分析,F 13.240,p = 0.001。以0.5、1、2和3魚密度放養的魚的最終長度L−1分别達到3.350±5 0.06、2.977±0.068、2.633±0.049和2.612±0.04厘米。
不同放養密度對成活率、比生長率、條件因子和無錯帶魚類的影響。數值以平均± SEM表示。小寫表示水準 p < 0.05 時的統計顯著差異:0.5 魚升之間−1和其他庫存密度; 1 魚升之間−1和 3 條魚−1; 0.5至2魚升−1。
放養密度和口糧大小是影響魚類生長的兩個重要因素。在這項研究中,日糧影響比生長速率,但不影響存活率、條件因素和沒有遺漏條帶的魚,在色素沉着不良和測試的不同類型的飲食之間沒有觀察到任何關系。
對于某些物種,增加膳食蛋白質可以改善魚類産量,特别是在肉食性魚類的情況下,但是最佳蛋白質需求因魚類種類,大小, 水溫、水質和飲食配方。
色素沉着異常的觀賞魚,即帶有錯帶的小醜魚,在觀賞市場上需求不大,以最低的價格出售。色素沉着不良可由營養、基質、密度和光照等多種環境因素引起,但尚不清楚影響色素沉着不良的因素,一些作者認為色素沉着不良的機制可能與營養密度的壓力有關。
水質惡化可能會引起高放養密度對魚類生長和生存的負面影響,導緻魚類代謝物和二氧化碳随着pH值系統的降低而增加。
在本研究中,SGR和存活率随着放養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原因不能通過水質惡化來解釋,因為所有處理都插入同一系統。
條件因素代表了魚類健康狀況的定量名額,觀賞魚的品質是根據外觀和身體屬性來判斷的。當魚類處于有利的環境條件下時,會出現高條件因子值,而當魚類處于不利的環境條件下時,則顯示低值。
結果表明,與日糧相比,放養密度對幼年小醜魚的特定生長速率、條件因素、錯帶和存活率的影響更大,圈養觀賞魚的生産是保證長期可持續貿易的解決方案,也是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途徑。
參考文獻
【1】Dhaneesh KV,Nanthini DK,Ajith Kumar TT,Balasubramanian T,Tissera K:臭鼬小醜魚Amphiprion akallopisos的繁殖,胚胎發育和耐鹽性。沙特國王大學學報, 2012.
【2】Partridge GJ,Jenkins GI:鹽度對幼年黑鲷Acanthopagrus butcheri生長和存活的影響。水産養殖。2002, 210: 219-230.10.1016/S0044-8486(01)00817-1.
【3】Singley JA,Chavin W:正常金魚Carassius auratus L.的皮質醇水準,以及對滲透壓變化的反應。動物學雜志 1971, 11. 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