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看過05金剛,在骷髅島中和女主角相戀為了保護女主角同時大戰三頭毀滅君王龍不落下風,戰力十分強悍,那麼真實的銀背大猩猩戰鬥力如何呢?
05金剛
大猩猩是靈長目人科猩猩亞科大猩猩屬的物種,它們一共有兩種四個亞種,分别是東非(山低和低地大猩猩)以及西非(低地和克羅斯河大猩猩),它們是靈長類中平均體型最大的物種(極限是智人),平均達到170公斤左右,極限360公斤。
兩種大猩猩的體型
當然它們也是最容易被高估的物種之一,不知是否是因為金剛電影洗腦的原因,大家認知中的大猩猩一錘打爆獅虎脊椎和棕熊北極熊比肩,想象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有很多研究資料證明大猩猩的天敵是花豹,包括銀背大猩猩,銀背大猩猩是雄性大猩猩成年後背部會長出銀白色的毛發,是以叫銀背,當然銀背也幾乎是猩猩的首領,它們主要保護族群的安危!
可以看到背部銀白色的毛發
那麼為什麼說大猩猩的天敵是花豹呢,它們那麼大的體型真的打不過豹嗎,頭條君覺得如果正面單挑死鬥的情況下其實我覺得打死豹或者同歸于盡沒有問題,但是也僅到這個猛獸的階段了,根本碰瓷不了獅虎,可是貓科擅長的是偷襲,雨林中能見度相對比較低,加上豹大多淩晨或者晚上捕獵,而大猩猩又是白天活動幾乎沒有夜視力,再加上靈長類痛覺系統相對發達的原因,大猩猩很容易落敗。
豹
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講一些真正具備可靠性的事例,加以分析銀背大猩猩的真實戰鬥力。比較的對象是豹子,因為豹子是西部低地大猩猩及山地大猩猩除了人以外唯一的天敵,它可以說是最好的參照物。
以下這些戰例都是科考或接近科考,且每一個都涉及到銀背并伴有實質性的沖突:
著名動物學家喬治·夏勒曾在非洲研究大猩猩,并寫下《山地大猩猩》一書,他在書裡這樣寫道:
根據一些文獻的說法,豹采取悄悄接近的方式,捕食了不少年幼的大猩猩。約翰遜在1931年提到,他們一行人曾在卡巴拉的夜裡聽到大猩猩的尖叫聲,第二天早上,他們發現所有的大猩猩都離開了巢,而附近有兩隻豹的足迹。獵人伯布裡奇在1928年講述了一個由土著人告訴他的故事,一隻大猩猩和一隻豹在夜晚進行了戰鬥,早上這隻豹被發現已經死亡。(注:大猩猩殺死豹子的例子屬于轶事記錄,可靠性不高;另外,有文章引用喬治夏勒的書,說銀背大猩猩曾經與豹子同歸于盡,動物志翻閱夏勒的書,查無此事。)
在烏幹達西部的小鎮基索羅,鮑姆加特爾(烏幹達大猩猩旅遊業的創始人)于1955~1960年間,從未發現豹有捕食山地大猩猩的迹象。然而,1960年9月,一隻雌性大猩猩死于不明原因。緊接着,1961年2月,鮑姆加特爾就獲得了豹捕食大猩猩的第一證據,他在給烏幹達狩獵部門的報告中是如此描述的:1961年2月14号這天,向導魯本和同行的兩人發現一隻紅霓羚倒在血泊中,尚在呼吸,灌木叢後傳來了類似豹子的聲音,但它很快就消失了。環視現場,一隻死去的銀背大猩猩躺在附近,地上的痕迹顯示之前這裡有一場戰鬥。沿着被壓平的植被,魯本等人來到上坡50碼處,也就是大猩猩家族夜裡休息之地。魯本據此分析,受害的雄性大猩猩遭到突襲,當它躺在地上睡覺時,豹子撲向了它,之後兩者雙雙滾下坡,滾到了大猩猩屍體被發現之處。這隻大猩猩的右側腹股溝被抓開,腸子都露了出來,此外頸部嚴重受傷,但是沒有被進食。三天後,魯本和他的助手驚擾到了一隻正在吃雌性大猩猩的豹子,這隻雌性也是股骨溝被劃開,且動脈被切斷。
幾個月後,也就是1961年7月3号這天早晨,生物學教授戴爾齊默曼,連同向導魯本,目擊到了一隻黑色豹子蹑手蹑腳悄悄接近四隻大猩猩的情景,不過最終豹子未能成功,意識到時機不對後,黑豹很快消失了。很有可能就是這隻黑豹殺死了之前那幾隻大猩猩。
另一個豹子攻擊銀背大猩猩的證據來自中非共和國,生态學家邁克爾·費伊和他的團隊在研究西部低地大猩猩的過程中,于1987~1988年的十八個月間,在兩個研究地點觀測到了豹與大猩猩的兩個互動記錄。其一是,1988年10月10日,考察組收集到一隻豹的新鮮糞便,其中含有松散的皮、毛發以及兩個部分儲存的足趾,經過毛皮鑒定和足趾大小的對比,最終得出結論,這是一隻11歲左右的大猩猩。
不論第一個記錄是捕食或是食腐,被吃的大猩猩顯然不是銀背,而接下來要講的第二個記錄,則涉及到一隻銀背大猩猩。1988年10月21日下午5時,學者聽到遠處傳來大猩猩的尖叫聲和劇烈奔跑的聲音,方位大緻是營地西北400米處。幾分鐘後,幾名研究人員就迅速到達該地,而此時大猩猩已經向東奔走。勘察現場,發現大片的植被折斷,落葉層雜亂不堪,許多小樹上都留下了豹子的爪痕,有證據顯示大猩猩采取雙足姿勢應敵,此外還找到一根折斷的棍子,棍子的樹皮剝落且末端帶血。種種迹象表明這裡發生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
繼續向東追蹤大猩猩的腳印,發現一隻豹的足迹與一隻大個體大猩猩的足印重疊。大猩猩非常急迫地奔跑,以至于在往東跑出300米的地方,把一個長2米直徑0.4米的圓木直接帶翻,使其位移了0.6米,夷平了植被。接着,大猩猩的足迹又向南延伸,下午六點由于天色已暗,追蹤行動不得不暫緩。六點半的時候,營地東邊傳來了大猩猩捶胸的聲音,不久後,又聽到南邊數百米處第二隻大猩猩的捶胸聲。幾次重複的捶胸聲顯示大猩猩仍在向南移動。第二天一早研究人員重新掌握了大猩猩的逃跑路線,這次,他們發現了兩隻猩猩的足迹,這很容易使人聯想到經常光顧該地區的兩隻大猩猩,一隻銀背雄性和一隻黑背雄性。大猩猩的足迹沿着開闊的大象小徑直接向南,此時豹子的腳印再次與之重疊,表明豹仍在緊追不舍。之後大猩猩又沿着一條陡峭的河岸行進并穿過一條小溪。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松散的土壤石塊以及被壓壞的植被顯示,大猩猩很顯然從山坡上滾了下來。到了對岸,大猩猩又狂奔了三公裡,之後豹的腳印便不再與猩猩重疊,到此處,豹子應該是放棄了對大猩猩的追捕。足迹顯示,豹子放棄後,大猩猩仍不敢掉以輕心,接着又跑出1.5公裡後,才稍作休息。到目前為止,大猩猩在沿途并未洩出糞便和流血,研究人員之後也短暫地觀察到那隻銀背大猩猩,發現它并無受傷的迹象,也有正常的進食行為,可以認定,銀背在和豹子沖突後并未受傷。而在該研究地區,研究者從未在豹子糞便中發現大猩猩的毛發或骨頭。這個例子足以證明豹子對銀背大猩猩的威脅,此次豹子沒有選在深夜大猩猩睡覺時下手,而是在光線尚可的下午5點發動攻擊,突襲顯然是失敗了,我們可以想象,銀背應該是試圖用棍子戳豹子,短暫的沖突後,銀背選擇撤退,一路狂奔。在一段時間後,銀背和它的同伴黑背雄性會合,兩者一路向南逃跑,穿過小溪後,動物志不确定它們是否曾被豹追上,因為現場有猩猩在坡上翻滾的痕迹。總的來說,這一戰,豹和大猩猩各有亮點,豹在光線充足時打得銀背急急而奔,并在夜色漸深後追捕銀背黑背兩隻大猩猩數公裡之遙;而銀背大猩猩防住了豹子的突襲,稍作戰鬥後果斷選擇逃跑,并在過程中與同伴黑背猩猩遙相呼應,一同逃過了豹子的追逐,自身基本毫發無傷。
靈長類專家瑪莎·羅賓斯從90年代起就在中非共和國、剛果共和國以及剛果民主共和國研究西部低地大猩猩,在觀察期間,她發現有三隻大猩猩極有可能被豹捕食。剛果共和國的一隻銀背大猩猩在失去它的全部雌性伴侶後,被發現死亡,屍身有被豹捕食的痕迹,當時它的體況很差,這可能也是它失去猩猩群的原因。中非共和國的一隻銀背以及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隻黑背也極可能被豹殺死,這兩隻的體況并無問題。不過,雖然現場痕迹顯示很可能是豹子殺掉了三隻猩猩,但羅賓斯同時也沒完全排除豹子食腐的可能性。1999年11月16日,學者奇波萊塔在中非觀察到一隻銀背大猩猩嚴重受傷,巢的附近被踩踏的植被表明夜裡發生過一場惡戰,證據不足以确定對方是豹子還是另一隻銀背,但它的背上有可疑的爪狀傷痕,顯示豹子的可能性大一些。攻擊不緻命,但摧毀了這隻銀背的統治,它所上司的群體規模縮小了大半,下屬銀背得到了大半隊伍的控制權。1999年,沃森報道了一隻孤獨的成年雄性大猩猩被豹子追逐并攻擊,大猩猩是否死亡不得而知,事件發生地為中非共和國。以上案例可以得出,大猩猩的戰鬥力并沒有看起來大那麼強大,但是也不能小視。
因為栖息地的破壞,大猩猩和黑猩猩相遇的機會越來越多,由于食物基本相同,黑猩猩肉食比例又高很多,是以它們會群體圍獵大猩猩,剛才講的都是被偷襲,那麼來看一下大猩猩正面戰鬥的表現,都是最近幾年發生的事,其中一次一隻銀背和三隻雌性以及一隻幼崽面對27隻黑猩猩的包圍,除了幼崽,其餘都基本沒有受傷,黑猩猩是現存第四大靈長類動物,平均隻比我們智人小了不到10公斤,死鬥的話戰鬥力可能≥普通人類,但是四隻成年大猩猩雖然因為數量不足落敗了沒有保護好幼崽但是自己沒有受傷,而反觀黑猩猩那裡,大約七八隻黑猩猩受傷其中一隻受重傷而死,第二次沖突7隻大猩猩和27隻黑猩猩又一次發生戰鬥,大猩猩又被吃掉一隻幼崽,一隻雌性大猩猩受傷,另外五隻看到情況不妙,慫了,
面對二十幾隻黑猩猩死鬥的情況下即使是黑熊都不能全身而退,成年大猩猩幾乎毫發無損,這主要原因在于靈長類動物缺乏緻命攻擊手段,順便提一下,電影中金剛的表現現實大猩猩很多都做不到,例如它們不能做出快速揮拳和拿木棍敲打的動作,這主要是因為它們的關節沒有我們人類靈活,但是有拿木棍把豹戳傷的案例,而且靈長類動物種類衆多,大多都是雜食性,但是大猩猩卻是為數不多幾乎純素食的靈長類動物,盡管會吃昆蟲,但是那也隻是吃草樹葉的時候把蟲子順帶吃進去了。可以拿它和其它雜食性靈長類做對比可以發現,大猩猩有一個非常大的肚子,它們的肚子中裝的并不是脂肪,而是它們龐大的胃以及非常長的腸道 ,因為植物中的營養不好提取,是以素食動物們需要粗長的腸胃更多地存儲食物、更長時間地消化食物。是以大猩猩的腸道就很長,并且它們還擁有特殊的腸道細菌,能夠充分地把它們吃進肚子裡的植物纖維素給消化分解掉。這些纖維素在大猩猩體内能夠轉化并合成氨基酸與蛋白質,而氨基酸的存在就可以提高肌肉品質這一點和靈長類另一類食譜中幾乎都是素的靈長類很像,疣猴亞科,該亞科幾乎素食占了99%,大多數成員都有一個為了更好消化素食的大肚腩,其中長鼻猴更是為了進食素食而演化的更成功,和偶蹄目“拜師”,成為了唯一一種會反刍的靈長類動物,如果還是不清楚疣猴亞科的話,emmmm,金絲猴就是這個亞科的。然後大猩猩獨特的飲食習慣,都快被吹成食肉動物了,很多人更是把黑猩猩錯認成大猩猩。
上面黑猩猩,下面大猩猩
順便提一句,大猩猩的打架方式是撲在一起推搡啃咬,它們的咬合力大隻是因為它們體型大,如果同體型比咬合力真的不夠看,根本不是所謂的拳擊,另外它們的力氣也不可能是普通人的7-20倍,太誇張了。綜合能力各人認為正面單挑是在美洲豹這個級别的。